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0自行榴弹炮

✍ dations ◷ 2025-08-22 19:29:02 #T30自行榴弹炮

T30自行榴弹炮(英语:T30 Howitzer Motor Carriage)是一款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使用的自行火炮,系因1941年美国装甲部队(英语:Armor Branch (United States))对突击炮的需求而产生。由于T30只是一个在全履带式设计出现前的过渡产品,因此在全履带式设计出现后即停产。

T30自行榴弹炮由怀特发动机公司(英语:White Motor Company)生产,而T30实际上也就只是一台稍加修改后,安装了一门75毫米M1榴弹炮的M3半履带车。T30在1942年11月北非战场中首次投入作战,入侵意大利和大君主行动中亦能看见T30的身影,且似乎也曾投入使用于太平洋战场。部分T30被租借给法国军队,且被用于1950年代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由于是以M3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为基础,T30的外观与M3十分相似。T30的车身长20英尺7英寸(6.27米),宽7英尺3.5英寸(2.223米),高8英尺3英寸(2.51米),重10短吨(9.1公吨)。T30有两套不同的悬吊系统,履带采用垂直涡形弹簧(英语:Vertical volute spring suspension),前轮则使用板片弹簧(英语:Leaf spring)。T30可酬载最多60美制加仑(230升)油料,在加满油的情况下,能以40英里每小时(6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150英里(240千米)。T30采用147匹马力(110千瓦特)的怀特160AX(White 160AX)386立方英寸(6,330立方厘米)6汽缸汽油引擎,压缩比为6.3:1,而推重比为15.8匹马力每公吨。

T30的主要武器是一门短管3英寸(76毫米)榴弹炮。这门75毫米M1榴弹炮的最大俯角为9度、最大仰角50度,左右射界各22.5度。T30自身可装载60发75毫米备弹,虽然T30并非用来进行反装甲任务,其仍配有可穿透3英寸(76毫米)装甲的高爆反坦克弹。T30的炮挡厚0.375英寸(9.5毫米),可阻挡250英尺(76米)外袭来的7.62毫米(.30口径)子弹。

T30自行榴弹炮是为了满足美国装甲部队里,坦克及装甲侦查单位对突击炮的需求而产生的过渡设计。陆军军械处以M3半履带车为设计基础,以便其可以尽速入役。装备M1A1 75毫米榴弹炮的原型车在1941年8月获得批准,该火炮安装在M3后方的一个简易箱形结构中。

两辆原型车在1942年1月获得生产授权后,怀特发动机公司便在次月交付了第一批T30。由于T30被视为过渡方案,因此从未获得正式的型号。1942年9月,将同种火炮安装在M5斯图亚特坦克底盘上的M8自行火炮取代了部分T30,T30此后也变为“受限规格”。总共有500辆T30被怀特发动机公司生产出来。

T30在1942年11月正式服役,并在北非战场中首次投入战斗。第1装甲师下的各个装甲团配备有12辆T30,团中的侦查排会分配到其中3辆,剩下的9辆则会平均分配到3个营部连下的突击炮排中。此外,第6和第41装甲步兵团也都配装了9辆T30,并同样平均分配到了各装甲步兵营营部连中的突击炮排。

北非战场的大多数步兵师,都会有一个配备6辆T30和2辆T19自行火炮(英语:T19 Howitzer Motor Carriage)的“大炮连”(Cannon company)。在北非的一次战斗中,T30曾被用来攻击德国坦克。几辆T30进行了数次齐射,但其低初速的榴弹炮实在是难以对其造成伤害,随后T30收到命令,借着烟雾撤退以避免损失。在碰到几次类似的状况后,美军便停止使用自行榴弹炮或迫击炮直击敌方坦克的作战方式。

1943年的西西里岛战役和1944年的意大利战役中,也能看见T30的身影,而太平洋战争中可能也有T30被投入作战。随着步兵营的编制改动,步兵营中的T30在1943年3月被拖曳式榴弹炮所取代。几乎同时与T30入役的M8自行榴弹炮,最终也取代了T30。共计312辆T30交付给了军队,其余的188辆则在交付前便转换回了M3半履带车。美国后来将部分T30租借给了法军,并被法军用于第一印度支那战争中,此后T30在1950年代退役。

相关

  • 洋地黄毛地黄(学名:Digitalis purpurea;foxglove、common foxglove、purple foxglove、lady's glove)为玄参科毛地黄属下的一个种,广泛分布于温带欧洲。也见于北美和其他温带部分地区。
  • 三围三围在人体量度上是指胸围(上围)、腰围(中围)和臀围(下围)(即bust/waist/hips,女性通常简写为B/W/H,为男性则简写为C/W/H),也就是胸部、腰部及臀部的周长,量度单位为厘米或者英寸。三围
  • 西彝语西部方言,又称腊罗语,是彝语的一种方言。腊罗人大约有50万,主要分布在大理州南部、保山市北部、普洱市北部和临沧市北部。由于临沧市北部的彝族已经改说汉语,说腊罗语的人可
  • 伊凡·亚尔科夫斯基伊凡·奥西波维奇·亚尔科夫斯基(波兰语:Iwan Osipowicz Jarkowski,俄语:Иван Осипович Ярковский,1844年5月24日-1902年1月22日)是一位俄国籍波兰土木工程师
  • 马常利马常利(1987年-),辽宁沈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队员。2008年8月,马常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任抬旗手。在NBC转播的开幕式中,马常利因一个特写镜头而被备受关注,成为网
  • 桧柏桧柏(学名:,“桧”汉语拼音 guì,古外切),又称真柏、圆柏,是柏科刺柏属的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寿命可长达数百年。其年轻叶为刺状,但随着生长,叶片成为鳞状。桧柏原产于中国、蒙古、日
  • 常珍奇常珍奇,表字不详,汝南郡人。南北朝时期人物。常珍奇本为南朝宋官员,宋明帝时因支持晋安王刘子勋政权而反抗建康朝廷,失败后恐不获明帝赦罪而降于北魏,但不久就起兵试图叛魏南归,虽
  • 董份董份(1510年-1595年),字用均,一字体化,号泌园,又号浔阳山人,浙江乌程(今湖州市南浔区)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丁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辛丑科进士
  • 樊稠樊稠(?-195年),东汉末期人物,凉州金城人,董卓部下。初平三年(192年),在董卓与牛辅被杀之后,樊稠响应李傕号召率军攻入长安,杀王允,逼走吕布,与李傕等人掌管朝政,被封为中郎将。兴平元年(1
  • 赤野光信赤野光信(1945年1月7日-2010年4月6日),男,大和族,日本大阪市人,被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毒品罪判处死刑,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