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民念派教徒

✍ dations ◷ 2025-11-12 02:52:24 #阿民念派教徒
背景 新教 宗教改革 抗辩五条 加尔文主义与阿民念主义争论史人物 雅各布斯·阿民念 西蒙·伊皮斯科皮乌斯 胡果·格老秀斯 抗辩派 约翰·卫斯理学说 全然败坏 有条件的拣选 有限的代赎 先行的恩典 有条件的保守阿民念主义(英语:Arminianism,或译亚米念主义)是基督教新教神学的一派,由荷兰神学家雅各布斯·阿民念所提出,阿民念派的追随者共同编写了一份名为《抗辩》的文献,简述他们反对加尔文主义的五点反对立场,因此他们被称为“抗辩派”。阿民念主义影响了现代的福音主义,更影响卫理宗、浸信宗、福音派等甚深。阿民念派的五大主张即是加尔文主义预选说的反调,依照《历代基督教信条》一书中所载〈阿民念派的抗议信条〉:阿民念主义五个基本信条的头五个字的字头缩写为“PEARL”(珍珠)如下:现今论述阿民念主义时,与之相对的是强调神有拣选人的主权之加尔文主义五要点的口诀“TULIP”(郁金香)︰加尔文非常重视上帝不可侵犯的主权,因此把人的得救完全归于上帝的预定,也就是“无条件的拣选”以及“不可抗拒的恩典”,但加尔文派门徒在预定论的观念方面也有分歧,有“单一预定论”和“双重预定论”两派。“单一预定论”,又称“堕落后预定论”,持此论的加尔文宗门徒认为,自人类始祖亚当开始,每个人都是堕落的,本来就都是罪人,本来每个人都应该因为罪而堕入地狱,且任何善行或是信仰都不足以得救。但神爱世人,而主动预定拯救了一些天选之人,没有得救的人是自作孽罢了。“双重预定论”,又称“堕落前预定论”,时常被讽为“预定受罚论”。持此论的加尔文宗门徒则认为,上帝预定拯救了一些人的同时,也预定了某些人的堕落,人的成败与人的堕落与否,完全归于天意。阿民念个人一开始是反对“预定受罚论”,因为这种极端的加尔文主义,必然导致上帝成为罪恶的判官,如此一来,人就不需要为自己的罪过负责,那么人所做的一切都无关痛痒,伦理道德也无关紧要,人只要蒙了上帝的拣选,为非作歹也无所谓,反正最后都会得救,而反观那些命定要堕落的人,他们行恶都是出于无奈,不应该受到上帝的责备,如此一来,加尔文派的信徒就是十足的宿命论者,它完全违反福音的本质,也违反“上帝是爱”的经文,并且违反了上帝所赐给人的自由意志。不久后阿民念也反对单一预定论的主张,因为此论的主张,仍然把上帝看做是人类堕落的始作俑者。阿民念并没有把“拣选”和“预定”从他的神学理论中除去,只是阿民念认为人得救的预定,乃是出于上帝的“预知”,他认为预定的前提应当把耶稣基督被预定带来的救赎列为首要。亚当的堕落并非出于天命,而是上帝的容许,因为上帝给人类自由意志,上帝便不会也不愿操弄人的自由意志,自然也无法防止人类可能发生的堕落光景,阿民念相信,上帝在这件事上作了自我限制,如此就成就了上帝完全的恩典。这意思也就是说人可以抗拒这份恩典。加尔文派主张人无法抗拒上帝恩典的,因此他们认为阿民念的说词,无疑是救恩的完成乃是人的选择为关键性因素,那么接受救恩的人便是作了一个“善行”赚取救恩,那么人就可以帮助自己得救,人也可以夸口自行称义了。但阿民念解释,这并非出于人的自救,而是有上帝先行的恩典,他认为人得救是因为在基督里重生的恩典,有了这个超自然的恩典,人才能在意志上倾向善的表现,这关键就在人在自由意志中是拒绝或是接受,而那些接受的人就可以称义。虽然阿民念的主张是“神人合作说”,但阿民念把救恩的主动权是交在上帝的手里,所以在阿民念派的第三条信条中,阿民念派仍然强调人自己没有那使他得救的信念,也没有自由意志的能力,人需要倚靠圣灵在基督里重生的恩典更新,这条主张便是刻意强调他们与伯拉纠主义或半伯拉纠主义的不同和对立。相较于加尔文派主张“有限的救赎”,阿民念主张的是“普世性的救赎”。阿民念认为,“神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在《旧约》和《新约》中,耶和华与耶稣都有普世性的邀请,如果神只对预定的人给予救恩,那么神对世人的邀请就成为虚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行的恩典”这观念就非常重要,神不但毫不偏袒地赐下阳光雨水给所有的世人,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也把防堵罪恶的影响的恩典赐下,已成为所有人类良善的基础,神赐下足够的能力使世人能够选择顺服神,神既然赐下恩典给万人,当然也希望人人都能接受这救恩,因此根本不需要加尔文派所主张的神还另有特殊恩典赐下的主张。