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粒体膜间隙
✍ dations ◷ 2025-05-15 16:51:48 #线粒体膜间隙
线粒体膜间隙(英语:Intermembrane space of mitochondria)也称为“线粒体膜间间隙”,是线粒体外膜与线粒体内膜之间的空隙,宽约6-8nm,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由于线粒体外膜含有孔蛋白,通透性较高,而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较低,所以线粒体膜间隙内容物的组成与细胞质基质十分接近,含有众多生化反应底物、可溶性的酶和辅助因子等。由于蛋白质不能穿过孔蛋白,所以它们必须以一段特定的信号序列以供识别并转运进膜间隙,细胞色素c正是以这种方式进入膜间隙的。线粒体膜间隙中还含有比细胞质基质中浓度更高的腺苷酸激酶、单磷酸激酶和二磷酸激酶等激酶,其中腺苷酸激酶是线粒体膜间隙的标志酶,它可以催化膜间隙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简称“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简称“AMP”)分子上,生成两分子的二磷酸腺苷 (adenosine diphosphate,简称“ADP”)。线粒体膜间隙中存在的蛋白质称为“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全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有研究指出,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在诱导癌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膜间隙需要两段导向序列:位于蛋白质N端的基质导向序列(marix-targeting sequence)和紧接其后的膜间隙导向序列(intermembrane-space-targeting sequence)。拥有这两段导向序列的蛋白质能以保守性寻靶(conservative targeting)或非保守性寻靶(nonconservative targeting)这两种转运方式进入线粒体膜间隙。色氨酸代谢(犬尿氨酸酶)嘧啶代谢(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线粒体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甘油磷酸穿梭)类固醇生成(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类固醇11-β-羟化酶、醛固酮合成酶)
其他(回补反应(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尿素循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鸟氨酸转氨甲酰酶、N-乙酰谷氨酸合酶)乙醇代谢(ALDH2)三磷酸腺苷合酶(MT-ATP6、MT-ATP8)
相关
- 负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卵巢滤泡囊肿卵巢滤泡囊肿(英语:follicular cyst of ovary, follicular cyst),或囊状滤泡囊肿(英语:graafian follicle cyst)是一类单纯滤泡囊肿,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卵巢囊肿。这类疾病发生于未发
- 过硼酸钠过硼酸钠(PBS)是一个无味的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化学式为NaBO3。它有三种水合物:一水NaBO3.H2O、四水NaBO3.4H2O及三水NaBO3.3H2O,其中一水和三水合过硼酸钠在工业上较重要。 它是高
- 下肢腿(英语:Leg),通常指人体的下肢,功能之一在于行走。广义来说,是指其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对于动物来说,通常呈近似圆柱状。由于需要分散重力,通常腿部的末端会形成较宽大的结构,例如人类
- 颌颚(英语:Jaw),在解剖学中,指在嘴部入口处相对的铰接式结构,最常见的用途是用来进食与咀嚼食物。在大多数的动物身上,都拥有这个解剖结构。在人体解剖学中,又称颌,指嘴部的上下骨骼与
- 两栖类两栖动物(学名:Amphibia)是两栖纲生物的通称,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壳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蚓螈的四肢已退化)。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
- 蛇油蛇油(英语:Snake oil)是一种从中国水蛇的脂肪中萃取出来的中药。这是一种发红剂(英语:Rubefacient)/药膏,用于缓解身体轻微的疼痛。而在俚语中的“蛇油”,意思是指被夸大成效的一种药
- 认知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红花籽油红花(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属菊科植物。红花又称红蓝、黄蓝,菊科红花属。这种花不宜与番红花相混淆。红花古称“烟支”、“燕支”、“胭脂”等,原产于西域。匈奴人认为妻妾
- 糖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又称为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这些反应需要能量,也被称为吸能过程(endergonic process)。将代谢过程分类的一种方式,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