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奥波德·克罗内克

✍ dations ◷ 2025-04-05 00:51:06 #1823年出生,1891年逝世,19世纪数学家,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犹太科学家,柏林洪堡大学教师,柏林洪堡大学校友,德国犹太人,西里西亚人,绅士科学家,圣彼得

利奥波德·克罗内克(德语:Leopold Kronecker,1823年12月7日-1891年12月29日),德国数学家与逻辑学家,出生于西里西亚利格尼茨(现属波兰的莱格尼察),卒于柏林。他认为算术与数学分析都必须以整数为基础,他曾说:“上帝创造了整数,其余都是人做的工作”(Bell 1986, 477页)。这与数学家格奥尔格·康托尔的观点相互对立。克罗内克是恩斯特·库默尔的学生和终身挚友。

主要研究代数和数论,特别是椭圆函数理论有突出贡献。1823年12月7日生于德国布雷斯劳附近的利格尼茨(现属波兰的莱格尼察),1891年12月29日卒于柏林。他1841年入柏林大学,1845年获博士学位。1861年经EE库默尔推荐,成为柏林科学院正式成员,并以此身份在柏林大学授课。1868年当选为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1880年任著名的“克雷尔杂志”的主编。1883年接替库默尔成为柏林大学教授,时年60岁。1884年成为伦敦皇家学会国外成员。

以克罗内克命名的数学理论包括克罗内克δ、克罗内克积等。

Kronecker–Weber定理说明若 K / Q {\displaystyle K/\mathbb {Q} } 是有理数集 Q {\displaystyle \mathbb {Q} } 的有限阿贝尔扩张,则K是的一个分圆域的子域。

Kronecker引理说明:若 ( x n ) n = 1 {\displaystyle (x_{n})_{n=1}^{\infty }} 是一个实数数列,使得

存在且有限,则对于 0 < b 1 b 2 b 3 {\displaystyle 0<b_{1}\leq b_{2}\leq b_{3}\leq \ldots } b n {\displaystyle b_{n}\to \infty } 则有

相关

  • 领土扩张美利坚殖民地,又称美国海外属地或美国属地,是指美国除了联邦州与华盛顿特区以外的所有地,它们之间与美国的关系各有不同。阿拉斯加与夏威夷最终成为美国联邦的一州。而现在的美
  • 滤泡旁细胞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本身来源于神经脊细胞(neural crest cell),为一种分泌降钙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又称parafollicular cell、C细胞。在1664年首度由Geoffary Webster
  • 化学渗透化学渗透(Chemiosmosis,或称化学渗透偶联)是离子经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这种现象与渗透类似。化学渗透是离子的运动,离子穿过选择性渗透膜,沿电化学梯度移动。更具体地的说,在细胞的
  • 游离态游离态是指元素存在的一种状态,与化合态相对。特别地,如果某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那么其状态即被称为游离态。游离态物质,即是单质,如游离铁(Fe),游离硫(S)等。通常来讲,绝大部分元素
  • 朗格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语:Christian Lous Lange,1869年9月17日-1938年12月11日),挪威人。1909年开始担任国际议会联盟秘书长,直到1913年退休。1921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古斯塔夫三世的咖啡实验18世纪末期,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为了研究咖啡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组织了一场有趣的双生子研究实验。尽管时至今日该实验的可靠程度仍受质疑,但这项实验确实证明了人类早
  • 紫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又称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
  •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是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施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为证实原子角动量量子化于1921年到1922年期间完成的一个著名实验。如图所示,施特恩-格拉赫实验设法令高温的银
  • 乔治城镇乔治城 (英语:Georgetown)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个社区。该社区有一所自己的大学乔治城大学,包括超过100个餐馆酒吧,区中的M-大街是华盛顿最有名的大街之一。
  • 塞姆河坐标:42°21′4″N 19°12′20″E / 42.35111°N 19.20556°E / 42.35111; 19.20556塞姆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是东南欧的河流,位于阿尔巴尼亚和黑山,流经普罗克勒迪耶地区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