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马特

✍ dations ◷ 2025-08-29 06:23:52 #查理·马特
查理·马特,意译为铁锤查理(古法语、奥克语:Charles Martel;德语:Karl Martell;拉丁语:Carolus Martellus;686年8月23日-741年10月22日),法兰克王国宫相,军事领导人。出生于埃斯塔勒(位于现代比利时的列日附近),是宫相兼法兰克人的公爵(英语:Duke of the Franks)丕平二世的私生子,查理大帝的祖父。718年-741年法兰克公爵兼摄政。查理·马特是宫相兼法兰克公爵丕平二世与出生于贵族的阿尔派达(英语:Alpaida)的长子,阿尔派达是他父亲的第二位妻子,或是妾侍。查理的亲弟弟奇尔德布兰(英语:Childebrand)是法兰克王国的史家。赫斯塔的丕平与正妻普雷科特鲁德(英语:Plectrude)所生的两名儿子香槟公爵德罗戈(英语:Drogo of Champagne)及小格里摩尔德分别于708年及714年逝世。普雷科特鲁德为了不让妾侍阿尔派达所生的两名儿子查理及奇尔德布兰成为继承人,极力游说赫斯塔的丕平立年仅8岁的孙子特奥德巴尔德(小格里摩尔德之子)为继承人,以便普雷科特鲁德为摄政。赫斯塔的丕平于714年12月16日在居皮勒(Jupille)逝世,终年69岁。特奥德巴尔德以8岁之龄成为宫相,由普雷科特鲁德摄政,普雷科特鲁德将查理囚禁于科隆。另一方面,国王达戈贝尔特三世与纽斯特里亚(Neustria)贵族推举额英夫洛(英语:Ragenfrid)为纽斯特里亚宫相以推翻特奥德巴尔德的统治。查理趁机逃出囚禁,并得到奥斯特拉西亚(Austrasia)贵族支持。当普雷科特鲁德的军队在科隆附近被拉甘弗雷德及国王希尔佩里克二世(达戈贝尔特三世的继承人)、额英夫洛及特奥德巴尔德的外公弗里斯王拉巴德(英语:Redbad, King of the Frisians)的联军打败后,查理的军队溃退到埃菲尔山。普雷科特鲁德只好答应退隐,将赫斯塔的丕平的大量财富交给他们,并让特奥德巴尔德从宫相之位退下来。其后查理其后东山再起,纠集一支军队于716年在阿梅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Amblève)中打败纽斯特里亚及弗里斯联军。其后于717年,查理又在康布雷附近进行的万西之战(英语:Battle of Vincy)中彻底将纽斯特里亚人击败,从而巩固了其在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地位。不久,查理便到科隆处理普雷科特鲁德的威胁,查理解散她的追随者,并继承了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一职,但是查理并没有加害普雷科特鲁德及特奥德巴尔德。查理宣布拥立克洛泰尔四世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与希尔佩里克二世对抗。当希尔佩里克二世与阿基坦公爵伟大的厄德(英语:Odo the Great)结盟,但是于718年又再在苏瓦松战役(英语:Battle of Soissons (718))中被查理打败。国王和厄德公爵南逃到卢瓦尔河,额英夫洛逃到昂热。不久,克洛泰尔四世逝世,厄德公爵放弃与希尔佩里克二世结盟及国王向查理投降,以换对希尔佩里克二世被查理承认为全法兰克国王。而查理亦正式成为赫斯塔的丕平的继承人,受封为法兰克唯一的宫相,成为法兰克公爵兼王国摄政。查理是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功绩包括奠定加洛林王朝的基础,确立了采邑制,巩固与发扬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他也是一名名将,最著名的一战便是于732年在图尔战役中阻挡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倭马亚王朝侵袭法兰克王国的军队。此战制止了穆斯林势力对欧洲的入侵,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查理·马特的得胜拯救了欧洲基督教文明。在前后长达二十五年的从政生涯中,其领地跨越现今法国、德国、意大利北部等地区。737年法兰克国王死后,他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但像他父亲一样,他担任宫相,没有国王的称号。按日耳曼人的传统诸子均分制,马特在死前将帝国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丕平和卡洛曼。

相关

  • 海底火山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海底火山产生的岩浆约占全年总量的
  • 腱鞘炎腱鞘炎又称肌腱滑膜炎(英语:Tenosynovitis),指腱鞘发炎,常造成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可以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常见的非感染性腱鞘炎有狄奎凡氏症和板机指。所有手部感染
  • 列表电池列表将尽量列出所有类型的电池,并列出别名以方便查考,易混淆的项目附加简要说明。
  • 奎宁奎宁(法语:quinine),又称金鸡纳霜,化学上称为金鸡纳碱,分子式C20H24N2O2,是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疟疾且可治疗焦虫症(拉丁语:Babesiosis)的药物。在治疗恶性疟原虫时,如果病原体对于氯喹
  • 天谴天谴就是上天谴责的意思。在阴阳家思想中,在人伦社会秩序之上,“天”是比人更高层次的非人存有者,有独立意志,主宰人论秩序,负责赏善惩恶;所以认为,如果违反天命而行,或是作恶,就会受
  • 匈人匈人是一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群体。在公元前至2世纪期间他们被怀疑与在亚洲的北方活动的匈奴人有关,他们在4世纪西迁到了东欧被首次发现,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欧
  • 清教徒革命英国内战(英语: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发生在英国议会派(“圆颅党”)与保皇派(“骑士党(英语:Cavalier)”)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辉格派历史学家称之为清教
  • 契丹文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性嗜好性嗜好,或称性偏好、性癖好,是指个人对性对象、性行为的偏好。它是个体化的,以各人的内心喜好为标准 ,其因人而异且千差万别。特定的对象对个体产生强烈的性吸引,个体对特定的性
  • 泛基因组学泛基因组是为描述一个物种基因组而提出的概念,指同一细菌物种中所有菌株中所有基因的集合,而不单纯以某个菌株为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会需要使用泛基因组的原因是水平基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