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思僴

✍ dations ◷ 2025-09-10 02:21:05 #1822年出生,1890年逝世,河内人,绍治三年癸卯科河内场举人

阮思僴(越南语:Nguyễn Tư Giản/阮思僴;1822年-1890年),原名阮文富(越南语:Nguyễn Văn Phú/阮文富),字恂叔(越南语:Tuân Thúc/恂叔),号石农(越南语:Thạch Nông/石農),越南阮朝官员。

阮思僴是北宁省慈山府东岸县会阜总榆林社(今属河内市东英县枚林社)人,明命三年(1822年)出生,嘉隆六年乡贡阮案之孙、嘉隆十二年乡贡阮志管之子。绍治三年(1843年),阮思僴参加河内场乡试,考中举人。绍治四年(1844年),考中二甲进士出身。

成泰二年(1890年),阮思僴去世。

相关

  • 名称拉丁化拉丁化(英语:Latinisation)指将非拉丁文的姓名或名称改为拉丁文的作法。在罗马帝国时期,以及于欧洲中古世纪,欧洲及地中海区通行拉丁文,当时习惯将个人姓名或地名等名称由当地语言
  • 电子转移电子转移(Electron transfer,ET),是指电子在二个原子或其他化学物质(如分子等)之间的移动。电子转移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会改变两个反应物的氧化态。许多生物体的机制涉及电子转移
  • 土制炸弹简易爆炸装置(英语: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又称土制炸弹, 中华民国国军军语辞典称“应急爆炸装置”,泛指任何利用现有或临时制造的材料所制成之炸弹。例如汽油弹,一个装
  • 1-十六烷醇1-十六烷醇,是一种脂肪醇,分子式为CH3(CH2)15OH。在室温下,1-十六烷醇为一蜡质的白色固体或薄片。由于它最初是从鲸油提炼分离出来的,因此有“鲸蜡醇”之别名。1-十六烷醇于1817
  • 著作作品,亦称创作、创意成品、著作,是具有创作性,并且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复制的成品。著作权法保障了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表现形式。作品的创作者就是作者。作品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作
  • 全台吴姓大宗祠坐标:22°59′47″N 120°12′21″E / 22.9964905°N 120.2057800°E / 22.9964905; 120.2057800星期一、三、四、五:10:00∼12:00、14:00∼16:00 星期六:10:00∼12:00 星期日:1
  • 巴比肯屋村巴比肯屋村(英语:Barbican Estate)是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伦敦城北部的一组大型建筑群,是英国粗野主义(Brutalism)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整个建筑群基本建于一个数层高的基座上(基座内是
  • 菲律宾众议院大楼爆炸案菲律宾众议院大楼爆炸案发生于2007年11月13日晚间8点,在菲律宾国会(Batasang Pambansa)大楼的南翼,即众议院大楼发生爆炸。该大楼位于奎松市东北边。目击者指称,爆炸时地面会震动
  • 卜罗德卜罗德(Auguste Léopold Protet,1808年-1862年)法国海军少将,肖龙。1862年5月17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参与清朝“借师助剿”对付太平天国军队时,在上海奉贤被太平军所杀。清政府为
  • 革新家设计局“革新家”设计局(俄语:ОКБ «Новатор»,转写:OKB Novator,英语:Novator Design Bureau)是一个专精于设计长程防空导弹的俄罗斯公司,在1947年时创立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