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

✍ dations ◷ 2025-11-21 22:47:29 #硬盘
主板通过:硬盘(英语: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数据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的方式被写入到磁盘上,数据可以通过盘片被读取,原理是磁头经过盘片的上方时盘片本身的磁场导致读取线圈中电气信号改变。硬盘的读写是采用半随机存取的方式,可以以任意顺序读取硬盘中的数据,但读取不同位置的资料速度不相同。硬盘包括一至数片高速转动的盘片以及放在执行器悬臂上的磁头。早期的硬盘存储介质是可替换的,不过现在硬盘的存储介质一般不能更换,碟片与磁头是一起被密封在硬盘驱动器内。硬盘有一个有着过滤措施的气孔,用来平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致的硬盘内外的气压差。硬盘是由IBM在1956年开始使用,在1960年代初成为通用式电脑中主要的辅助存放设备(英语:secondary storage),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也成为服务器及个人电脑的主要组件。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又称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接口速度不是实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当前普通硬盘的实际数据传输速度一般不会超过300MB/s。全称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SATA所取代。全称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特点是抗干扰性强,对数据线的要求比ATA低很多,且支持热插拔等功能。SATA-II的接口速度为300MiB/s,而新的SATA-III标准可达到600MiB/s的传输速度。SATA的数据线也比ATA的细得多,有利于机箱内的空气流通,整理线材也比较方便。全称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经历多代的发展,从早期的SCSI-II,到当前的Ultra320 SCSI以及Fiber-Channel(光纤通道),接口型式也多种多样。SCSI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因此会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如碟片转速15000rpm的高转速,且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但是单价也比相同容量的ATA及SATA硬盘更加昂贵。全称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可兼容SATA硬盘,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12Gb/s。此外也透过缩小连接线改善系统内部空间等。此外,由于SAS硬盘可以与SATA硬盘共享同样的背板,因此在同一个SAS存储系统中,可以用SATA硬盘来取代部分昂贵的SAS硬盘,节省整体的存储成本。但SATA存储系统并不能连接SAS硬盘。全称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接口),拥有此接口的硬盘在使用光纤联接时具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4Gb/s或10Gb/s)、远程连接等特点;内部传输速率也比普通硬盘更高。但其价格高昂,因此FC接口通常只用于高端服务器领域。3.5寸台式机硬盘:ATA接口的硬盘一般使用D形4针电源接口(俗称“大4pin”),由Molex公司设计并持有专利;SATA硬盘则使用SATA电源线。2.5寸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可直接由数据口供电,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接口。在插上外接的便携式硬盘盒之后,由计算机外部的USB接口提供电力来源,而单个USB接口供电约为4~5V 500mA,若移动硬盘盒用电需求较高,有时需要接上两个USB接口才能使用,否则,需要外接电源供电。但如今多数新型硬盘盒(使用2.5寸或以下硬盘)已可方便地使用单个USB口供电。硬盘的物理结构一般由磁头与碟片、电动机、主控芯片与排线等部件组成;当主电动机带动碟片旋转时,副电动机带动一组(磁头)到相对应的碟片上并确定读取正面还是反面的碟面,磁头悬浮在碟面上画出一个与碟片同心的圆形轨道(磁轨或称柱面),这时由磁头的磁感线圈感应碟面上的磁性与使用硬盘厂商指定的读取时间或数据间隔定位扇区,从而得到该扇区的数据内容;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Track)。在有多个盘片构成的盘组中,由不同盘片的面,但处于同一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成的一个圆柱面(Cylinder)。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硬盘的扇区(Sector)。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硬盘碟片转速极快,与碟片的距离极小;因此硬盘内部是无尘状态,硬盘有过滤器过滤进入硬盘的空气。为了避免磁头碰撞碟片,厂商设计出各种保护方法;当前硬盘对于地震有很好的防护力(1990年代的一些硬盘,若在使用中碰到略大的地震,就很可能损坏),防摔能力也大幅进步,电源关闭及遇到较大震动时磁头会立刻移到安全区(近期的硬盘也开始防范突然断电的情况);而许多笔记本电脑厂商也开发出各种笔记本电脑结构来加强硬盘的防摔性。但硬盘在通电时耐摔度会降低(旋转逆动性)、也只能温和的移动,许多人也已经养成在关闭硬盘后30秒至一分钟内、不会移动硬盘(及笔记本电脑)的习惯。2010年后氦气封装技术量产,以往的硬盘填充介质为空气,不过容易受到空气影响,因此碟片之间距离要够才行,而氦气的密度比起空气小上许多,且氦气特色就是稳定,使用他来当介质,阻力和震动相对小,因此碟片之间的距离就能缩小,所以同样的空间下能够装下更多的碟片,采用氦气封装的好处除了容量变大外,温度和耗电能够再降低,因此耐用度和稳定性能够再提升。操作系统对硬盘进行读写时需要用到文件系统把硬盘的扇区组合成簇,并创建文件和树形目录制度,使操作系统对其访问和查找变得容易,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直接对数目众多的扇区进行寻址会十分麻烦。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MBR),又叫做主引导扇区,是电脑引导后访问硬盘时所必须要读取的首个扇区,主引导扇区记录着硬盘本身的相关消息以及硬盘各个分割的大小及位置消息,是数据消息的重要入口。如果它受到破坏,硬盘上的基本数据结构消息将会丢失,需要用繁琐的方式试探性的重建数据结构消息后才可能重新访问原先的数据,对于那些扇区为512位组的磁盘,MBR分割表不支持容量大于2.2TB(2.2×1012字节)的分割。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是一个实体硬盘的分区表的结构布局的标准。它是可扩展固件接口(EFI)标准(被Intel用于替代个人计算机的BIOS)的一部分。GPT分配64bits给逻辑块地址,因而使得最大分区大小在264-1个扇区成为了可能。对于每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的磁盘,那意味着可以有9.4ZB(9.4 x 1021字节)或8 ZiB-512字节(9,444,732,965,739,290,426,880字节或 18,446,744,073,709,551,615(264-1)个扇区x 512(29)字节每扇区)。硬盘驱动器的尺寸和用途可分为:除了接口和尺寸以外,硬盘还有以下参数:一般固态硬盘的输入电压在5V左右,偏差5%以内。一般功耗较低,2.5W左右,电流500mA,这样即使usb2.0接口也能采用。

