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子(1888年12月23日-1970年3月23日),原名高均,字君平,号平子,别号在园,中国天文学家,近代中国天文学开拓者。因钦佩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张平子),故自号平子。
1888年12月23日,高平子生于上海金山,父亲是高煌, 叔父是近代江南著名藏书家高燮(字吹万),“光导纤维之父”高锟为其堂侄子,南社发起人高旭(高天梅)为其族人。
高平子早年求学于震旦大学。发表《周髀北极璇机考》,推算出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
1910至20年代先后任职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青岛观象台、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24年在青岛观象台修复和安装天文仪器、培养观测人员、开创中国的太阳黑子观测和子午测时的工作。1926年参加首届国际无线电经度联测,为中国取得第一批近代经度值,这是中国天文学家参加国际天文联合观测的开端。1928年测定了位于南京的天文研究所、庐山、河南登封测景台等地的经纬度。
1936年,通过对中国天文历法的潜心研究,出版了《史日长编》。1937年撰写《圭表测景论》。他还曾主持中国《天文年历》及《国民历》的编算工作,协助余青松筹建紫金山天文台并主管太阳分光观测。
1948年举家迁居台湾,先后在台湾省气象局、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以及中正理工学院任职。1958年3月10日与蒋丙然、郑子政等人主持中国天文学会在台复会工作,并于同年6月8日完成复会,任理事长多年。到台湾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整理研究工作,发表天文和历法研究方面的论文上百篇,其中大部分后来被收进60年代后期出版的《学历散论》和《平子著述余稿》两书中。
1970年3月23日卒于台北。
高平子之孙高准是台湾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