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苯

✍ dations ◷ 2025-09-18 05:54:12 #偶氮苯
偶氮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偶氮化合物,众多偶氮染料的母体结构。含有两个苯基分别与偶氮基–N=N–两端相连的结构。沃勒合成尿素开创有机合成化学后第六年,Eilhard Mitscherlich 便报道了偶氮苯的合成。他用硝基苯与苛性钾反应,得到一个红色固体。他将该物质命名为“偶氮苯”(Azobenzol)。这比珀金合成苯胺紫要早22年。很长时间内偶氮苯的组成一直不明。Mitscherlich 认为其化学式为 C12 H5 N。而有人通过蒸气密度实验,得出 C24 H10 N2 的化学式。 1860年,正确的化学式才由 P. Hofmann 提出。 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正确的偶氮苯的结构式。凯库勒提出正确的结构后,N=N 双键的构型仍然不明。1921年,Arthur Hantzsch 提出重氮氢氧化物中的 N=N 双键有“syn-/anti-异构”现象(即现今 IUPAC 推荐的E/Z-标记法)。1937年,S. Hartley 用光照射偶氮苯,得到了另一种黄色的物质, 可用色谱分离。1939年,Howard Percy Robertson 利用X射线结构分析,得出该物质的结构。 现在知道偶氮苯存在顺反异构现象,两种异构体在颜色、溶解性和色谱亲和力上都有差异。(E)-偶氮苯的溶液在紫外光照射时,经平衡反应部分转化为(Z)-偶氮苯。根据溶剂的不同,此反应产生15-40%不等的(Z)-偶氮苯。偶氮苯的光致异构是很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对该反应的机理有很多研究。稳定和较常见的(E)-偶氮苯无偶极矩(0D),而介稳的(Z)-偶氮苯有3D的偶极矩。反式为橙红色棱形结晶,溶于乙醇、乙醚和乙酸。顺式为橙红色片状晶体,不稳定,缓慢转化为反式异构体。有毒,易燃。碱性条件下还原得氢化偶氮苯,在锌/乙酸的条件下还原得苯胺。乙酸中用二氧化铬氧化得氧化偶氮苯。偶氮苯 (5)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用于制造联苯染料,也用作橡胶促进剂。

相关

  • 反义单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蚂蚁参见亚科列表(英语:List of ant subfamilies)蚂蚁,古代又称马蚁或馬螘,蚂蚁是一种真社会性的昆虫,属于膜翅目 (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膜翅目的其他昆虫有胡蜂、黄蜂等。最
  • 郎格罕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又称兰氏细胞)是在皮肤和黏膜的树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其中含有称作伯贝克颗粒(英语:Birbeck granules)的胞器,在上皮中的任何一层都有朗格汉斯细胞,不过主要是在棘状
  • 气旋气旋是三维空间上的大尺度涡旋,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是一种近地面气流向内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的天气系统。由于地球自转与科氏力(Coriolis effect)作用,使得气旋在北半球作逆
  • H10N7亚型H10N7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有时称为禽流感)的亚种。在2004年,埃及首次爆发有人类感染的H10N7疫症。此次爆发感染了一些伊斯梅利亚的居民,包括两个一岁的婴儿和有一个孩子的家禽商
  • 坤西育府那空那育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นครนายก,皇家转写:Changwat Nakhon Nayok,泰语发音:),一译坤西育府,是泰国中部的一个府。那空那育府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在大城时
  • 脓肿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
  • 唯实论实在论(英语:realism),也译为唯实论,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中的现实(Reality),是独立于人类感官、信仰、概念与想法之外的。现今世界认为的实在论,与古希腊、或中古经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以及其他过程工业(例如石油炼制、冶金、食品及印染工业等)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
  • 萨丁语撒丁语(撒丁语:sardu或limba sarda或lingua sarda)分布于意大利的撒丁岛上,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撒丁语之下的诸“方言”差异程度颇大,因此“撒丁语”一词指的是一种语言还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