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耳末公式

✍ dations ◷ 2025-08-01 06:13:02 #原子物理学

巴耳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常数。

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耳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巴耳末公式表达的一组谱线位于可见光区,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这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随后又发现了不同于巴耳末系的来曼系、帕申系等线系,它们都符合比巴耳末公式更为普遍的里德伯公式。

相关

  • 嘌呤.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凯恩斯凯恩斯(英语:Cairns)(又译开因兹),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的滨海城市和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于1876年开埠。该城以当时昆士兰总督威廉·惠灵顿·凯恩斯之名命名。早期是矿工前往霍金
  • 格利泽581d格利泽581d(英语、德语:Gliese 581 d)是一颗系外行星,绕行位于天秤座的红矮星格利泽581,距离地球约20.5光年。它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8倍,被认为是一颗超级地球或迷你海王星。于2007
  • 高丽青瓷高丽青瓷是指朝鲜半岛在高丽时代发展出的青瓷制作技术及其成品,目前估计此技术最迟在十世纪后半已开始发展。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与其能制造青瓷,因此高丽青瓷能在世界陶瓷史上
  • 理查·莱亚德理查·莱亚德(Richard Layard)是英国顶尖的经济学家,在九十年代末曾担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顾问。他相信一个社会的快乐不必然与其收入相等,而他所研究的“快乐经济学”(Happiness:
  • 积极自由积极自由(英语:Positive liberty)是指拥有能满足一个人自身潜能的能力和资源,与消极自由,也即从外部约束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相对。积极自由的概念往往也包括从内部约束中解放出来的
  • 装配线装配线,又称为生产线、流水线,是一种工业上的生产概念,最主要精神在于“让某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而非传统的让一个生产单位从上游到下游完整完成一个产品
  • 美浓街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注意如果条目名称是繁体字要使用繁体的“消歧義”,简体字
  • 云林县西螺镇广兴国民小学坐标:23°46′01″N 120°27′29″E / 23.766963°N 120.458149°E / 23.766963; 120.458149云林县西螺镇广兴国民小学,简称广兴国小,为位于西螺镇广兴聚落的一所国民小学,其历
  • 倪蒋怀倪蒋怀(1894年8月12日-1943年4月21日),原名君怀,台湾台北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区)人。被认为是台湾第一位西画家,是水彩画家。绘画之余,兼营矿产事业,一生倾囊贡献于台湾美术之振兴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