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咖啡壶

✍ dations ◷ 2025-11-09 10:09:49 #虹吸式咖啡壶
虹吸式咖啡壶,也称赛风壶(音译自siphon或syphon),它最早起源于德国。其借由加热下壶气体,增加压力,虹吸将水推至上壶萃取咖啡。虹吸壶在日本与台湾是很流行的咖啡冲调方法,但是手冲式咖啡兴起后虹吸壶比较不具备冲煮咖啡器具的必需性。与其他方式相比,虹吸式的操作较为复杂。虹吸壶形状类似葫芦状的玻璃壶,上半部和下半部可以拆解,而中间以导管连通。使用时下半部会注入开水,再以酒精灯加热下壶。上虹吸壶的上半部会先放入滤纸或滤布,再把咖啡粉放在上半部。当下壶的水开始滚沸,便可以把上壶插在下壶上。一般使用酒精对纯玻璃制造的虹吸壶下壶加热。目前有部分虹吸壶的下壶底部装有钢片,可以配合电磁炉使用。当下壶的水受热后会转化为水蒸气,水面上压力增大。于是开水从导管进入到上面盛放研磨咖啡。然后再经由过滤纸或滤布重新进入下方,之后把下半部的咖啡倒出饮用。专业的虹吸式咖啡烹煮,会根据气候、湿度、空间温度、豆种及烘焙程度进行各种不同的搅拌或是水的处理技巧。 往往虹吸式咖啡的烹煮会使用属于中浅程度的烘焙,因为其间接加温与较长浸泡的方法能够体现较细腻的咖啡层次与水果甜度, 相较于重烘焙咖啡的浓香、油香有所不同。因为虹吸式技巧须经验,所以往往造成虹吸式咖啡被误认为较差的咖啡烹煮的方式。 其中过度烹煮大致状态如下:苦味来自过度粹取(煮过头、或水温度过高造成豆子烧焦)、涩味来自过长时间的浸泡、酸味来自于过度的搅拌。 但是有经验且掌握恰当的虹吸式咖啡因其较高温烹煮的方法,可完整粹取咖啡之甘度与胶质,使得口中时时生香与充满回甘。动画的步骤 1到7。第1步: 水在玻璃壶中加热到沸腾,冒出白烟。第2步: 在上方玻璃容器内放入2-3匙的咖啡粉。第3步: 将上方玻璃容器插入到玻璃壶的顶部。第4步: 水因受蒸气的压力而逐渐上升,上升至2:1的水量比例(上壶2、下壶1),移离火源,将上壶的咖啡粉,用木匙轻轻搅拌,使咖啡粉均匀拨湿,时间大约1分钟。第5步: 观察是否有上冲(连接管是否冒泡),移回火源继续煮,直到水全部上升后,关闭炉火并将火炉移走离开下壶。第6步: 用湿抹布包里下壶轻柔擦拭以快速冷却玻璃壶的温度,使咖啡液体因温度压力变化而逐渐回流到下壶。第7步: 咖啡煮好后,位于上方的玻璃瓶中,会因为真空吸力(温度压力)影响回到下方玻璃容器中。(英文)preparation by Siphon/syphon

相关

  • 外呼吸外呼吸是指氧与二氧化碳在肺脏内与其周围微血管血液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相对的概念是内呼吸(指一般细胞内与微血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 保加利亚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
  • 温带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不同的地区,其季节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对温带地区而言,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对于赤道地区只有旱季和
  • 激活能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阿瑞尼士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
  • 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海沿岸古代文明的总称,是希腊乃至西方文明的源头。前期较重要的出土遗址为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宫,这一文明被称作米诺斯文明。同时代希腊地区也有基克拉
  • 法式洋葱汤法式洋葱汤(英语:French onion soup)是主要以肉类和洋葱为成分制成的汤,其历史可追溯到古典时代,法式洋葱汤一直很受罗马人和希腊人欢迎。
  • 梅德韦杰夫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едве́дев,读音: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
  • 穆库索穆库索是西非国家安哥拉的城镇,由喀丙达省负责管辖,位于该国南部,处于首都罗安达东南1,351公里,距离纳米比亚的卡普里维地带约15公里,人口3,959。坐标:18°1′23″S 21°25′40″E
  • 乱伦乱伦可以指:
  • 硬盘主板通过:硬盘(英语: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数据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