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战斗机

✍ dations ◷ 2025-09-12 23:29:13 #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3)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可变后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20世纪70-80年代初苏联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北约代号鞭挞者(Flogger)。

在越南战争中,苏联空军与华约空军意识到,自己装备的米格-21战斗机火力与航程并不十分理想,同时装备的苏-15截击机也只能承担单纯的高空拦截作战。他们要求装备一种多功能的作战平台,以在与北约空军F-4、F-104战机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米高扬-古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今米格-莫斯科飞机科研生产联合体)接到任务,要求设计一种新型多用途战斗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是阿尔乔姆·伊·米高扬与R·A·别利亚科夫。主任设计师是A·A·安德烈耶夫、V·A·拉夫罗夫与G·A·谢多夫。米格-23是阿尔乔姆·伊·米高扬生前的最后一件设计作品。

1967年6月10日,编号231的米格-23原型机(设计局编号23-11)首机开始试飞,在米高扬设计局首席试飞员A·V·费多托夫的驾驶下进行了16°后掠翼的实验。同年7月9日的试飞中,米格-23成功实验了后掠翼的三种倾斜角度。在后来的试飞中,米格-23成功在机翼后掠72°时达到1.2马赫。在试飞过程中米高扬重新设计了米格-23的机翼,增大了翼面积。

1968年11月6日,在97次试飞后,米高扬签发了试飞总结报告。至此米格-23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

在竞标该项目时,米高扬设计局还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即23-01方案。23-01方案是一种常规布局的战斗机,采用类似米格-21的三角翼与全动水平尾翼,北约称“不忠”(faithless),又称米格-23PD。该机型以一具Р-27-300涡轮喷气发动机(军用推力52千牛,加力推力73千牛)提供动力,并在机身中部设置有两具小型РД-36-35升力发动机,使该机型具有短距起降能力,可以在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使用。同时与其它两侧进气的苏联战斗机不同的是,该机在进气口处并未使用调节板而是使用类似F-104的调节锥与半圆形进气道。然而在随后的试飞中23-01因为技术不够成熟,出现了许多问题,最终该项目被取消。

1968年,米格-23开始由莫斯科劳动旗帜工厂(今米格-莫斯科飞机科研生产联合体)与伊尔库茨克工厂(今伊尔库茨克飞机科研联合体)批量生产。1969年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米格-23于1984年停产。米格-23总共生产了6000多架,其中莫斯科劳动旗帜工厂生产了4278架,为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第三代战斗机(按照俄罗斯标准)。

印度,购买了米格-23与米格-27的生产许可证,可在本国工厂自行组装。

在20世纪70-80年代,米格-23在价格上与其它同时代战斗机相比更具有竞争力。一架米格-23的价格为3,600,000到6,600,000美元,而当时一架F-16造价为14,000,000美元。与米格-23价格最为接近的西方战斗机是造价4,500,000美元的以色列幼狮战斗机。

米格-23是苏联第二种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设计思想中强调较大的作战半径、在多种速度下飞行的能力、良好的起降性与优良的中低空作战性能。米格-23采用变后掠上单翼布局,有三种推荐机翼后掠角,包括用于起降与巡逻的18°40′,用于空战的47°40′和用于超音速与低空高速飞行的74°40′,在操作手柄上分别标为16°、45°、72°。借助座舱里的操作手柄,飞行员可使机翼停在18°40′到74°40′之间的任意角度。

米格-23使用两侧进气设计,参照F-4设置了两侧矩形进气道。不同标准的米格-23使用不同的发动机,为莫斯科图曼斯基设计局(今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科技联合体)的R系列与留里卡设计局(今留里卡-土星联合股份公司)的AL系列。米格-23的续航能力与起降性能与先前的米格机相比有较大改善。

米格-23的航电系统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在制造中使用了大量的电子管和晶体管,导致雷达体积庞大重量超标耗电量大而功能与精度不足,但是有较好抗干扰能力。米格-23使用Saphir-23D-Sh“高空云雀”雷达,部分低级型号使用“木鸟”雷达及“蓝宝石”雷达。另一方面,因为体积庞大占据了过多空间,因此起落架放置有困难,这个问题传开后由一位女工程学生提书,该机便决定采用特别的蟹型设计折叠起来。

