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质巨DNA病毒

✍ dations ◷ 2025-05-15 10:39:01 #核质巨DNA病毒
核质巨DNA病毒(英语:nucleocytoplasmic large DNA viruses,缩写NCLDV)是一类大真核DNA病毒。 这批病毒过往并不属于任何目。2013年,Colson等人 (2013)建议将这批病毒建立成为第四个目(学名:Megavirales)。 本目由九个科组成,但目前我们仍未知这九个科会不会有一个共同祖先。这类病毒都有共同的DNA功能基因组和独特的病毒粒子结构。现在还不确定核质巨DNA病毒不同种类之间的相似性是由于利用相同或相似宿主基因进行病毒复制,还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病毒祖先进化而来,仍需要详细研究。有47个NCLDV的核心基因被确认,包括四个参与DNA复制和修复的关键蛋白。这些蛋白酶包括DNA聚合酶 B,拓扑异构酶 II A,皮瓣内切酶及加工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其他蛋白质包括DNA依赖性RNA聚合酶 II和转录因子II B。有可能这些病毒进化到前真核生物前就与现存冠组分离,祖先类型有包括至少有41个基因的复杂基因组:(1)复制机制;(2)多达四个RNA聚合酶亚基;(3)至少三个转录因子;(4)覆盖和多聚腺苷酸化酶;(5)DNA组装装置;(6)二十面体病毒衣壳和膜结构组件。

相关

  • 奶油奶油可以指:
  • 诊断诊断,在医学意义上指对人体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断。作出这种判断一般需要的的资料有:医生等专业人员根据症状、病史(包括家庭病史)、病历及医疗检查结果等。其概
  • 朊毒体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肝病毒科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 Orthohepadnavirus 鸟类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属 Avihepadnavirus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又译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DNA逆转录病毒的一类,主要感染对象为
  •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以及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及尾索动物等。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
  • 弓形虫病弓虫症是一种由弓形虫造成的寄生虫病,成年感染一般无症状。弓虫症常会伴随持续几周或几月之久的类似于流感的症状(英语:flu-like illness),例如肌肉疼痛、淋巴结触痛。一小部分人
  • 利什曼病利什曼病(英语:Leishmaniasis)是一种由寄生原生动物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是由特定种类的白蛉叮咬所散播。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三种: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利什曼疾病。皮肤利什曼病会
  • 聚酮聚酮(英语:Polyketides)是一类由细菌、真菌、植物与动物所生产出来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对生物的发育生长而言非必要,但可用于防卫或细胞间的沟通。聚酮是源自乙酰基(acetyl)与
  •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韩语:동의보감)是朝鲜宣祖御医许浚所编撰的一部汉文医学著作,成书于1610年,1613年正式刻版刊行。《东医宝鉴》共有25卷,由内景、外景、杂病、汤液、针灸5篇构成:63。
  • 单倍体染色体倍性是指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只有一组最基本的称为“单套”或“单倍体”(haploid),两组备份称为“双套”或“二倍体”(diploid)。多倍体的细胞则有更多套的染色体。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