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角色
✍ dations ◷ 2025-08-29 04:25:14 #角色
角色(拼音:jué sè或jiǎo sè),或称虚构角色。是在叙事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演员根据剧本演绎的人物或漫画作品中的登场人物往往也被称作人物。故事的载体可以是小说、戏剧、动漫、电子游戏等。一个角色可以是演员根据剧本演绎的虚构人物,或漫画作品中的其中一个登场人物。一般来说,由于演员的不同,同一个人物所产生的角色也就不同:比如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及其资料设定(不论明示的或暗示的,包括但不限于性格、能力和情节设定(通常是沿时间发展对周遭事物产生的转变),甚至传奇设定和外观设定)在单一领域下基本上是不变的(倘有动态转变则另作别论),但所拍摄的电视电影作品由于扮演郭靖的演员的不同,以及每次行演细节的些微差异,对小说中的郭靖的阐释不同,因此是不同的角色。依重要性区分:角色是剧情、设定、主题及风格以外,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元素。在小说中创建角色与人物的过程被称作“角色塑造(英语:Characterization)”。一个角色的建构可能来自特定的原始型态,当中常见的角色形态会在下方的列表中列出。根据分析心理学始创者荣格的说法,原型主要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例如出现在莎士比亚名剧仲夏夜之梦中的小妖精及卡通角色宾尼兔都属于荣格原型中的捣蛋者的形象,因为它们都有一种反建制的个性。而根据文学批评的定义,原型则指在故事内他们饰演了某种特定的角色。荣格首先于1919年,根据不同的故事格局,辨认出首个原型后,不少学者如乔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及占士·希尔曼(James Hillman)继续了这个理论的研究。其他作家则重新整理这些研究,并尝试混和荣格原理论结构中中未被提及的次原型角色。这些作家包括克里斯多福·沃格勒,也就是《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的作者。在不同平台和空间演绎角色,角色设定的资料项目与类型都有相应不同,但在大体上而言角色一般指在特定的界线上“自身对周遭事物(也包括自身)能产生转变”和/或“能被周遭事物(也包括自身)转变自身”者,多有独特、刻意 和/或 受编排的运行设定(不论明示的或暗示的)。广义的角色含义与定义还包括但不限于:
相关
- 马格拉夫马格拉夫(Andreas Sigismund Marggraf,1709年3月3日-1782年8月7日),德国化学家,分析化学的创始人。他在1746年通过加热炉甘石和碳成功地分离了锌。虽然他不算是历史上第一个做到这
- 普拉克西特列斯普拉克西特列斯(希腊语:Πραξιτέλης),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和留西波斯、斯科帕斯一起被誉为古希腊最杰出的三大雕刻家。他是开菲索多妥斯的儿子和学生。他
- 肾癌肾癌(英语:Kidney cancer or renal cancer)是一种由肾脏细胞癌变引发的癌症。两种最普遍的肾癌分别是肾细胞癌(英语:renal cell carcinoma)(renal cell carcinoma, 缩写为RCC)和发于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14/sub十四烷,一种分子式为C14H30的烷烃,存在于石油中,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可燃的液体,具有1858种同分异构物。如同其他烷烃一般为非极性分子,故不溶于水。
- 克里斯琴·B·安芬森克里斯蒂安·伯默尔·安芬森(英语:Christian Boehmer Anfinsen,1916年3月26日-1995年5月14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莫内森,美国生物化学家,他和斯坦福·摩尔与威廉·霍华德·斯坦
- 秦汉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秦朝和汉朝的并称,该时期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废除西周封建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秦汉两朝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是塑造中国的民族性格的时
- 马斯特里赫特马斯特里赫特(荷兰语:Maastricht,IPA: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
- 后随链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
- 少年年轻人泛指年纪轻的人类,相对于中年、老年。但依据不同的语境,标准界定不同。可能指:
- 等腰三角形60° (底角和顶角相等时) 2 α + γ =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