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 oryzae
✍ dations ◷ 2025-04-03 16:51:50 #A. oryzae
米麹菌(学名:Aspergillus oryzae),又名米曲霉菌、米麹霉、麹霉菌或曲霉菌。日文名“麹菌”。米麹菌是一种带有菌丝(hypha)的真菌与霉菌,在中国与日本料理中经常被用来发酵大豆来制作酱油、味噌与甜面酱。而这种真菌在上述两个文化中也被用于糖化(saccharify)稻米、马铃薯、麦等粮食来发酵制作酒类,像是黄酒、清酒、泡盛与烧酎等等。除此之外,米麹菌这种真菌也被用在米醋(rice vinegars)的制作上,如日本的“合わせ酢”(awasezu)等。而由此种真菌产生出来的蛋白酶被诺维信(Novozymes)以“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的名称于市场上销售。日本也将米麹菌认定为日本的“国菌”。19世纪在日本东京医学校(即今日的东京大学医学部)任教的德国教师赫尔曼·阿勒堡(Herman Ahlburg)于以米为原料的清酒麹中分离出该菌体,并将其命名为“Eurotium oryzae”,其中种名“oryzae”即是来自于稻属的学名“Oryza”。数年后,赫尔曼·阿勒堡感染上痢疾,而在1879年8月28日逝世。1884年,日本邀请的学者费迪南·朱里亚斯·孔恩(英语:Ferdinand Cohn)将其从散囊菌属(Eurotium)移至麹菌属(Aspergillus),至今都是如此。由于米曲霉和有害的黄曲霉的外观非常相似,所以米曲霉一度被西方的微生物学家将它与黄曲霉一并视为有害的霉菌,该菌也导致了在食物安全的议题中的一场争论。2004年,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一岛英治于《日本醸造協会誌》第99卷第2号中,提议将“麹菌”定为日本的“国菌”。2006年10月12日,日本酿造学会大会上通过了将麹菌(Aspergillus oryzae)认定为日本的国菌。米麹菌的基因组研究于2005年晚期由日本的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製品評価技術基盤機構)所发表。8条染色体总共包括了约3700万个碱基对与1万2千个已经被预测出来的基因。与另外两个同属于麹菌属(Aspergillus)(基因模式生物的小巢状麹菌〔Aspergillus nidulans〕与致病的薰烟麹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相比,米麹菌的基因组要大大约三分之一。根据预测,米麹菌许多额外的基因和二次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sm)有关。这个被定序的菌株被称为“RIB40”或者是“ATCC 42149”,这个菌株是野生型(wild type)菌株,也已经被应用在工业上。
相关
- 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帕尼培南帕尼培南(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Panipenem”)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抗生素与有机离子运送抑制剂倍他米隆以1∶1的比例合成为复合制剂(帕尼培南-倍他
- 外阴念珠菌性阴道炎(英语:Candidal vulvovaginitis),是一种常见的、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症。念珠菌还可寄生在人的口腔、皮肤、阴道等,并可自身互相传染。念珠菌阴道炎的病原体
- 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世界主要城市阿拉伯世界(阿拉伯语:العالم العربي)是指分布于西亚和北非,主要以阿拉伯语作为主要语言的国家。从西边的毛里塔尼亚延伸至东边的阿曼,横跨非洲
- 壳蛋,是卵生的羊膜动物所生带有硬壳的卵,受精之后可孵出小动物,为人类食用已有几千年历史。蛋由蛋壳保护,而当中的蛋白和蛋黄被各种薄膜包裹。蛋黄和全蛋存储大量的蛋白质、胆碱和
- 黄休复黄休复,字归本,一作端本。北宋蜀(今属四川)人。曾校《春秋》三传。热衷于道术,曾受业于处士李谌,隐居不仕,靠卖丹药养家。精通画学,收藏甚富,著《益州名画录》三卷。另有《茅亭客话》
-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英语: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6日),美国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密码学家,被誉为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是密歇根大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
- 印度哲学家印度哲学已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印度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基本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哲学思想逐渐从记录在人类最古老的文献—吠陀里的神话观念中分化出来。这一过程最集中地表现
- 1696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878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逝世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