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希尔佩里克二世
✍ dations ◷ 2025-02-23 14:35:57 #希尔佩里克二世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语:Chilpéric II,670年-721年2月13日),是希尔德里克二世与比莉查尔德(英语:Bilichild)的幼子,从715年9月3日开始任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的国王,自719年起任整个法兰克的国王。希尔佩里克在幼儿时期因逗留在修道院使得他免受家族自相残杀伤害,到45岁才离开修道院。也就是说,他直到715年达戈贝尔特三世死后,他才从修道院离开;按照当时的习惯,继承了纽斯特里亚的王位。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希尔佩里克的皇室名称。但他是在修道院长大的,这也使得他成为可谓和希尔佩里克一世截然不同的人。期初,他似乎是纽斯特里亚宫相赫斯塔的丕平手中的反对宫相额英夫洛和提乌德鲍德的工具,清一色的傀儡。但是,希尔佩里克也有自己的手下,而且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和聪明的领袖,并且总是战斗在他的部队的最前列。716年,他和额英夫洛率领军队一路开到了纽斯特里亚,并和普莱克特鲁德和她的孙子提乌德鲍德、赫斯塔的丕平的私生子查理·马特对抗。纽斯特里亚军和在科隆附近的弗里斯王拉巴德的军队结盟,然后通过普莱克特鲁德进行侵略。希尔佩里克取得了胜利,查理的军队溃退到埃菲尔山。国王和他的宫相转而对付其他的竞争对手。普莱克特鲁德承认他为王,并通过奥斯特拉西亚的国库取消了她想让儿子成为宫相的计划。在这之后,希尔佩里克的运气似乎飞流直下。当他和额英夫洛率领胜利的军队凯旋回到纽斯特里亚时,驻扎在马尔默迪的查理的军队在阿梅尔的战役中把希尔佩里克军打跑了。从此,查理几乎保持在不败的地位上;但希尔佩里克坚强的意志使他在纽斯特里亚境内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服活动。717年,查理带领的军队回到了纽斯特里亚并在康布雷附近的辛辛那提大胜。他在他回去处理普莱克特鲁德和科隆之前对国王和宫相乘胜追击。在那次成功后,他宣布奥斯特拉西亚国王克洛泰尔四世对抗希尔佩里克。718年,希尔佩里克响应了715年使他独立并与他竞争的阿基坦公爵伟大的厄德的号召结盟,并在苏瓦松再度击败了查理的军队。国王和他的公爵盟友南逃到卢瓦尔河,额英夫洛逃到昂热。不久,克洛泰尔四世死了。718年,厄德放弃了与希尔佩里克的结盟,以换对希尔佩里克在全法兰克的王权的承认;国王也向查理投降了,放弃了他的王国。719年,他正式被提出保为全法兰克人的王,但是他只活了一年而且他的继承者是一个被称为“懒王”(rois fainéants)的人。他在阿蒂尼死去,葬在了努瓦永。儿子是希尔德里克三世。
相关
-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 (年内出生人数 - 年内死
- 内胚层内胚层(Endoderm)是胚胎中最内的一胚层。在绘图中,内胚层传统上用黄色表示。它会形成以下器官的表皮:内胚层一词是源于:to enteron(希腊语)=肠,其实是“内”之意。to derma(希腊语)=皮内
- 土层土层是大致平行于土壤的层,其物理特性不同于上面和下面的层。地平线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明显的物理特征,主要是颜色和纹理来定义。这些可以以绝对术语(例如纹理的粒度分布)和相对于
- 奥赛贝尔纳多·阿尔韦托·奥赛(Bernardo Alberto Houssay,1887年4月10日-1971年9月21日),阿根廷医生。他由于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部分作用而获得了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 兰格汉氏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又称兰氏细胞)是在皮肤和黏膜的树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其中含有称作伯贝克颗粒(英语:Birbeck granules)的胞器,在上皮中的任何一层都有朗格汉斯细胞,不过主要是在棘状
- 系统科学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准确来说,要素+结构=系统。从系统的角度观察研究客观世界的学科,就是系统科学。它研究的领域
- 日韩关系韩日关系或日韩关系是指大韩民国与日本的双边关系。1951年10月,韩日双方在美国的积极调解下,开始了邦交正常化的预备性会谈。但由于双方对日占领时期历史问题分歧过大,韩日双方
- 功率功率(英语:Power)定义为能量转换或使用的速率,以单位时间的能量大小来表示,即是作功的率。功率的国际标准制单位是瓦特(W),名称是得名于十八世纪的蒸汽引擎设计者詹姆斯·瓦特。灯泡
- 明度明度(英语:Brightness)指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在一个画面中如何安排不同明度的色块也可以帮助表达画作的感情,如果天空比地面明度低,就会
- 1405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