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

✍ dations ◷ 2025-04-25 17:49:47 #1881年出生,1942年逝世,维也纳人,维也纳大学校友,奥地利作家,奥地利小说家,奥地利犹太人,犹太小说家,奥地利自杀者,自杀作家,20世纪作家,历史小说家

斯蒂芬·茨威格(德语: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著有多篇名人传记。

斯蒂芬·茨威格生于维也纳,父亲莫里茨·茨威格是一个富裕的纺织商人,母亲来自意大利的犹太人银行世家布雷陶尔家族,其家庭不信教。他后来在面试中描述家庭时称“父母碰巧都是犹太人”。他读大学期间,他就发表了一些诗歌,它们受到了霍夫曼斯塔尔和里尔克的影响。1904年他完成关于泰纳的博士论文,从维也纳大学毕业。期间他发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后来让他享誉世界。他发展了一种特别的写作方法,把谨慎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和极好的修辞风格融为一体。除了创作短篇小说和散文外,茨威格也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和维尔哈伦作品的译者。

茨威格保持着富裕市民的生活方式,经常旅行。他1910年踏足印度,两年后踏足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自愿入伍,被委派从事战时新闻服务。战争的进程和他的朋友,法国作家和平主义者罗曼·罗兰对他的影响使他越来越反对战争。1917年,茨威格第一次在服役期间休假,并写作戏剧《耶利米》来反对战争。后来他退役,搬到了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在那里作为记者为《维也纳新自由报》工作。

战争结束后,茨威格回到了奥地利,住在萨尔茨堡。他在1919年和弗里德里珂·冯·温特妮茨结了婚。作为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茨威格积极参加了反对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的活动,宣传“欧洲要有统一精神”的思想。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作品。1927年他完成历史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在书中作者选择了历史上的十二个时刻进行描写。这些时刻有的改变了整个欧洲(比如滑铁卢战役中未能及时增援拿破仑的法军元帅格鲁希的遗憾),有的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比如亨德尔的中风与感悟)。情节的吸引人加之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这部特写集激情洋溢,非常具有感染力。

1928年,茨威格到苏联旅行,在那里他的作品通过高尔基的努力出版了俄语译本。同时他写作传记,他受弗洛伊德的思想影响,偏重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他曾经写了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莱斯特等人的传记。1929年他完成《旧书商门德尔》。1930年茨威格将他的作品《精神疗法》题献给爱因斯坦。

1933年,当纳粹党在德国掌权的时候,茨威格决定去英格兰伦敦。他的书不准在莱比锡的岛屿出版社出版,而只能在维也纳出版。但他跟德国的联系仍在进行。1935年他为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沉默的女子》撰写了剧本。同年,他到南美旅行。

1936年,茨威格的作品在德国被掌权者查禁。他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了。1938年奥地利也陷入了纳粹的掌控,茨威格移民英国。他跟夏洛特·阿尔特曼结了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蒂芬·茨威格加入了英国国籍。他离开了伦敦,取道纽约、阿根廷和巴拉圭到达了巴西。

1941年他出版了强烈控诉法西斯对思想的专制统治的经典名作《象棋的故事》和自传《昨日的世界》。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第二任妻子夏洛特·阿尔特曼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Petrópolis)双双服用镇静剂自杀——“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出于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的毁灭的痛心。23日,二人双手紧握的尸体被发现。二人的遗体葬于彼得罗波利斯市的斯蒂芬·茨威格故居(Casa Stefan Zweig)纪念馆。

茨威格显名于1920年代至1930年代。他与亚瑟·史尼兹勒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友好。在美国、南美洲、欧洲(特别是欧洲大陆),茨威格非常受欢迎。然而,他遭到英国民众极大的忽视,而且他的名声在美国逐渐变小,直到1990年代众多出版人的努力,尤其是普希金出版社(英语:Pushkin Press)和纽约书评(NYRB),才拯救他免于遭人遗忘的命运。

评论家对于茨威格作品的意见有着极大的分歧,一些英语批评者对他的贫乏、疲弱和表面的文学内容感到失望,而另外一些评论家却赞赏他作品内的欧洲传统:歌颂人道、纯朴、和有力的风格。

