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耳末公式

✍ dations ◷ 2025-02-23 02:12:17 #原子物理学

巴耳末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其中λ是谱线的波长,B=3.6546×10-7m。,是一个常数。

巴耳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耳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当时氢光谱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巴耳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耳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耳末公式。巴耳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000,吻合得非常好。随后巴耳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1884年6月25日,巴耳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几年后,巴耳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耳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巴耳末公式表达的一组谱线位于可见光区,为纪念巴耳末,人们把这组谱线系命名为巴耳末系。随后又发现了不同于巴耳末系的来曼系、帕申系等线系,它们都符合比巴耳末公式更为普遍的里德伯公式。

相关

  •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 / ECOD1m37A:1-378 1hleB:349-379 1jrrA:1-415 1by7A:1-415 1ovaA:1-385 1uhgA:1-385 1jtiB:1-385 1attB:77-433 1nq9L:76-461 1oyhI:76-461
  • 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与单层立方上皮类似,只不过细胞高度较高,且在与基底膜成直角的切面排列。细胞的高度由矮柱状至高柱状不等、乃决定于其所在的位置和/或功能活性的程度。细胞核为
  • 大佳腊大加蚋,又作大佳蚋、大佳蜡、大加腊,是台湾北部自清治时期至日治初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其幅员辽阔,包括今台北市市区大部分地区:万华区北半部,大同区、士林区西南端一小块地区、中山
  • 锥体细胞锥体细胞(英文:pyramidal cells 或 pyramidal neurons),或锥体神经元,是一种多极神经元,被发现于大脑皮层、海马体以及杏仁核中。锥体细胞是哺乳类动物前额叶皮质和皮质脊髓束的主
  • 智利火烈鸟智利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us chilensis)是一种大型的火烈鸟,长110-130厘米。它们是美洲红鹳及大红鹳的近亲,有时甚至将这三种看为同一物种。智利火烈鸟在南美洲由厄瓜多尔及
  •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是一个位于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努纳维克、努纳武特、格陵兰岛、西伯利亚东部楚科奇半岛的语系。该语系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爱斯基摩语族、阿留申语族。
  • 2019冠状病毒病死亡病例数SARS-CoV-2(病毒)国际运输本页面汇总世界卫生组织每天发布的数据。
  • 缺绿病缺绿病,也称为萎黄病,是植物体叶绿素含量不足的情况。 由于植物的绿色是叶绿素造成的,缺乏叶绿素的植株会呈现白色或黄色。这样的植物几乎无法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糖类,所
  •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角色列表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角色列表是关于在《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漫画、动画及电视剧中出现的人物的条目。此处记载的是在复数案件中出场的犯罪者,且与主角群有着亲友的关系人物,关
  • 安条克四世 (科马基尼)安条克四世(希腊语: ο Αντίοχος Επιφανής),是科马基尼王国最后一任国王(38年、41年-72年)、罗马帝国对付帕提亚的盟友及塞琉西帝国国王塞琉古一世的后裔。安条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