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色界
✍ dations ◷ 2025-09-18 14:06:22 #无色界
无色界或无色界天(梵语:ārūpya-dhātu,巴利语:arūpa-dhātu),又作无色天、无色行天,或四无色、四无色天、四无色处、四空天、四空、无色界诸天等,又称无色地(ārūpya-bhūmi),佛教术语,为天界之顶层,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此界超越色(物质)而存在,为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禅定者死后所生。佛教认为世界概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包含人类、欲界天人等众生;色界谓脱离了欲念但仍存在色身(物质身体)的天人居地;无色界则是连色身亦超越了的天人的居地。无色界分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空处,故又称“四无色”、“四无色天”、“四无色处”、“四空天”、“四空”、“无色界诸天”;若三界分为九地,则此四界相当于后半之四地,而一一附加“地”字称呼,例如“空无边处地”等(佛教经典中所谓“地”是指“境界”、“状态”的意思,例如《瑜伽师地论》、《十地经》等,皆属此意)。复以其属于天界,故有时亦一一附加“天”字,如称为“空无边处天”等。“无色界”众生 无有物质形色,唯存意识心住于四种无量广大空处境界,其寿命极长乃至八万大劫,一念常住于四种意识境界中之一种,不于外法起心动念,犹如熟睡。长劫寿命终了时,因为极大的福报已享尽故,唯余恶报未偿,往往下堕三恶道中。“无色界”众生,因住于没有五根五尘五识、唯有意识之境界中,故无所作为,无法超越意识境界、无法得到解脱,不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之苦。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无色界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初禅到四禅是属于色界,五定到八定是属于无色界。要离开欲界才能进入色界,离开色界才能进入无色界。能离开三界,又能入三界,这是解脱者于三界出入自在。住居于禅定、而只存识心,谓之无色界。但即使四禅八定(世间定)具足者,其修禅仍依缘而有迎、拒之心,未能如修出世间定者一般得涅槃从而解脱一切诸苦烦恼。
相关
- 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军团菌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嗜肺军团菌是一种原发的人类病原体,会引发军团病。嗜肺军团菌不抗酸,无孢子,无荚膜,类似于杆菌。不能分解明胶
- 阿美西亚大陆阿美西亚大陆(Amasia)是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超大陆,这派学说和另一派终极盘古大陆不同的是,阿美西亚大陆是亚洲和北美洲合并形成。阿美西亚大陆的理论基础是在于太平洋板块隐没于
-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 journal:scholarly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
- 达罗毗荼语系达罗毗荼语系(Dravida,又称德拉维达语系)分布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印度中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以及巴基斯坦的一个小地区,包括75种语言,其中
-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亦称印刻作用,英语:stereotype),是一个社会学术语,专指人类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或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看法可能是来自于同一类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个个体给旁人的观感
- 课程教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藉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 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
- 恐球菌-栖热菌本分类名称尚未确定,目前根据伯杰氏手册暂称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本门包括一些能抵抗严酷环境的球状细菌,分为两个目。异常球菌目只有一个属,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包括几个耐
- 腺苷酸一磷酸腺苷(英文:Adenosine monophosphate,简称AMP),又名5'-腺嘌呤核苷酸或腺苷酸,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它是一种磷酸及核苷腺苷的酯,并由磷酸盐官能团、戊糖核酸糖
- 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3-磷酸(英语: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缩写、GADP、GAP;或3-phosphoglyceraldehyde, PGAL)是生物体中的常见分子,是糖解作用的中间产物之一,以及卡尔文循环的糖类产物。这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英语:Diethyl phthalate,缩写DEP)是一种邻苯二甲酸和乙醇形成的酯,室温下为无色澄清液体,密度略大于水,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由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可溶于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