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日语(日语:上代日本語/じょうだいにほんご ),指奈良时代及其以前使用的日语古语。
上古日语的分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较多采用重要历史事件,例如上古日语在794年结束,因为首都由平城京迁往平安京,但上古日语何时开始,没有统一说法,因为在部分古典汉文典籍,例如《三国志·魏志》(公元3世纪),已找到少量日语词汇,主要是人名和地名,而出现较长篇日语的文献,是712年的《古事记》,基于这个原因,上古日语的开始被定为712年,这段时期刚好和奈良时期(710年至794年)吻合。
欲了解上古日语的情况,唯有通过考查当时文献的复写本。此类文献数量较少,仅有《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以及年代较早的各地风土记等。不过由于本居宣长等早期研究者的努力,其形态已经相当明确。
目前已知日本最早的文献用汉字书写,部分文献显示了日语语法,例如词序(例如把动词放在受词后)。另外,部分文献以汉字表示日语音,这个情况在后来渐渐普遍,并发展出万叶假名,万叶假名是以汉字表达日语音,这个系统在《古事记》已出现。
上古日语的构拟,是通过和同期的古汉语语音和古琉球语语音作比较。虽然《万叶集》的诗歌主要反映日本中部语音,但部分作品是反映日本东部或南部的语音。《万叶集》反映的音系,称为上代特殊仮名遣。《古事记》(712年)反映的音系和《日本书纪》(720年)及《万叶集》(759年)的分别,是《古事记》的音节有/mo1/和 /mo2/的分别,但另外两部作品则没有,这可能反映更早时期上古日语的特点。其他上古日语和现代日语的分别:
部分学者提到上古日语可能和已经消亡的朝鲜半岛语言有关,例如加耶语,但上古日语和其他语言(除了琉球语)的关系目前所知甚少。
上古日语包括88个音节。
上古日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辞汇的组成。虽然现代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比起和语较多,在古代,中国文化尚未大举传入之时,作为外来借词引入的汉语(“かんご”)数量较少,和语(“わご”)占大多数。
在发音方面亦有很大不同。上代特殊假名遣的元音数量不同于现代,就辅音而言现代也比当时略有弱化,上古日语的辅音有时是比现代日语更“强”的音。例如,“母”在上古日语为papa(宽式IPA:/papa/),中古日语弱化为fafa (宽式IPA:/ɸaɸa/),最终弱化为hawa(宽式IPA:/hawa/)或haha(宽式IPA:/haha/,现代音)(参见ハ行转呼)。有说法认为因为汉字音所引起的“音便”还未发生,当时还没有“拨音”(ン)与“促音”(ッ);也有说法认为当时的“拨音”与“促音”还不能代表一个音拍(mora)。
关于当时的方言,至少有两种,即当时作为标准语的中央(现在的关西)方言与万叶集等称为“あずまことば”(东部话)的关东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