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耳末公式

✍ dations ◷ 2025-11-27 16:19:39 #原子物理学

巴耳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常数。

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耳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巴耳末公式表达的一组谱线位于可见光区,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这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随后又发现了不同于巴耳末系的来曼系、帕申系等线系,它们都符合比巴耳末公式更为普遍的里德伯公式。

相关

  • 危险因子风险因子(Risk Factor),在流行病学中是与疾病或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的变量。风险因子或决是因数是相关的,由相关不蕴涵因果可知,它们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例如,“年轻不能说是引起麻疹
  • 火山穹丘火山穹丘(英语:lava dome,或称为熔岩穹丘),常见于火山口内或火山的侧翼,是一种圆顶状的突起,看起来类似某些植物的球根。火山穹丘是由高黏度的熔岩形成的,由于其黏度太高,不能从火
  • 平凡社平凡社,一个日本的出版社。日本的全称为株式会社平凡社(へいぼんしゃ)。是一间以出版百科全书著名的日本出版社。1923年由教育家下中弥三郎(日语:下中弥三郎)创建。
  • HO-22Q32, 2QPP, 2RGZ· protein binding· porphyrin-containing compound metabolic process · heme oxidation · cellular iron ion homeostasis · response to oxidat
  • 让-巴普蒂斯特·拉马克让-巴蒂斯特·皮埃尔·安托万·德·莫奈,德拉马克骑士(Jean-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Chevalier de Lamarck,1744年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法国博物学家,他最先提出生物
  • 杨念祖杨念祖可以指以下的人:
  • 吴秀波吴秀波(1968年9月5日-),中国大陆电视剧男演员、歌手,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要电视剧作品有《赵氏孤儿案》、《黎明之前》、《请你原谅我》、《心术》、《道可道
  • 莫切文化莫切文化(Moche civilization),又译摩奇文明,是秘鲁西北部海岸拉利伯塔德大区(La Libertad)茄攀省(茄攀省)莫切河附近发现的一个古代印第安文明。这个文明比印加文明还要早,属于早期
  • 佩特里·福塞尔佩特里·福塞尔(芬兰语:Petteri Forsell;1990年10月16日-)是一位芬兰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攻击型中场。他现在效力于芬兰足球超级联赛球队玛丽港。他也代表芬兰国家足球队
  • 喻以言喻以言(1886年-1974年),字训庭,天津宝坻人,宝坻区第一家私立小学——喻氏私立小学创始人兼校长,祖籍湖北江夏,为喻氏北迁后第九代。1886年出生于宝坻县喻庄子村,1900年受舅父资助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