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迪奥·蒙台威尔第

✍ dations ◷ 2024-06-26 11:43:49 #克劳迪奥·蒙台威尔第
克劳迪奥·乔瓦尼·安东尼奥·蒙特威尔第(意大利语: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1567年5月15日-1643年11月29日),意大利作曲家、制琴师。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克雷莫纳市的他,从小就接触圣歌等音乐教育,并在未成年即有作品面世。16世纪末,受到贡扎加家族支助下,他与宫廷歌手合作,出版了牧歌等普罗歌曲。而《奥菲欧》可算是蒙特威尔第最出名的歌剧。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是巴洛克音乐的早期代表。他的牧歌创作是文艺复兴这一时期音乐体裁的巅峰,而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他虽不是第一个写出歌剧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创作的歌剧却可以一直流传至今日,甚至影响在后世各乐派的作曲家。1567年5月15日蒙特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他的父亲鲍德萨尔是一位外科医师,十六世纪的克里蒙那,盛行音乐,当地出现许多有名的制琴师。1576年加入了克雷莫纳主教座堂的乐队,1580~1590年期间追随英吉奈利(Marco Antonio Ingegneri)学习音乐,在这期间便学习开始创作,1582年发表第一部作品《神怪小曲集》,1587年开始创作牧歌《madrigal》曲集,蒙特威尔第这一生总共创作了九册的牧歌。1590年于曼托瓦受聘进入贡扎加公爵府中,担任歌手及古大提琴手的工作。1599年5月,蒙特威尔第与克劳迪雅·凯塔尼奥结婚。1600年他的事业才正开始发展,获得宫廷乐长的职位,1607年完成并首演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L'Orfeo),然而在他事业顺利时,1607年年底他的妻子却因病去世,隔年,接着发表蒙特威尔第的第二部歌剧《阿莉安娜》(L'Ariana)。1612年贡扎加公爵过世后,他的事业有了改变,公爵之子法兰西斯科(Francesco)继位,蒙特威尔第遭到解聘,他离开曼拖瓦回到克里蒙那,然而没过多久,法兰西斯科即因病去世,其弟费迪南多(Ferdinando)继位,新任的公爵随即邀请蒙特威尔第再度来担任宫廷乐长,然而当时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乐团的指挥去世,蒙特威尔第受召前往,在威尼斯接受试听演出后,随即被授与乐团指挥一职,一直到1643年去世。主要的作品包含歌剧《奥菲欧》、《阿莉安娜》、《唐克雷第与克罗林达之战》、《乌里塞还乡》、《波佩亚的加冕》以及牧歌集曲共九册等。其中歌剧《奥菲欧》不仅是蒙特威尔第的最早的歌剧作品,他还在作品中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利用序曲、重唱、间奏曲以加强戏剧音乐的表现力与舞台气氛;又利用弓弦乐器的震音、拨弦奏法,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性能,为近代管弦乐法的先导。所作牧歌富于诗意与戏剧性,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世俗音乐发展到最高阶段,并成功的跨入另一个时期“巴洛克”。

相关

  • 退伍军人杆菌Legionella adelaidensis Legionella anisa Legionella beliardensis Legionella birminghamensis Legionella bozemanii Legionella brunensis Legionella busanensis Legi
  • 无性繁殖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体不以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也就是不经由减数分裂来产生配子,直接由母体细胞分裂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孢子繁殖(英语:Sporogenesis)、分裂生殖
  • 还原还原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的逆过程,即是得到电子的过程,因为有一方失去电子,就会有另一方得到电子。因此,还原反应经常和氧化反应合在一起,被称为
  • 吕根岛吕根岛(德语:Rügen;拉丁语:Rugia)是德国最大的岛屿,位于德国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属于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吕根岛南北最长处为52千米,东西最宽处为41千米,总面积926平方千米,海岸
  • 张纲张纲可以是下列人物:
  • WordNetWordNet是一个由普林斯顿大学认识科学实验室在心理学教授乔治·A·米勒的指导下建立和维护的英语字典。开发工作从1985年开始,从此以后该项目接受了超过300万美元的资助(主要
  • 中心粒中心粒(英语:centriole)是中心体(centrosome)的组成部分。中心粒不具备膜结构,由蛋白质组成,呈颗粒状。一个中心粒由9组三联管组成,通常靠近细胞核。一个中心体共含有两个中心粒,两者
  • 麻沸散麻沸散是中国古代发明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由华陀创制,是中国最早的麻醉剂。公元2世纪中国已使用麻沸散为患者全身麻痹做开腹手术。据《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
  • 生命力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双光子激发显微镜双光子激发显微镜(英语:Two-photon excitation microscopy)是一种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对活体组织进行深度约1毫米的成像。 它不同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其中激发波长短于发射波长,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