米格-23的固定武器是一门GSh-23机炮,备弹200发,重52千克。可选用的空空导弹包括R-3(北约称AA-2“环礁”)、R-23/24(北约称AA-7“尖顶”)、R-60(北约称AA-8“蚜虫”)。米格-23MLD可以使用R-27(北约称AA-10“白杨”)与R-73(北约称AA-11“射手”)。米格-23有两个各可挂一枚导弹的翼下挂架,两侧进气道下也各有一具可挂2枚导弹的APU-60/2型挂架。MS型的每个进气道挂架只能挂一枚导弹。

基本信息

性能

武器

米格23家族的服役高峰期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最多曾有27个国家操作过此款战机;但冷战结束后该机种快速退役,目前仅剩11个国家仍在操作。

米格-23首先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团。在海外则优先装备驻扎在民主德国的苏联第16航空集团军。米格-23MLA与米格-23MLD还装备了苏联国土防空军,是苏联20世纪80年代主要截击机种之一。苏联解体后,可变翼战机的操作成本让俄罗斯难以消受;且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签订后,俄罗斯保有的战机规模也须调整。最后俄罗斯决定让双引擎战机以外的机种退役,因此米格23/27家族在1990年代自俄罗斯空军消失。但这些飞机并没到达设计寿限,所以常会有第三世界国家采购俄罗斯的二手封存战机来使用之事。

参见 : 科特赖克战斗机空难

1989年7月4日,一架发生机械故障的驻波兰苏军米格-23在飞行员弹射逃生后继续飞行900千米,飞越波兰、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5国领空,最后因燃料耗尽坠毁在比利时,造成一名18岁男子死亡。

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米格-21、米格-23、米格-25为主力的阿拉伯国家空军与以F-4、F-16、F-15为主力的以色列空军进行了空战,以色列空军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叙利亚的米格-23也取得了一定战果。

1974年4月18日,叙利亚飞行员阿尔梅斯利上尉驾驶一架米格-23MC战斗机在大马士革西北空域进行试飞时遭遇两架以色列空军F-4战斗机,双方立即进入空战。以色列损失两架F-4,叙利亚米格-23也被击落(有消息称米格-23是被友军萨姆-6导弹击落,以色列国防部只承认损失一架F-4)。阿尔梅斯利上尉事后获得叙利亚“共和国英雄”勋章。

1977年7月21日,一架利比亚米格-23在空战中被埃及米格-21击落。

1979年9月,一架利比亚米格-23MS在空战中被埃及米格-21使用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

1980年7月18日,一架坠毁的利比亚米格-23MS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省中部的希拉山脉被发现,飞行员伊泽丁·格尔已死亡,据怀疑与1980年6月27日意大利乌斯蒂卡岛附近一架DC-9的坠毁有关。

1981年4月26日,叙利亚两架米格-23在黎巴嫩击落了两架以色列A-4天鹰攻击机。

1982年6月6日到11日间,叙利亚空军的米格-23参加了贝卡谷地空战。以色列方面宣称共击落85架叙利亚战机,其中大部分为米格-21与米格-23。叙利亚与苏联资料声称叙利亚的米格-23至少击落了以色列空军6架F-16与4架F-4。

2002年4月,以色列一架无人侦察机遭叙利亚空军一架米格-23击落。

注:所有击落记录均未得到以色列国防部或俄国以外的军史作者承认。地面火力打击损失未计算在内。

注:除前两项为埃及空军击落记录外均为以色列空军战果。地面火力打击损失未计算在内。

苏联空军的米格-23参加了1979年至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主要承担对地攻击任务,与巴基斯坦空军的F-16在边境上进行了一些空战。具体的战斗结果没有公布,但据称巴基斯坦的F-16占据了优势。