相关

  • 鼓膜鼓膜(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
  • 质子治疗在医疗领域的程序、 质子治疗,或 质子射线疗法是其中一种类型的粒子治疗,利用质子束来照射患病的组织,最常用于治疗癌症。首席利用质子治疗超过其他类型的外部照射的是作为一个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成立,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中国科学院奥运村园区。以微生物
  • 外类群外群,或称外类群,是一个分支系统学概念,指与所有近缘单系群(两个及以上)关系都较远的类群,这意味着该群在演化过程中从母群分支出去的时间要早于其他群。下面举出一些例子,其外类群
  • 碳化硅3.22 g/cm3碳化硅(英语:silicon carbide,carborundum),化学式SiC,俗称金刚砂,宝石名称钻髓,为硅与碳相键结而成的陶瓷状化合物,碳化硅在大自然以莫桑石这种稀罕的矿物的形式存在。自1
  • 阪泉之战阪泉之战是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一场战争,由黄帝与炎帝对战,最终由黄帝击败炎帝。此传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史记》相关记载如下: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 人类文明英文中的文明(英语: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
  • 强力部门西罗维基 (俄语:силовики́)或译希拉维克,也可意译为强力集团 ,专指俄罗斯政府中由国安和情报机构为背景的政客所组成的政治利益集团。西罗维基们多出身自前苏联克格勃、
  • +2UTC+02:00与以下时区地区相同:夏令时间的地方:
  • 电子对电子对为位于同一分子轨道的一对不同自旋的电子。其概念由吉尔伯特·路易斯在1916年首次提出。电子为费米子,根据包立不相容原理,一原子中的电子不能有同一量子数。若电子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