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耳末公式

✍ dations ◷ 2025-07-03 14:19:04 #原子物理学

巴耳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常数。

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耳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巴耳末公式表达的一组谱线位于可见光区,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这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随后又发现了不同于巴耳末系的来曼系、帕申系等线系,它们都符合比巴耳末公式更为普遍的里德伯公式。

相关

  • 二分裂法细胞分裂(英语:cell division)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通常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若干子细胞,是细胞周期的一部分。产生两个不同子细胞的分裂被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也称为异裂
  • 动力服动力服(英语:Powered suit),或称动力装甲(Powered armor)、动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种由外骨骼模样的框架组成,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
  • 波本威士忌波本威士忌(英语:Bourbon Whiskey)是多种美式威士忌的一种,使用比例占总原料51%以上的玉米作为原料(通常是70%,至于其他的原料则包括小麦、裸麦或其他谷物),蒸馏后酒精度不超过160°
  • Taq DNA聚合酶结构 / ECOD结构 / ECODTaq聚合酶是由钱嘉韵于1976年从嗜热细菌海栖热袍菌(Thermus aquaticus)中分离出的DNA聚合酶。Taq聚合酶的常用简称有Taq Pol(或Taq酶)。Taq酶常用于放大
  • 哥本哈根诠释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诠释。根据哥本哈根诠释,在量子力学里,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特色,波函数是个数
  • 沃希托沃希托国家森林(英语:Ouachita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的一座国家森林,位于阿肯色州的中西部和俄克拉荷马州的东部。
  • 科罗拉多州行政区划美国科罗拉多州共有64个县。由于科罗拉多州政府并没有设立行政镇区,所以县是政府重要的行政单位。科罗拉多州共有两个市县合一的地方,分别是布鲁姆菲尔德和州府丹佛。科罗拉多
  • 炸荷花炸荷花,为山东省济南市的一道地方名菜,为鲁菜济南派系,主要特色在于该菜以荷花花瓣为原料制成。炸荷花的主要用料为荷花中层最嫩的花瓣,辅料为面粉、鸡蛋等。基本做法为,首先将面
  • 脑沟脑沟(Sulcus,复述为sulci),为大脑皮层中呈现裂缝状的部位;与呈现隆起的回状结构脑回相对。出现脑回和脑沟的原因是,演化过程中折叠结构使颅内相同容量下人类可以有更多大脑皮质。
  • The RevJames Owen Sullivan(1981年2月9日– 2009年12月28日),艺名The Rev,The Reverend Tholomew Plague亦同,是美国乐队七级炼狱的鼓手和混音,也是另一支乐队Pinkly Smooth的主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