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核质巨DNA病毒
✍ dations ◷ 2025-08-26 08:10:07 #核质巨DNA病毒
核质巨DNA病毒(英语:nucleocytoplasmic large DNA viruses,缩写NCLDV)是一类大真核DNA病毒。
这批病毒过往并不属于任何目。2013年,Colson等人 (2013)建议将这批病毒建立成为第四个目(学名:Megavirales)。
本目由九个科组成,但目前我们仍未知这九个科会不会有一个共同祖先。这类病毒都有共同的DNA功能基因组和独特的病毒粒子结构。现在还不确定核质巨DNA病毒不同种类之间的相似性是由于利用相同或相似宿主基因进行病毒复制,还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病毒祖先进化而来,仍需要详细研究。有47个NCLDV的核心基因被确认,包括四个参与DNA复制和修复的关键蛋白。这些蛋白酶包括DNA聚合酶 B,拓扑异构酶 II A,皮瓣内切酶及加工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其他蛋白质包括DNA依赖性RNA聚合酶 II和转录因子II B。有可能这些病毒进化到前真核生物前就与现存冠组分离,祖先类型有包括至少有41个基因的复杂基因组:(1)复制机制;(2)多达四个RNA聚合酶亚基;(3)至少三个转录因子;(4)覆盖和多聚腺苷酸化酶;(5)DNA组装装置;(6)二十面体病毒衣壳和膜结构组件。
相关
- PNS周边神经病变(英语:Peripheral neuropathy,缩写PN)俗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下的神经系统 。虽然在大众文化中神经病常常是一种代替精神病的说法,但神经病实
-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英语:Frederick Chapman Robbins,1916年8月25日-2003年8月4日),是一名美国儿科专家和病毒学家。1954年,他与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托马斯·哈克尔·
-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以及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及尾索动物等。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
- D维他命D也称抗佝偻病维他命,是一类脂溶性维他命,属类固醇化合物。在人类所需的维他命中,维他命D非常特殊,是一种激素的前体,而且人一天只要暴露在阳光下10分钟,人体自身即可合成足
- 物质物质具有科学上和哲学上的双重含义,详见下面。物质是一个科学上没有明确定义的词,一般是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东西。物质也常用来泛称所有组成可观测物体的成分 。所有可以用肉
- 小儿急疹小儿急疹,俗称玫瑰疹,古时中国又称奶疹、假麻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根据最近中国大陆的数据,此病发病率高达98.2%。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怀疑是
- L01-L02ATC代码L(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
- 黑色素黑色素是生物色素,是酪胺酸经过一连串化学反应所形成,动物、植物与原生生物都有这种色素。黑色素通常是以聚合的方式存在。在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经酪氨酸酶作用,羟化生成多巴,后
- 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化障碍(英语: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又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 (死亡) 的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有不同
- 毒鹅膏蕈伞凸面毒鹅膏,包括东亚的黄盖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subjunquillea)的和欧洲的黄绿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phalloides),为两种具有极近亲缘关系、外表无法区分的剧毒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