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荣
✍ dations ◷ 2025-04-03 17:39:04 #李荣
李荣(1920年2月4日-2002年12月31日),曾用名李昌厚,笔名董少文、宋元嘉等,浙江温岭人,语言学家。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组(室)负责人、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方言》杂志主编。李荣早年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台州中学高中部。193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43年进入昆明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语学部攻读研究生,1946年7月毕业,之后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工作。1950年9月,李荣正式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荣在1952年出版的《切韵音系》中论证了切韵音中存在俟母。后来又提出“古群母有一、二、四等字”等有影响力的观点,收入《音韵存稿》。李荣还与丁声树合作,于1957年编写出版了《汉语音韵讲义》,次年又合作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57年,李荣与丁声树一起编写出版了《汉语方言调查手册》。1959年,两人又共同主持了河北昌黎的方言调查。次年出版的《昌黎方言志》后来成为中国汉语方言学界公认的方言调查报告范本。李荣于1979年创办《方言》杂志,亲自担任主编。1981年,他又与汉语方言学界的一批学者创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并长期担任会长。李荣曾先后主持了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最为知名的是他主持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种分卷本)。李荣还是《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的审定委员会成员之一,试用本的主编助理。吴宗济:“现在我们到国内外的大图书馆看看,凡是排成一排的、成气候的汉语方言的调查材料和研究报告,绝大部分是建国以后最近几十年出版的。从历史的观点看,从扬雄以后到现在,没有像现在这样成气候的东西。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从赵先生那个时候起就想调查全中国的方言,出几本调查报告,但是因为打仗、抗战中断了。现在这些规模之大、内容之可靠的方言调查研究成果,确实非常令人敬佩。没有李荣先生和他的同行、他所培养的青年努力的工作和大力的推动,在这个世纪也是不可能的。”贺巍认为李荣有五大贡献,一是《切韵音系》,二是署名“江苏省方言指导小组”编写的《江苏省上海市方言概况》,解决了方言的分区问题、大范围方言概况编写的框架问题,三是《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部分,完善了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和实践,四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积累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五是创办了《方言》杂志。曹志耘:“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我觉得李荣先生对学术史,对中国语言学等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在他的引导、倡导和实践下,汉语方言学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汉语方言事实的描写方面。经过半个世纪的工作,积累了非常宝贵的、不可多得的、不可复制的一批材料,这个成就的取得是和李先生个人的作用密不可分的。”
相关
- 汉越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英语:Corticospinal tract,又称皮质脊髓路径、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径),又称锥状束(pyramidal tract),为一种大脑皮质及脊髓间大量聚集之轴突集结。皮质脊髓束大部分由运
- 马克萨姆-吉尔伯特测序马克萨姆-吉尔伯特测序(英语:Maxam-Gilbert sequencing)是一项由阿伦·马克萨姆与沃尔特·吉尔伯特于1976~1977年间开发的DNA测序方法。此项方法基于:对核碱基特异性地进行局部化
-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condensation reaction)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当中两个分子透过官能团的变化结合成一个新的分子,过程中有细小的分子失去。如所失去的小分子为水,这个过程则称作脱水反应。
- 肿瘤基因癌基因,也称为致癌基因(英语:Oncogene)是一类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基因。一般地,癌基因是功能出现异常的原癌基因(英语: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一般与细胞的增殖生长相关,功
- 读者读者可以指:
- 维宪期维宪期(英语:Visean)是石炭纪的第二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346.7–330.9百万年前。
- 敌敌畏敌敌畏(dichlorvos, DDVP)又称二氯松,属于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分子式C4H7Cl2O4P,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卫生杀虫剂。可由三甲氧基膦和三氯乙醛反应得到。
- 旋毛纲见内文旋毛纲(学名:Spirotrich),或作旋毛类,是纤毛虫门Intramacronucleata亚门之下的一个大型及高度多样化的原生生物纲:141-173。 这些动物,无论是栖息于泥土、淡水或海水,其纤毛
- 罗贯中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彦直,另一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