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希罗多德编撰的《历史》(希腊语:),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史书,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原书用伊奥尼亚方言书写,内容包括古希腊城邦、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近东、中东等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以及叙述著名的希波战争,是西方史学里首部较为完备的历史著作。
按照希罗多德自己在《历史》里的开首中说,该书是他本人的“研究成果”(希腊语里的Ἱστορίαι一词,便有“研究”、“探索”的意思)。他将之发表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约在公元前445年,希罗多德抵达当时踏入盛世的雅典,他在这里公开讲读自己的著作,得到奖赏,并且有机会进入伯里克利身边的文化科学活动家圈子。后来,受到友人们的鼓励下,希罗多德便决心写一部有关希波战争的史书。
《历史》原不分卷,后来经亚历山大的校注学家将其整理成9卷本,每卷卷首都冠以希腊神话中9位缪斯女神的名字,全书以希波战争为主线,但内容不仅限于这次战争。大致而言,《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1卷至第5卷第27节为前半部,讲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小亚细亚、埃及、利比亚等地的情况及希波战争的诱因;第5卷第28节开始专门记述希波战争史事,如伊奥尼亚起义、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湾海战等等,而以希腊军队攻陷赛斯托斯作结。
近代历史学家J·W·汤普森(James Westfall Thompson(英语:James Westfall Thompson))提出,“希罗多德著作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就是它的统一性,其次就是他所表现的精神。尽管他有过于轻信、除本国语外不懂其他语言而且缺乏科学方法等缺点,但他这部著作还是有许多突出的优点:聪明的好奇心、诚挚的态度和良好的判断力等等。”此外,J·W·汤普森又赞扬希罗多德《历史》辞藻优美,“他保持了诗歌的朴素、自然和魅力。他不但是一位历史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以爱奥尼亚方言从事写作;他的词汇清简洁,字里行间富有宗教色彩和诗意。他的文笔流畅、亲切而优雅。”
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的时代甚为接近的修昔底德,就批评《历史》之类的史书,内容中有太多备受质疑的传说,“他们所关心的不在于说出事情的真相而在于引起听众的兴趣,他们的可靠性是经不起检查的;他的的题材,由于时间的遥远,迷失于不可信的神话境界中。”
西塞罗:古罗马作家西塞罗虽然把希罗多德称为“史学之父”,但同时认为《历史》中不少内容实在“难以置信”。他在《法律篇》里说:“对历史来说,评论万事的标准是真实,而在诗歌中,标准一般是其所给予的愉悦;即使如此,在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著作及泰奥彭波斯(Theopompus)的著作中,人们郤发现有数不清的难以置信的故事。”
《历史》里的一些内容,成为了一些电影的题材,如:《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
《历史》问世后的二千多年间,出现了多种语言译本。在中文译本方面,则有王以铸译本、吴玉芬缩译本、徐松岩“新译本”、周永强译本、王敦书节选本朱学渊选译本/第一、三、四卷,波斯史部分。等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