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连(1946年-),本名黄进莲,台湾作家,1946年农历10月28日生,因为父亲较晚去镇公所登记,所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是1947年3月20日。台南县佳里镇(今台南市佳里区)潭仔墘侬。嘉义师专、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毕业。多年来致力于台语文学的创作与推展,是南台湾在台语文学运动的火车头人物。
黄劲连1946年在台南县佳里镇佳里兴潭仔墘出世,1962年考上嘉义师范的音乐组。毕业后至盐分地带的将军国小服务,1969年辞去教职考入文化大学的中文系。为了读书、当兵曾流浪到嘉义、台南、台北、金门。1975年退伍后,与朋友在台北创办“大汉出版社”,再次离乡背井,流浪到台北,为了生活而奔走,为了出版的事业,曾有一度放弃文学。1979年毅然结束出版社业务,回到故乡开作文班,在1981年佮朋友伫台北再创办“汉声语文中心”,有十年的时间在台北佮故乡佳里之间来来去去,因此他的作品常常充满浓浓的乡愁。黄劲连有一个唱歌的弟弟—黄三郎,与歌星陈雷常在一起唱台语歌,黄劲连自从替他的小弟黄三郎写了第一首台语歌词“漂泊的心情”之后,可说是就此投入了台语歌诗的创作,真正开始彻底以台语思考,用阿母的语言来书写台湾的文学。1991年离开“汉声语文中心”,从此专心投入台文的写作佮研究。
五十九年度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第六届南瀛文学奖、第九届荣后台湾诗人奖、教育部母语研究著作优等奖。
黃勁連一開始雖然是以華文創作,但在嘉義師範就讀時,就已經有用台語創作的思考。後來雖然去文化大學念中文系,但心心念念的是為何台灣人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寫文學?因為那是一種悲哀與遺憾。 黃勁連在詩集《偓促兮城市》的後記中曾自述「」。為了他終生兮事業,他忍受到許多不為人道的辛酸,但是他嘛笑笑矣--因為他認為他即世儂,上蓋重要兮是追隨前輩的跤步,用阿母的語言書寫,將正港兮台灣鄉土文學發揚光大。「嘴說父母話,手寫台灣文」是他創作的信念,他提出「文學兮台語,台語兮文學」的理念,希望能為台灣文學來正名。
作品特色
- 胡民祥说:“”黄劲连的诗充满对父母、对家乡潭仔墘的怀念,离开家乡的岁月,他以诗来消解乡愁;他的诗也满怀对台湾这块土地的关心,他的乡愁是积极、奋斗的;他对台湾的关注是多面向的,政治、环保、教育……,是充满了光明的台湾意识的。
- 黄劲连的散文作品数量比不上诗作,但从中更能了解他的心路历程。黄劲连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散发浓厚乡土味,且有诗的况味与意境,他是音乐科班出身,所以创作也带有优美的音乐性:诚久,无听得雨声;真久,无店伫窗仔边听雨水滴;目珠看雨落伫远远兮天边;雨落伫近近兮眼前……雨落伫窗前兮岑墘,雨水一滴一滴、一滴一滴,唱着天然兮歌诗。
华文创作
黄劲连1960年于北门初中就读时就开始文学的创作,第一首诗作“蝉声”在《南县青年》发表,第一篇散文“风雨”则发表于宜兰的《青年生活》杂志。他的写作可以分为华文时期与台文时期,起初以华文创作,自1985年后华语诗骤减,至1989年后几乎不再写华语诗。
黄劲连花费了极大的心力来编著台语书,希望能将台语文学的资产能有所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