从阿民念的的观点可以从他的著作〈对毁谤的辩护文〉得知一二,他认为:“信仰不是拣选的效果,但信仰是神在预知中要进行拣选的必要条件,赋予信仰的天命在拣选的天命之前”;“信心不纯粹是神的礼物,信心是一方面靠神的恩典,一方面自由意志的力量”。阿民念也认为这恩典是足够的,神把足够的恩典透过福音传给人,不管他们是谁(给予被拣选者,也给予不被拣选者),如果一个人愿意,他可以决定相信或不相信,以致于得救或不得救,否则神就是在愚弄人类。就阿民念来说,就神的方面而言,这个救赎必然是普世性、无限性的,他认为人一旦堕落之后神就命定耶稣基督做为所有人类的救主,因为“神爱世人”,在神的爱和神的良善的前提下,救赎临到所有借着基督悔改和相信的人,也就是所有的信徒;相反的,定罪也是在所有的不相信的人当中。但是,对人的回应来说,却是有限的,因为只有“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也就是说,基督是为人人而死,但死的果效不是机械性地临到众人。基督在十字架上舍身,只是使人有得救的可能,人若满足得救的条件(诸如信心或顺服),便可以得救,所以他们必须负起自己不信的责任。加尔文派认为这些经文所指的“世人”,乃是指“神预选的人”。唯有这样了解赎罪,才与圣经的代赎观念和三位一体的教义协调。假如基督真是承担了神一切的忿怒,为罪人代替刑罚,那么赎罪的功效与赎罪的范围就能相配合了。假如父神只拣选部分罪人得享永生,又假如圣灵只把基督的救恩施行在蒙拣选的人,那么圣子基督在十字架上就只为蒙拣选的人而死,如此才能与圣父及圣灵的计划相调和,使神的主权不置于被侵犯。这个问题牵涉到人得救是否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确据性,加尔文派主张“真信徒将永远不会丧失救恩”,但加尔文派并未能解释背道者“失去了信心”的问题,对于失去信心者是否就能说他们原来的信心是假的, 这就变成以果推因的假设了。他们认为即便真信徒有暂时犯罪,但终必复归得救。阿民念派的主张仍是基于自由意志的抉择,神为所有的人安排了救恩,但祂所安排的,只有在人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与神合作,并接受神所赐的恩惠时才有效。在决定性的一刻,人的意志却是很重要的角色。 除了得救之外,信徒还要凭着继续持有信心来保守自己在恩典中的境况,凡是不能坚持信心的,一样会沉沦灭亡。 阿民念派认为,救恩既是出于神,神为了让自由能够实现,必须得着一个完全自由而顺服的心,因为“信心必须经过试验”才能显出真实的信心,所以神把信徒也放在试验当中,按著个人信心的程度给予试验,并且也是为了祂儿女的好处,而非要借着考验“刷掉”某些人,而这个观点是从时间内的观点来看的,神再次自限不预见他们的未来。当然,神不愿意让祂的儿女在堕落而后灭亡,神也的确看顾保守祂的儿女,但是成长和信心必须借着信心和自由来通过和完成。如此看来,阿民念派主张的信心,不单是自由意志选择救恩的回应,也包括了持守信仰的信心,神虽有能力把人拯救到底,但因为他认为救赎是有条件的,因为信与不信,一大部分归因于人,神对于永生的承诺不会改变,然而人的信却会改变。事实上,阿民念派原来在抗辩文第五条中,对这一个问题并没有下最后的结论,他所强调的是更多考虑此主张的可能性,期使信徒能够有绝对的把握去教训人。阿民念去世后,西蒙·伊皮斯科皮乌斯(Simon Episcopius)及其他共四十六位阿民念的追随者共同编写了一份名为《抗辩》的文献,简述他们反对加尔文主义的五点反对立场,因此他们被称为“抗辩派”。1618年,荷兰的统治者、奥兰治亲王莫里斯下令逮捕所有抗辩派人士,当年的11月13日到1619年5月9日在多特召开了改革宗历史上最大的会议“多特大会”,会中有荷兰、英国、德意志、瑞士各地的改革宗人士,共有84位委员出席,其中58位是荷兰人。由于主席和主秘都支持加尔文主义,而且58位荷兰籍委员都反对阿民念派,阿民念派被定为异端,二百名该派牧师被破门;政治人物巴尼法特(英语:John van Olden Barneveldt)遭斩杀,并针对阿民念主义的五大重点,提出了郁金香五要点,并以《比利时信条》、《海德堡探题》、《多特法规》作为改革宗教会信条和教义准则。