茨威格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包括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热带癫狂症患者〉、〈一名陌生女子的来信〉(此作品在1948年被马克思·欧弗斯拍成电影);长篇小说:〈同情的罪 〉、〈情感的迷惘 〉、〈The Post Office Girl〉(去世后出版);以及传记:《鹿特丹的伊拉谟斯的胜利与悲剧》、《麦哲伦》、《玛丽·安东尼特》(去世后出版)(此作品被好莱坞相中,女演员瑙玛·希拉饰演玛丽)。

在美国的反德情绪到达最高点的时候,他一度使用假名“Stephen Branch”(来自他真实姓名的翻译)。

茨威格与理查·施特劳斯友好,并曾经紧密合作过,并为施特劳斯的〈沉默的女子〉撰写剧本。1935年6月24日,〈沉默的女子〉在德累斯顿进行首演时,施特劳斯拒绝纳粹将茨威格的名字从节目单上移除的要求,结果戈培尔以拒绝出席作为回应,而且在三次演出后,此剧便遭禁演。之后,茨威格与 Joseph Gregor 合作,为施特劳斯提供另一出戏剧 Daphne 提供剧本。

大英图书馆和纽约州立大学藏有众多茨威格的收藏品。在茨威格的子嗣捐献下,大英图书馆1986年五月举办了“史蒂芬·茨威格收藏特展”。其中特别展示了许多以亲笔书写的音乐手稿,包括巴哈、海顿、华格纳,和马勒。这项展览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亲笔原稿展之一”。其中特别珍贵的一项展品是莫札特的“Verzeichnüß aller meiner Werke”,这是莫札特以他自己作品的主题下去编纂的手写书籍。

相关

  • 气体烟(英语:Smoke)是一种物理及化学的现象。当物质燃烧,急速的化学变化,是转化或分解出的微粒、液体或气体所而成的叫做烟,有时则夹杂各种混合物。颜色的不同代表其成分,例如石油产品,
  • 世界能源消耗量世界能源消耗量是指所有人类文明所使用的能量总和。它通常以年度测定,并会计算人类文明所使用的所有能量来源,是审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领域有很深
  • 威廉·琼斯威廉·琼斯(英语:William Jones,1746年9月28日-1794年4月27日),英国语言学和东方学家,生于伦敦。琼斯毕业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1774年取得律师资格。1783年任孟加拉最高法院法官,
  • 艾利森詹姆斯·帕特里克·艾利森(英语:James Patrick Allison,1948年8月7日-),美国免疫学家,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部主任暨免疫治疗平台行政主任,2018年与本庶佑一同获得诺贝尔生
  • 碳端C端(亦作C-端,英语:C-terminus),又称碳端、羧基端,指多肽链具有游离的α羧基的末端。在翻译过程中,多肽链是从N端往C端合成的,因而在书写多肽序列时,从N端开始书写,从左到右写到C端。
  • 卷云卷云(拉丁文学名:Cirrus,代号:Ci)在高空形成,有丝缕结构,柔丝般光泽,色白无暗影,多分离散乱。云体常呈丝条状、马尾状、钩状、片状、砧状等。卷云主要又可再分为四种云状:
  • 提督提督,俗称“军门”。中国历史上的武官差遣,为从一品官,就品级而言,受总督或巡抚节制。总督与巡抚掌军政,总兵官与提督则掌军令;一个是行政统治行为,一个则是统帅权力,没有一定的上下
  • 活性系数活性系数(英语:Activity coefficient),又称活性因子(英语:Activity factor),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系数,反映的是真实溶液中某组分i的行为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量纲为1。引入活性系数后,适用
  • 熊召政熊召政(1953年12月-),湖北英山人,中国诗人、作家,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现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早年参过军,下过乡,22岁起担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197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献
  • 华盛顿都会区交通局华盛顿都会区交通局(英语: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Transit Authority,简称WMATA /wəˈmɑːtə/ wə-MAH-tə),又称为Metro,是一个横跨三州的政府组织,负责营运华盛顿都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