1975年至1988年间,50架米格-23ML参加了安哥拉内战。这些米格-23从苏联直接运至安哥拉,由古巴革命军空军飞行员驾驶,但仍使用安哥拉空军涂装,执行对地攻击与拦截任务。虽然在与南非空军的幻影F.1战斗机展开的较量中成功夺取了制空权,但在南非美制“毒刺”防空导弹的打击下有较大损失。此外古巴人还在战场上发现了一堵墙,上面写着“MIK23 sak van die kart.”,意为“米格-23 伤了我们的心。”

注:地面火力打击损失未计算在内。

注:地面火力打击损失未计算在内。

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3参加了两伊战争,承担对地攻击与空战任务,与以F-14为主力的伊朗空军进行了制空权争夺。几个中队的米格-23还承担了巴格达的防空任务。

注:地面火力打击损失未计算在内。

1989年1月4日,两架在地中海锡德拉湾上空的利比亚空军米格-23和美国海军的F-14雄猫式战斗机打了一场“8分钟空战”,结果2比0,这两架米格-23皆被F-14击落,史称“第二次锡德拉湾事件”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空军与装备米格-23的伊拉克空军进行了空战并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一部分米格-23飞往伊朗。

注:地面火力打击损失未计算在内。

相关

  • 辅肌动蛋白辅肌动蛋白(英语:Actinin)是一种微丝蛋白。α-辅肌动蛋白1(英语:ACTN1)是骨骼肌细胞中肌动蛋白附着于Z线所必须的,也是其在平滑肌中附于电子致密部分所需。起功能的辅肌动蛋白是反
  • 阿德莱德级巡防舰托德造船厂(英语:Todd Pacific Shipyards)西雅图分部澳洲:澳大利亚海洋工程联合公司(AMECON,今特尼克斯防务)维多利亚省威廉斯顿 (维多利亚州)分部4,500海里(8,300千米;5,200英里)Mk 1
  • 盖州盖州,中国古代的州。本为高丽盖葛牟城,辽朝时为辰州。金朝明昌四年(1193年),罢曷苏馆,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明昌六年(1195年),因与“陈”同音,以盖葛牟为名。治所在今辽宁省盖州市。
  • span style=color:#fff环太平洋大学联盟/span环太平洋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APRU),或称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创立于1997年,是由环太平洋地区各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所组成的联盟。联盟的宗旨是“发展(
  • 本岛莴苣本岛莴苣(学名: var. ),又称台湾莴苣、台湾莴菜,台语俗称鸭菜、莴菜或莴仔菜,或写作A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为台湾常见蔬菜,叶味略苦;株心清甜爽脆,在台湾称"菜心",有别于广东地区称油菜
  • 2016–17赛季斯洛伐克足球超级联赛2016-2017赛季斯洛伐克足球超级联赛是斯洛伐克足球超级联赛的第24个赛季。 赛季始于2016年7月16日。 特伦钦队卫冕冠军。总共12支球队参加本赛季的联赛,其中10支球队参加了20
  • 房屋净值贷款房屋净值贷款是借款人以所拥有住房的房屋净值(英语:home equity)(房产估值减去房贷债务余额)作为抵押或担保获得的贷款。 以住房的净值为抵押的“第二贷款”融资类型有多种,房屋净
  • 响~成为小说家的方法~《响~成为小说家的方法~》(日语:響 〜小説家になる方法〜)是柳本光晴所创作的日本漫画作品。于《Big Comic Superior》2014年第18号至2019年第21号期间连载。本作于2019年10月完
  • 李文卿 (数学家)李文卿(1948年12月25日-),旅美台裔数学家,宾州州立大学数学系特聘教授。 兴趣研究领域有:数论、编码理论、自守形式及谱图论。李文卿在国立台湾大学完成大学学业,毕业于1970年; 她和
  • 天方夜语《天方夜语──奇幻岛冒险》,一般通称为天方夜语,原名パナ・インサの冒険,是日本漫画家饭田晴子的长篇作品。一部以中亚神话、传说为背景的架空冒险故事,叙述少年拉兹里与同伴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