阿民念派至今仍然存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还有一间神学院,他们在英国影响很深,约翰·卫斯理就采纳了阿民念主义成为循道会信条,他们也在福音派中影响甚深,也是美国基要福音派运动的一大力量。加尔文主义重视神超然的主权,强调神预选的重要性,他们以永恒性来思考逻辑上的天命秩序; 阿民念派更重视基督的救赎、神的爱和人的责任,所以以人类时间中神的自限解释并强调其实在性,相对地也强调神创造人类给予的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在这自由中乃是一个限制范围里面的不受限制,这是阿民念派对自由意志的理解, 也因为在加尔文主义强调神的至高主权观点下,教会常常变得死气沉沉,正如阿民念所说:他的教义目标是“打造一个不至于使人呆如木石的恩典神学”。在现今的教会实践上,因为阿民念主义的主张有利于福音的传布,所以福音派多倾向阿民念派的观点,甚至加尔文派中的一些教会为要广传福音,也都有阿民念派的思想。在就信徒的体验来看,强调祷告的教会也多倾向阿民念的主张,求主帮助人能够放下自己的意志来顺服神,所以阿民念的思想使信徒所感知的上帝并非冷冰冰、无动于衷的上帝,乃是一位愿意与人亲近、充满感情的上帝。

相关

  • 还原还原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的逆过程,即是得到电子的过程,因为有一方失去电子,就会有另一方得到电子。因此,还原反应经常和氧化反应合在一起,被称为
  • 军事随着希腊黑暗时代的结束,人口显著增加的同时也恢复了都市文化,以及古希腊城邦的兴起。这些发展迎来了古代时期(公元前800-前480年)。就在这个时候,希腊人也开始组织城邦之间的战争
  • 旋转旋转在几何和线性代数中是描述刚体围绕一个固定点的运动的在平面或空间中的变换。旋转不同于没有固定点的平移,和翻转变换的形体的反射。旋转和上面提及的变换是等距的,它们保
  • 多重线性代数在数学中,多重线性代数推广了线性代数的方法。和线性代数一样也是建立在向量的概念上,发展了向量空间的理论。在应用上,出现了许多类型的张量。该理论全面囊括了一系列空间以及
  • 沟齿鼠非洲沟齿鼠属(Mylomys),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一属,而与非洲沟齿鼠属(非洲沟齿鼠)同科的动物尚有软毛鼠属(肯尼亚软毛鼠)、短尾水鼠属(短尾水鼠)、小家鼠属(台湾小家鼠)、棱背鼠属(棱背
  • 台北市景福宫坐标:25°04′01″N 121°31′32″E / 25.0670111°N 121.5255712°E / 25.0670111; 121.5255712台北市景福宫全名为财团法人台北市景福宫,俗称牛埔景福宫、牛埔福德祠,位于台
  • 白砂糖白糖(又称白砂糖)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食糖,含蔗糖95%以上的结晶体,比绵白糖含水率低,结晶颗粒较大,经过精炼及漂白而制成,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也是最常用的甜味剂,日常生活
  • 金华府坐标:22°59′51″N 120°11′48″E / 22.997391°N 120.196582°E / 22.997391; 120.196582台南金华府位于台南市中西区。于民国九十四年(2005年)11月7日公告为市定古迹,庙内主
  • 李赋宁李赋宁(1917年3月24日-2004年5月10日),中国西方语言文学大师、著名教育家、翻译家。李赋宁祖籍陕西蒲城,1917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是水利学家李仪祉之子。1939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
  • 多元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社会用以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它采取官方手段,在一个国家内部推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多元文化政策强调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