硅酸铜钡

✍ dations ◷ 2025-08-21 19:34:40 #紫色系,蓝色系,色素,无机颜料,钡化合物,二价铜化合物,氧化物,硅酸盐

硅酸铜钡(英语:Barium Copper Silicate),是古代中国西周至汉朝所使用的人工紫、蓝色颜料。

1983年与1992年,伊丽莎白·菲茨休(E. W. FitzHugh)等在中国出土战国至汉代彩绘陶器及青铜器、蓝紫色八棱柱体上发现,分别命名“汉蓝”(Han blue)和“汉紫”(Han purple)。然而已有“中国蓝”名称(原“普鲁士蓝”别名),故统一命名为“中国蓝”(Chinese blue) 、“中国紫”(Chinese purple);瑞士科学家汉斯·柏克(Heinz Berke)又对近年文物样品新的蓝色成分命名“中国深蓝” (Chinese dark blue)。另外尚有实验室合成的“中国浅蓝”(Chinese light blue)。

硅酸铜钡制作技术于东汉后亡佚,及至1900年勒夏特列以埃及蓝(英语:Egyptian blue)(CaCuSi4O10)制备出来。以往认定人造产物,但在南非北开普省发现中国蓝、深蓝的天然硅酸铜钡石。

化学式BaCuSi2O6。最早可见春秋初期的甘肃礼县出土料珠文物中,中国紫、蓝在战国中晚期被制成八棱柱体,除少部分作墓葬窍塞外,很可能是颜料棒。战国晚期在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葬中大量出现,用于料珠着色涂料。秦代用在宫殿壁画和彩绘陶俑,西汉乃至高峰,东汉晚期逐渐消亡。

化学式BaCuSi4O10。1993年在南非北开普省威瑟斯矿场(Wessels Mine)发现其天然硅酸铜钡石,以维也纳大学矿物学暨结晶学者Herta S. Effenberger命名“Effenbergerite”。硅酸铜钡化合物中,中国蓝在结构上最稳定。

化学式BaCu2Si2O7。从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解析出来,为中国紫附属产物。2012年同上矿场发现其天然硅酸铜钡石,以苹果公司前CEO、现主要赞助RRUFF计划的Michael Scott命名“Scottyite”。

化学式Ba2CuSi2O7。模拟制备实验合成产物,并非出土文物解析成分。

相关

  •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英语:Amphotericin B,商品名:Fungizone),一种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抗霉菌剂。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酿母菌均具抑制作用。其所产生的药效端
  • 弗洛斯马提弗洛斯马提(Mihály Vörösmarty,1800年12月1日-1855年11月19日),匈牙利诗人,诗歌风格结合爱国主义与古典主义手法。
  • 施虐虐待是某人对其他人或动物在心理或身体上造成伤害的行为活动。在现代文明社会,各国就法理上对虐待行为的定义有不同。一般而言,虐待是一种犯罪行为,可被法律起诉,并要受到相关惩
  • 西域威龙《上海正午》(英文:Shanghai Noon),2000年好莱坞喜剧西部片。此片是成龙进军好莱坞作品之一,主角有成龙、刘玉玲及欧文·威尔森,上映票房成绩中上。晚清适值美国开拓西部时代,成龙
  • 拉奈岛拉奈岛(英语:Lanai Island)是位于太平洋中的一个火山岛,属美国夏威夷州管辖。面积364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42大的岛屿。岛上唯一的城市是拉奈市。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拉奈岛上
  • 大同门坐标:39°01′21″N 125°45′24″E / 39.02250°N 125.75667°E / 39.02250; 125.75667大同门是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市之大同江畔,始建于公元6世纪中期的高
  • 马桥遗址马桥古文化遗址,又称上海马桥遗址,简称马桥遗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是一处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古村落遗址。该遗址于1959年被首次发现,此后曾多次考古发掘,从中首次发现了
  • 石墙树石墙树,又称古墙树或石涧榕,是指从石墙缝中长出来的树木。早期的石墙由于石块之间有缝,因此榕树等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就会从石缝中长出苗来。这些树苗虽然长在路旁的石墙上,但由于
  • 苏联民航CCCP-65011敖德萨降落事故CCCP-65011是一架曾服役于苏联民航的图-134客机, 于1988年12月31日, 在执行从格尼斯堡到敖德萨的航班时因为组员操作失误造成其以很高的速度降落, 最终冲出跑道, 所幸无人伤
  • 王佐 (洪武进士)王佐(1337年-?),字彦举,广东南海人,元末明初文人,南园五先生之一。家世本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元末侍父宦南雄,后遂占籍南海。会何真开署求士,与孙蕡首被礼聘。洪武六年(1373年),部使者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