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部成本
✍ dations ◷ 2025-10-22 12:28:35 #外部成本
外部性(英语:Externality)是指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对社会或者其他个人部门造成了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这种外部效应有时产生有利影响(教育和安全提高社会生产力),有时会产生不利影响(污染和犯罪降低社会生产力)。我们可以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把外部效应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同时,从社会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一桩交易的买方或卖方如果认为结果对自己不利,那么交易不会成功,所以两愿交易被认为是对于双方都有利的;但是交易成果可能会对第三方造成额外的影响。从受到影响的第三方角度来看,这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例如工厂排放污染),也有可能是正面的(采蜜的蜂群也会附带给邻近植物授粉)。新古典福利经济学认为在合理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将导致非社会最优的结果。那些遭受外部成本的人是不由自主的,而那些享受外部利益的人则不需耗费成本。如果有外部成本存在,两愿交易可能会减少社会福利。遭受空气污染外部性影响的人将其视为自己的效用降低:主观的生气不满或自己负担的成本,例如医疗费用较高。外部性甚至可被视为危害居民的肺部,侵犯到他们的生命与财产权。因此,外部成本可能构成道德或政治上的问题;或被视为生命与财产权无法明确界定的情况,例如,排放污染到物权没有归属人的水域(象征性地为社会大众公有,或是明文在某些国家或/且法定传统上;例如禁止排放污水到溪流或海洋中)。另一方面,正面的外部性将会增加第三方的效用,集体社会福利得到改善;而提供此外部性的私有者却无法获取其利益,即少有意愿增多生产;那么依无政府的理论模式中,集体的福利不会达到社会最优的数量。具有正面外部性的物品包括教育(被认为可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和福利,尽管更高教育水准的外部性,将由更高工资率而内部化),公共卫生计划(可降低第三方的健康风险和成本,例如传染疾病)和正直的司法与执法。正面的外部性通常与搭便车问题有关。例如,接种疫苗的人减少了周围其他人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在高水准的防疫措施下,社会将获得很大的健康福祉; 但任何人都有可能拒绝接种疫苗,却仍然借由“搭便车”的方式,规避掉原应支付接种疫苗的费用。当涉及负面的外部性时,有一些提高整体社会效用的理论方法。其一是以市场驱动来纠正负面外部成本,对第三方不愿承担的成本将其“内部化”,例如要求污染者赔偿或修复排污所造成的任何损害。但在许多情况下,内部化成本或收益是不可行的,特别是无法确定造成外部性真正的货币价值。尽管外部性不一定是轻微或局部的,自由贸易经济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和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有时将外部性称为“邻域效应”或“溢出效应”。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同样地认为,外部性是因为拥有“个人财产权的明确定义”。
相关
- 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描述、鉴定、命名及分类的植物科学,且可能是植物科学最古老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对象为分类群 (taxa)。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 松柏门松柏门(学名:Pinophyta)又名球果植物门,是植物界里13或14个门之中的一个,属于裸子植物,为结有球果的维管束植物;其中所有已灭绝的物种都是木本植物,现存的大部分是树木,但有少部分为
- 钢铁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
- 重叠重叠(英语:Stacking,又译堆积)在超分子化学中是指芳香性分子的一类排列堆积形式。例如DNA中连续性碱基的堆积系统,或是某些具有两个非极性环的酵素,会以π轨道重叠的方式而堆积在
- 刘宝珺刘宝珺(1931年9月13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天津。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56年该校岩石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
- 新营医院新营医院(台南市新营区) 北门分院(卫生福利部新营医院,为一间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所属的医院。位于台南市新营区,并于台南市北门区设有北门院区。北门分院因2012年火灾封院。2018
- 刹车制动是指一种令交通工具从前进中停止下来的制动系统,透过使车辆车轮的转动减慢来停车。一般来说,都是透过以生铁或复合陶瓷(材料有:碳、二氧化硅或Kevlar纤维等)制成的制动碟,连接
- 虐待老人虐待老人 (也称“高龄人虐待”、“不尽孝”)是“单一的、重复性活动,或缺乏合适的行为,出现在本应相互信任、满足期待的关系中,导致对老年人的伤害和痛苦。”这一定义被世界卫
- 乾闼婆乾闼婆 gān tà pó(梵语:गन्धर्व,转写:Gandharva,巴利语:Gandhabba),在印度宗教中,是一种以香味为食的男性神,能表演音乐、节目;又音译为.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
- 司前话广东省江门市的:司前话,又称河村话(Ho-tsun dialect)。其主要分布于广东新会司前镇。另外台山市下川镇、开平市水口镇和月山镇、鹤山市址山镇的方言亦可与司前镇当地的方言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