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沙门
✍ dations ◷ 2025-04-04 18:37:47 #沙门
沙门(梵文:श्रमण śramaṇa;巴利语:शमण samaṇa),又译为桑门、丧门、娑门、沙门那、沙迦懑曩、室摩那弩、舍罗摩弩,意译为道士、道人、贫道等,意为“勤息”、“止息”等意,原为古印度宗教名词,泛指所有出家,修行苦行、禁欲,以乞食为生的宗教人士,后为佛教所沿用,成为佛教男性出家众(比丘)的代名词,在汉传佛教中,意义略同于和尚。沙门原义为能舍离世间贪爱、断除停止种种不善之恶法、已灭除种种有漏的染污的法。印度吠陀时代晚期,婆罗门教因过度世俗化,权威受到挑战,印度诞生了数个反对婆罗门特权、关心人民福祉的新兴教派,普遍存在出家求道为沙门的传统,此一思想潮流称为“沙门思潮”,此一时期称为“沙门时期”,印度诸宗教皆以沙门作为出家修道者的代称。佛教也是印度沙门的其中一个教,其他还有耆那教,印度苦行僧等皆是沙门。沙门诸教不承认后期婆罗门所提出祭祀升天的说法,而是相信原来的轮回。如之,沙门不再接受婆罗门的思想,并对其思想提出新的解释,佛教、耆那教等都属于此一系统。沙门后来成为佛教男性出家众、比丘的代名词,指能够脱离烦热苦报,生、老、病、死的因,能解脱生死的苦的人,也就是能证沙门果的人,才能真正算得上是真正的沙门,佛陀称作是实行沙门。沙门的意义不同于和尚,佛教传入中国时称僧侣为道士、道人。后来由于北魏太武灭佛才改称道教神职人员,如祭酒、鬼卒之名为道士。但在当时还并未太流行,南朝陆修静将道教授第一次所录的神职人员为“散气道士”,隋唐道教神职人员统称为道士,但是佛教沙门们还是自称为贫道,差不多到了宋朝才多自称为贫僧。
相关
- 麻醉剂麻醉药(英语:anesthetic、或anaesthetic)是一种麻醉学所用的麻醉药品,可暂时、可逆性的使人丧失知觉。麻醉药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导致可逆的意识丧失;局部麻醉药导致身体的有限
- 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或细胞间桥(intercellular bridge))是在一些多细胞生物例如动物的组织中存在的一种结构。细胞连接包括该相邻细胞之间或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提供接触的蛋白质复合物
- 欧洲紫杉醇欧洲紫杉醇是紫杉烷药物类(包括化疗药物紫杉醇)的成员,是一种半合成药物,可以"10-Deacetylbaccatin"制备。是一种临床上行之有效的化疗药物,它通过与细胞分裂干扰。欧洲紫杉醇由
- 双倒数图双倒数图也称为莱恩威弗-伯克作图,是生物化学用来描述酶动力学的莱恩威弗-伯克方程的图示法,由汉斯·莱恩威弗(英语:Hans Lineweaver)和迪恩·伯克(英语:Dean Burk)于1934年提出。双
- 赛道内存赛道内存(英语:Racetrack memory),又称磁畴壁内存(domain-wall memory,DWM),一种实验中的非挥发性内存,由IBM所属的阿尔马登研究中心(Almaden Research Center)研发,研发小组由IBM院士斯
- 亮氨酸拉链亮氨酸拉链(英语:leucine zipper,亦称为亮氨酸剪刀)是蛋白质中一种常见的三维结构模体,常见于许多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因此涉及基因的表达调控。亮氨酸拉链在真核生物和原核
- 阿基米德公理在抽象代数和分析学中,以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命名的阿基米德公理(又称阿基米德性质),是一些赋范的群、域和代数结构具有的一个性质。粗略地讲,它是指没有无穷大或无穷小的元素的
- 流放强迫他人流亡的刑罚称为流放。世界各国都有流放的刑罚,流放地通常是离岛或极为偏远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难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动的地方。如大英帝国时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亚、俄罗
- 20112011年伊朗人口普查是伊朗自1956年以来的第7次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日在2011年(伊朗历1390年)10月24日。
- 含肺鱼含肺鱼(学名:Hyneria)是一种史前的掠食性鱼类,生存于3亿6000万年前的泥盆纪法门阶。它们体长约2.5~3.7米(8.2~12.1英尺)并重达2吨,是目前发现第二大的肉鳍鱼,仅次于根齿鱼属。其骨骼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