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沟水忠勇祠

✍ dations ◷ 2025-07-08 18:45:53 #五沟水忠勇祠

坐标:22°35′18″N 120°35′56″E / 22.588207°N 120.598769°E / 22.588207; 120.598769

五沟水忠勇祠,是位于台湾屏东县万峦乡五沟水社区的义民庙,祭祀在1833年在此地与平埔族械斗而身亡的六堆客家人,后来产生台湾元宵节的万峦五沟水歼炮城的风俗。

台湾清治时期,从广东省嘉应直隶州镇平县粤地移民来台的客家人,在水源充裕、比邻大武山脚下的五沟水定居,分为兴庄、西盛庄、大林庄、及新庄,因耕作需要水源,与邻近村落因抢夺水源,常与万金、赤山、佳佐等闽南、马卡道族及排湾族发生冲突,当地客家人遂集结组团义勇巡视。

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收,五沟大林庄三人被平埔族所杀,两族群因此发生冲突,最后由政府调解之下,平埔原住民居住与耕地改让与大林庄民。死伤的罗汉脚葬于原先的练兵地(今五沟社区公园内大伯公、芒果树旁)并被立祠祭拜。

为了避免再度类似事件,应州镇平人涂礼兰研创出放置火药的竹篓。五沟村民在耕地范围内会束立一支竹子于田野中,在竹子尾端挂上炮城。当遇到有任何危机状况等,便可将附近的炮城放下引燃,通知其他村民注意或前来支援解危。后来在元宵节早上当地客家人会先祭伯公,然后下午进行称为“歼炮城”的庆典。国分直一表示他在台湾、中国大陆从未见过此俗。

五沟水村民于1958年成立“忠勇公会”,定期祭拜。该祠于1981年12月重建完成。

祠门

牌位

重建碑

重建乐捐芳名

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祭典,为“忠勇公会”所定。忠勇公埋葬处的芒果树亦被当地人祭拜,在1990年代已逐渐枯死,被寄生在此树上的榕树取而代之。炮城比赛前亦会祭祀村内的五方伯公及忠勇公。

大伯公

东栅伯公

西栅伯公

南栅伯公

水矮桥伯公

相关

  • 铜(III)酸钾铜(III)酸盐是一类铜的含氧酸盐。在氧气中加热过氧化钾与氧化铜可制得铜(III)酸钾(KCuO2),这是一种浅蓝色反磁性的物质,高于500℃时分解。氢氧化铜与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与次溴
  • 凯里学院凯里学院,为中国贵州省凯里市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公立高等大学。该校全日制在校生10568人。占地面积1659亩,图书馆藏书57万册。设有17个教学分院(部),开设35个本科专业(方向)、26个专
  • 1-氯-3-溴丙烷1-氯-3-溴丙烷是一种有机卤化物,化学式为BrCH2CH2CH2Cl。它是无色的液体,由烯丙基氯和溴化氢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制得。它是一种烷基化试剂,可以用于引入ClCH2CH2CH2-或-CH2CH2CH2
  • 钟庆发钟庆发(1910年-1986年),广东蕉岭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外交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原副主席、秘书长,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大同天国大同天国,是指1951年至1953年期间在陕西黄陵县等地,由大同天国世界道首领黄德功为首成立的一个秘密结社政权。1951年,一贯道成员黄德功等人开始进行暴动的前期筹备工作,缝制旗幡
  • 亚姆列殊·普利亚姆列殊·普利(英语:Amrish Puri;1932年6月22日-2005年1月22日)是印度知名电影男演员。亚姆列殊·普利主要扮演多个印度电影经典的反派角色,其中最为著名的角色是1987年的《印度
  • 早田希娜 早田希娜(日语:早田 ひな/はやた ひな 、2000年7月7日-),日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2019年从希望之丘高中毕业,现效力于日本生命。福冈县北九州市出生。四岁开始打乒乓球。后来在当
  • 新泽西号战舰 (BB-16)新泽西号战舰(英语:USS New Jersey,舷号:BB-16)是美国海军一艘维吉尼亚级战舰,也是美国第一艘以“新泽西号”命名的船只。新泽西号于1904年11月10日于霍河造船厂(Fore River Shipya
  • 下楼的裸女二号《下楼的裸女二号》(法语:)是1912年法国艺术家杜尚绘制的一幅油画,是现代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它曾被立体派画家批评为太过像未来派作品,但实际上1912年独立者沙龙的展品目录中却被划分为立体派作品,并且在1913年纽约军械库展览会中成为焦点。现此作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这幅作品混合了立体派和未来派的风格。杜尚在此把多个女子下楼的动作混合在了一起,这可能是受到了艾蒂安-朱尔·马雷和埃德沃德·迈布里奇的摄影作品影响。实际上这幅画就和埃德沃德·迈布里奇1887年拍摄的《下楼的女人》十分相似。1912年5月16日,杜
  • 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回译梵语:Mahāyāna śraddhotpāda śāstra),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一部论书,法性宗的提纲挈领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依据《楞伽经》所造,依据真谛三藏之弟子曹毘为其所作传记,此论为真谛于太清四年(公元550年)译。篇幅凡一卷,是自隋、唐起对汉传佛教影响很大的一部论著。自唐代开始,出现质疑,认为此论是在中国所写作,非由马鸣所造。学者望月信亨、梁启超、欧阳竟无、吕澂等人皆主张此经是在中国创作。境野黄洋、宇井伯寿、汤用彤等人则主张是由印度传入,在中国译出。本论主要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