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偶氮苯
✍ dations ◷ 2025-04-04 06:14:33 #偶氮苯
偶氮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偶氮化合物,众多偶氮染料的母体结构。含有两个苯基分别与偶氮基–N=N–两端相连的结构。沃勒合成尿素开创有机合成化学后第六年,Eilhard Mitscherlich 便报道了偶氮苯的合成。他用硝基苯与苛性钾反应,得到一个红色固体。他将该物质命名为“偶氮苯”(Azobenzol)。这比珀金合成苯胺紫要早22年。很长时间内偶氮苯的组成一直不明。Mitscherlich 认为其化学式为 C12 H5 N。而有人通过蒸气密度实验,得出 C24 H10 N2 的化学式。 1860年,正确的化学式才由 P. Hofmann 提出。 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正确的偶氮苯的结构式。凯库勒提出正确的结构后,N=N 双键的构型仍然不明。1921年,Arthur Hantzsch 提出重氮氢氧化物中的 N=N 双键有“syn-/anti-异构”现象(即现今 IUPAC 推荐的E/Z-标记法)。1937年,S. Hartley 用光照射偶氮苯,得到了另一种黄色的物质, 可用色谱分离。1939年,Howard Percy Robertson 利用X射线结构分析,得出该物质的结构。 现在知道偶氮苯存在顺反异构现象,两种异构体在颜色、溶解性和色谱亲和力上都有差异。(E)-偶氮苯的溶液在紫外光照射时,经平衡反应部分转化为(Z)-偶氮苯。根据溶剂的不同,此反应产生15-40%不等的(Z)-偶氮苯。偶氮苯的光致异构是很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对该反应的机理有很多研究。稳定和较常见的(E)-偶氮苯无偶极矩(0D),而介稳的(Z)-偶氮苯有3D的偶极矩。反式为橙红色棱形结晶,溶于乙醇、乙醚和乙酸。顺式为橙红色片状晶体,不稳定,缓慢转化为反式异构体。有毒,易燃。碱性条件下还原得氢化偶氮苯,在锌/乙酸的条件下还原得苯胺。乙酸中用二氧化铬氧化得氧化偶氮苯。偶氮苯 (5)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用于制造联苯染料,也用作橡胶促进剂。
相关
- 尘螨尘螨(学名:Dermatophagoides spp.)是一种8只脚的微小的蛛形纲节肢动物,长170-500微米,宽250-322微米,雌雄个体均为乳白色,肉眼是几乎看不到的,最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适合生长的
- 法属圣马丁圣马丁(法语:Saint-Martin),通称法属圣马丁,正式名称为圣马丁集体(Collectivité de Saint-Martin),是一个法国海外集体。法国政府于2007年2月22日宣布该地自法属瓜德罗普分离,成为直
- 智慧穿戴装置可穿戴式电脑(Wearable computer)为可穿戴于身上出外进行活动的微型电子设备。此种电脑由轻巧的设备构成、利用手表类小机械电子零件组成,达成像头戴式显示器(HMD)一般,使得电脑更
- 平流层平流层(英语:Stratosphere),旧称同温层,位于对流层的上方和中间层的下方。其下界在中纬度地区位于距离地表10km处,在极地则在8km左右,其上界则约在离地50km的高度。平流层的温度上
- 心前壁心脏(英语:heart),常简称心,是一种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的肌造器官,它的功用是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血液提供身体氧气以及养分,同时也协助身体移除代谢废弃物(英语:metabolic w
- AIMAIM(美国在线即时通信、AOL即时通)是一个由AOL出版以广告收入来支持的个人即时通信软件。由AOL发布于1997年5月,使用OSCAR立即传讯协议和TOC协议。 于2017年12月15日停止服务。
- 胆囊切除术后症候群胆囊切除术后症候群(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是描述在胆囊切除术(英语:cholecystectomy)之后出现的一系列腹部症状。大约5-40%的胆囊切除术患者会出现此类术后症候群,此类症
- 原结原结是脊椎动物在囊胚于原肠形成所留下的,又可以称为汉森结/亨生结,因为由Victory Hensen所发现;而两生类则被称为史培曼/史佩曼组织,因为是由Han Spemman所发现(在1924年与Mangold
- 大祭司大祭司,或称为最高祭司(拉丁文Pontifex Maximus,字面意思是“最高的pontiff”)是古罗马Pontiff祭司团体(英文:College of Pontiffs)的最高阶祭司。这是古罗马宗教中最为重要的职位,
- 毫米汞柱毫米汞柱(英语:Millimeter of mercury),符号为mmHg,是一种压力单位,等于一毫米高的水银柱对液柱底面产生的压力。一毫米汞柱为133.322387415帕斯卡,约为1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