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苯

✍ dations ◷ 2025-11-19 01:07:18 #偶氮苯
偶氮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偶氮化合物,众多偶氮染料的母体结构。含有两个苯基分别与偶氮基–N=N–两端相连的结构。沃勒合成尿素开创有机合成化学后第六年,Eilhard Mitscherlich 便报道了偶氮苯的合成。他用硝基苯与苛性钾反应,得到一个红色固体。他将该物质命名为“偶氮苯”(Azobenzol)。这比珀金合成苯胺紫要早22年。很长时间内偶氮苯的组成一直不明。Mitscherlich 认为其化学式为 C12 H5 N。而有人通过蒸气密度实验,得出 C24 H10 N2 的化学式。 1860年,正确的化学式才由 P. Hofmann 提出。 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正确的偶氮苯的结构式。凯库勒提出正确的结构后,N=N 双键的构型仍然不明。1921年,Arthur Hantzsch 提出重氮氢氧化物中的 N=N 双键有“syn-/anti-异构”现象(即现今 IUPAC 推荐的E/Z-标记法)。1937年,S. Hartley 用光照射偶氮苯,得到了另一种黄色的物质, 可用色谱分离。1939年,Howard Percy Robertson 利用X射线结构分析,得出该物质的结构。 现在知道偶氮苯存在顺反异构现象,两种异构体在颜色、溶解性和色谱亲和力上都有差异。(E)-偶氮苯的溶液在紫外光照射时,经平衡反应部分转化为(Z)-偶氮苯。根据溶剂的不同,此反应产生15-40%不等的(Z)-偶氮苯。偶氮苯的光致异构是很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对该反应的机理有很多研究。稳定和较常见的(E)-偶氮苯无偶极矩(0D),而介稳的(Z)-偶氮苯有3D的偶极矩。反式为橙红色棱形结晶,溶于乙醇、乙醚和乙酸。顺式为橙红色片状晶体,不稳定,缓慢转化为反式异构体。有毒,易燃。碱性条件下还原得氢化偶氮苯,在锌/乙酸的条件下还原得苯胺。乙酸中用二氧化铬氧化得氧化偶氮苯。偶氮苯 (5)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用于制造联苯染料,也用作橡胶促进剂。

相关

  • 巴斯德研究院巴斯德研究院(法语:Institut Pasteur)总部位于巴黎,是法国的一个私立的非营利研究中心,致力于生物学、微生物学、疾病和疫苗的相关研究,其创建者路易·巴斯德于1885年研发出第一剂
  •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ntibiotic growth promoters,AGPs)指在畜牧业中,作为非治疗用途使用的抗生素添加剂。20世纪50年代起,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开始在动物生产中应用。2006年起,欧洲禁
  • 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寡毛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细长,两侧对称,由很多环节组成,每节外形都很相似;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
  • 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阳性菌(英文:Gram Positive)是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染色(通常染作红色以对比)。它们细胞壁中含有较大量的肽聚糖,但经常缺乏革兰氏阴
  • 益康唑硝酸益康唑(英语:Econazole nitrate)是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用来治疗足癣、花斑癣和股癣(Tinea cruris)等癣。 药膏商品《Picosone》含有这种物质。
  • 伦巴第人伦巴底人(拉丁语:Langobardi/意大利语:Longobardi)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今瑞典南部。经过约4个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伦巴底人最后到达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今日意大利)的
  • 杓状会厌襞.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汉字字体风格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主治医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生又称医师,在中国古代称大夫或郎中
  • 冷却冷却(Cooling)是内部热能通过热辐射、热传导或对流传热给环境介质的过程。冷却还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