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

✍ dations ◷ 2025-11-18 05:42:09 #两性霉素
两性霉素B(英语:Amphotericin B,商品名:Fungizone),一种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抗霉菌剂。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酿母菌均具抑制作用。其所产生的药效端视其于生物体内所达到的药物浓度而定。两性霉素B在霉菌的细胞膜内与脂醇(真菌上的胞浆膜甾醇)(Ergosterol)结合而造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真菌细胞内的成分,钾离子及其他成分如氨基酸、蛋白质等泄漏到膜外,破坏真菌正常代谢及抑制生长,细胞产生裂解而造成霉菌细胞死亡。由于细菌的细胞膜上并不含麦角甾醇,故此药对细菌并无抑制和/或杀灭作用。而人和动物的细胞膜上,则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胆固醇与两性霉素B具有一定亲和力,因此对人体会具一定毒性。两性霉素B是一种Streptomyces nodosus菌株的抗霉菌多烯(polyene)抗生素。受限于其作用原理,此药仅对真菌有效,对于细菌、病毒与立克次氏体则无效。此药一般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及具有致命危险的全身性霉菌感染,如:此药与多种药物均有配伍禁忌,单独使用为宜,勿随意与其他药物合用。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抗组织胺类药物、青霉素、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羧苄青霉素钠、氯丙嗪、多巴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拉明、多黏菌素B、氯化钾、氯化钠、盬酸普鲁卡因、链霉素、四环素、维生素类等等,都不可与两性霉素B合用。不可用生理盐水稀释,因为会产生沉淀。静滴时,药剂需避光,否则可逐渐引起降效。为减少不良反应如发热、静脉炎等,可以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在滴注前半小时给予消炎痛或抗组织胺药。注意必需在用本药前半小时给予抗组织胺药。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恰加斯病: nitroimidazole (Benznidazole#)Pentavalent antimonials (Meglumine antimoniate#, 葡萄糖酸锑钠)

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语: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缩写为COPD),常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疾病(英语:Obstructive lung disease)。其
  • 希腊文希腊语(Ελληνικά),中文也称希腊文,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腊、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亦有使用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带)的某些地区。希腊语言元音发达,希腊人
  • 浮霉菌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一小门水生细菌,在海水、半咸水、淡水中都可被发现。其中浮霉菌属(Planctomyces)和小梨形菌属(Pirellula)等都是专性好氧菌。它们通过出芽法繁殖
  • 核酸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核酸(英语:nucleic acids)是一种通常位于细胞核内的大型生物分子,负责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核酸有两大类,分别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
  • 亲属亲属(kinship),又称亲人、家人或家属,是指具有同一个系谱起源的实体(人、天神或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无论这个系谱起源是透过生物、文化或历史的继嗣关系。在人类学,亲属体系同时包
  • 海佛烈克极限海佛烈克极限、海夫力克极限(英语:Hayflick limit),又称海佛烈克现象(Hayflick phenomenon),指的是一个正常的人类细胞群体,在细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数限制。经验证据(英语:Empir
  • 吞咽痛吞咽痛 (odynophagia、/oʊ-dɪnˈə-feɪˈjəˌ-jiː-ə/;由 odyno "痛" + -phagō "吞咽") 指当吞咽时所产生的痛感。 可能在口腔或咽喉部感觉到疼痛,而且吞咽障碍可能会或
  • 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1, HTLV-1)是一种感染后可导致血癌或其他转移癌的病毒,由输血、针头、性行为、母子传染。该
  • 修道院病毒科修道院病毒科是一种由粉介壳虫和蚜虫传播的植物病毒。修道院病毒包括甜菜枯黄病毒(英语:Beet yellows virus)、莴苣传染性枯黄病毒(英语:Lettuce infectious yellows virus)、葡萄
  • 东部马脑炎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英文: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简称:EEE)为一种马因病毒而感染的疾病。常见于美洲及加勒比海一带。最早在1831年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发现。因为病毒较常感染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