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日语

✍ dations ◷ 2025-08-18 12:29:06 #日语,语言学,日语历史

上古日语(日语:上代日本語じょうだいにほんご ),指奈良时代及其以前使用的日语古语。

上古日语的分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较多采用重要历史事件,例如上古日语在794年结束,因为首都由平城京迁往平安京,但上古日语何时开始,没有统一说法,因为在部分古典汉文典籍,例如《三国志·魏志》(公元3世纪),已找到少量日语词汇,主要是人名和地名,而出现较长篇日语的文献,是712年的《古事记》,基于这个原因,上古日语的开始被定为712年,这段时期刚好和奈良时期(710年至794年)吻合。

欲了解上古日语的情况,唯有通过考查当时文献的复写本。此类文献数量较少,仅有《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以及年代较早的各地风土记等。不过由于本居宣长等早期研究者的努力,其形态已经相当明确。

目前已知日本最早的文献用汉字书写,部分文献显示了日语语法,例如词序(例如把动词放在受词后)。另外,部分文献以汉字表示日语音,这个情况在后来渐渐普遍,并发展出万叶假名,万叶假名是以汉字表达日语音,这个系统在《古事记》已出现。

上古日语的构拟,是通过和同期的古汉语语音和古琉球语语音作比较。虽然《万叶集》的诗歌主要反映日本中部语音,但部分作品是反映日本东部或南部的语音。《万叶集》反映的音系,称为上代特殊仮名遣。《古事记》(712年)反映的音系和《日本书纪》(720年)及《万叶集》(759年)的分别,是《古事记》的音节有/mo1/和 /mo2/的分别,但另外两部作品则没有,这可能反映更早时期上古日语的特点。其他上古日语和现代日语的分别:

部分学者提到上古日语可能和已经消亡的朝鲜半岛语言有关,例如加耶语,但上古日语和其他语言(除了琉球语)的关系目前所知甚少。


上古日语包括88个音节。

上古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辞汇的组成。虽然现代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比起和语较多,在古代,中国文化尚未大举传入之时,作为外来借词引入的汉语(“かんご”)数量较少,和语(“わご”)占大多数。

在发音方面亦有很大不同。上代特殊假名遣的元音数量不同于现代,就辅音而言现代也比当时略有弱化,上古日语的辅音有时是比现代日语更“强”的音。例如,“母”在上古日语为papa(宽式IPA:/papa/),中古日语弱化为fafa (宽式IPA:/ɸaɸa/),最终弱化为hawa(宽式IPA:/hawa/)或haha(宽式IPA:/haha/,现代音)(参见ハ行转呼)。有说法认为因为汉字音所引起的“音便”还未发生,当时还没有“拨音”(ン)与“促音”(ッ);也有说法认为当时的“拨音”与“促音”还不能代表一个音拍(mora)。

关于当时的方言,至少有两种,即当时作为标准语的中央(现在的关西)方言与万叶集等称为“あずまことば”(东部话)的关东方言。


相关

  • 表面张力在物理上,表面张力(英语:Surface Tension),狭义的定义是指液体试图获得最小表面位能的倾向;广义地说,所有两种不同物态的物质之间界面上的张力被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因次是
  • 迷信迷信(英语:Superstition)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说。Encarta百科全书上对“迷信”的定义是:“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较常出现
  • 偏执型妄想型思觉失调症(Paranoid schizophrenia),为思觉失调症的一个亚属。其患者通常被妄想性幻觉所稳定控制,并伴有幻觉(特别是听觉类型事物)和感知失调。其失调通常不(或者相当不明显
  • 对氯汞苯甲酸对氯汞苯甲酸,结构式ClHgC6H4COOH。它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用于分子生物学中。白色结晶粉末,属剧毒物质。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对氯汞苯甲酸中的汞原子可以与蛋白质中巯基(-SH)硫原子
  • 查尔斯·艾略特查尔斯·威廉·艾略特(英文:Charles William Eliot,1834年3月20日-1926年8月22日)是一位美国学者。他在1869年当选为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把一个地方院校转变成了一所美国知名的
  • 青森县第3区青森县第3区是日本众议院的一个小选区,设于1994年。范围包括弘前市、五所川原市、黑石市、津轻市、平川市、西津轻郡、中津轻郡、南津轻郡、北津轻郡。北海道 13 | 山形县 4
  • 东势角抚垦局东势角抚垦局为台湾抚垦局辖下的地方分支单位,成立于1886年的台湾清治时期末,为中台湾山地行政的权责机关。东势角即为今日的东势一带。该局辖下统辖大湖分局、马鞍巃分局、大
  • 弗朗兹·施雷克尔弗朗兹·施雷克尔(德语:Franz Schreker,1878年3月23日-1934年5月21日),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892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1907年建立维也纳爱乐合唱团,1920-193
  • 杰·哈林顿杰·哈林顿(英语:Jay Harrington,1971年11月15日-)出生于美国,为美国男演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好男当自强》。1971年,哈林顿出生于美国,他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长大,曾在Wellesley
  • 褚辉褚辉,字高明,隋朝儒学者,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褚辉以《三礼》(《周礼》《礼记》《仪礼》)之学著称于江南。隋炀帝时,征召天下儒术之士,褚辉、顾彪、鲁世达等人都聚集到内史省,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