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哪

✍ dations ◷ 2025-10-22 07:25:16 #神迹,圣经中的食物,犹太饮食,出埃及记,启示录第2章,神话传说中的物质

吗哪(希伯来语:מן‬‎;英语:Manna),根据圣经和古兰经,是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40年的旷野生活中,上帝赐给他们的神奇食物。

吗哪出现在圣经的出埃及记第16章、民数记第11章、古兰经的第2章。

根据《出埃及记》第16章记载,吗哪出现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个月的15日,当时摩西领以色列人到达以琳和西乃之间的汛的旷野没有东西吃,于是以色列人向摩西抱怨快要饿死。耶和华于是应许摩西将要赐食物予以色列人。当天晚上,耶和华开始降吗哪给他们吃,从那一天开始,以色列民一连吃了40年,从不间断。吗哪夜间随着露水降在营中,是有如白霜的小圆物。形状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是白色的。以色列人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做成饼,滋味好像新油。通常会一连降六天,只是在安息日停降一日,让百姓遵守安息日,因此第六天所降的,会是双倍分量。头五天所降的,必须即日吃完,否则留到早上,便会生虫变臭;第六天所降的,则可留至第二天也不变坏。直到约书亚带领百姓过了约但河,到达迦南地,并且吃了迦南地的出产之后,才停止降下。

吗哪可能和埃及语同源,意思是食物。20世纪初西奈半岛的阿拉伯人会卖红荆的树脂,称作,意思是天上的吗哪。红荆在曾经广泛分布在西奈半岛的南方,其树脂状如黄蜡,在阳光下会融化,味道香甜,类似经文的描述。不过此树脂主要成分是糖,无法作为长期的粮食,也很难做成饼。

圣经说吗哪的名称来自“这是什么”(),这比较像是亚拉姆语而非希伯来语,而在亚拉姆语中,的意思是“这是蚜虫”。也就是说,吗哪可能是蚜虫或介壳虫排出蜜露的结晶。在沙漠中因为干燥,蜜露会快速蒸发干燥,成为黏稠的固态,在西亚被视为一种美味的食物,也是良好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其中,有一种专门吸食红荆汁液的蚜虫,其蜜露常被认为最有可能是吗哪。另一个可能是来自土耳其栎的蜜露,主要产于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以及土耳其东部。干燥后变得坚硬,外观像白色的石头,可以磨碎后加入面包里。

有些昆虫真菌学家指出吗哪的特征和蕈菇类似。这种菇时常长满昆虫,很快就会腐败,生长初期小团的菌丝也和霜很像。含有psilocybin,是一种有致幻效果的分子,可以造成精神升华的感觉;研究显示使用psilocybin后14个月,受试者仍认为有个人精神上的意义,另一个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试者认为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体验,三分之二认为是前五名Psilocybin的一个副作用是失去胃口。对比于其他宗教,梨俱吠陀中的苏摩、阿兹特克文明的teonanácatl(),北美原住民教会(Native American Church)的乌羽玉、以及南美原住民用的死藤水,吗哪确实有可能是宗教致幻剂。

其他猜测有洁食的蝗虫或多肉植物的汁液(如属的植物,有抑制食欲的效果)。

吗哪,预表基督作神子民惟一,属天的食物。吗哪的特征包括

相关

  • 变形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中主要的一门,包括很多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鼠疫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 鳞翅学鳞翅学是昆虫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鳞翅目的生物分类中,各种蛾类和蝶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后文艺复兴时期,因着当时对科学、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探究兴趣开始增加,对于鳞翅目生物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英语: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是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六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
  • 费吴生费吴生(George Ashmore Fitch,又译为乔治·费区、乔治·费奇,1883年1月23日-1979年1月20日),基督教青年会领袖。1883年1月23日,费吴生出生在中国苏州,是美北长老会传教士费启鸿(Georg
  • 灶头灶、炉灶、厨灶或灶头是一种固定的烹饪的设施,透过加热炊具来达到将食物变熟的目的。中文语境中有时也以灶来指窑,例如佛山的南风古灶。早期的灶多是粘土制灶的,用柴火来加热。
  • 蜈蚣博弈在博弈论中,蜈蚣博弈(Centipede game)是一个扩展形式的博弈,两位参与者轮流选择是“背叛”,停止博弈拿走更大那份收益,还是“合作”,继续博弈把选择权让给对方。如果选择合作,收益会
  • 德莎德莎胶带(tesa)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胶带制造商之一,系于德国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股份有限公司辖下三大部门(其余两大部门为妮维雅和Hansaplastic)之一,2001年4月,德莎胶带正式
  • 东晓南站东晓南站是广州地铁二号线的一个车站,位于海珠区东晓南路南洲北路口的地底,本站于2010年9月25日启用。东晓南站共设有两层。地面为东晓南路、南洲北路、侨港路,内环路高架桥以
  • 哈斯蒂纳普尔哈斯蒂纳普尔(Hastinapur),意为“象城”,是印度北方邦Meerut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1248(2001年)。该城历史悠久,在《摩诃婆罗多》中出现。该地2001年总人口21248人,其中男性11262人,
  • 兴良亲王兴良亲王(1326年-?),又名陆良,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皇族,生父母是护良亲王及北畠师重(日语:北畠師重)女。他曾担任征夷大将军,有大塔若宫、兵部卿若宫、宫将军、赤松宫之称。延元元年(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