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 dations ◷ 2024-12-22 19:40:20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是一种干涉仪,可以用来观测从单独光源发射的光束分裂成两道准直光束(英语:collimated light)之后,经过不同路径与介质所产生的相对相移变化。这仪器是因德国物理学者路德维希·马赫(英语:Ludwig Mach)(恩斯特·马赫之子)和路德维·曾德尔而命名。曾德尔首先于1891年提出这构想,后来马赫于1892年发表论文对这构想加以改良。为了方便叙述,本文使用术语“马曾干涉仪”来简称马赫-曾德尔干涉仪。马曾干涉仪的内部设置可以很容易更改。与迈克耳孙干涉仪明显不同,两道被分裂的光束只会分别行经一次马曾干涉仪的两条严格分隔的路径。由于白光的相干长度很有限,数量级为微米,必须非常仔细的将白光的所有波长的光程都调整为一样,才能通过马曾干涉仪将白光制成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否则无法观察到干涉条纹。如首段火焰图所示,一个同样玻璃材质的“补偿盒”被置入参考光束的路径来匹配“检验盒”,这样,两个盒子的光学色散可以调整为一样。注意到两个分束器的精确取向,两个分束器的反射表面应该有完全相反取向(一个面向左上方,一个面向右下方),这样,检验光束与参考光束会透射过同样厚度的玻璃。由于检验光束与参考光束都经历到两个“空气-镜面的界面反射”,造成同样的相移,因此,在最右方屏幕会形成相长干涉图样,显示为白色火焰;而在最上方屏幕会另外形成相消干涉图样,显示为黑色火焰。准直光源会形成非局域条纹图案;延伸光源会形成局域条纹图案。仔细调整镜子与分束器的取向,即可使干涉条纹形成于指定局域位置。:18对于大多数案例,通过调整的动作,可使干涉条纹形成的平面与检验物体同面,这样,两者可以一起成像。马曾干涉仪的内部工作空间相当宽广,干涉条纹的形成位置有很多种选择,因此,它是观察在风洞里气体流动的佳选。对于一般流动可视化研究,也是很好选择。它时常被用于空气动力学、等离子物理学与传热学领域,可以测量气体的压强、密度和温度的变化。:18,93–95马曾干涉仪时常被用来研究量子纠缠──量子力学的最反直觉的预测之一。一道准直光束被第一块半镀银镜分裂成两道光束,称为“样品光束”与“参考光束”。这两道光束分别被两块镜子反射后,又通过同样的第二块半镀银镜,然后进入检测器。除了最后一块半镀银镜以外,所有全镀银镜与半镀银镜的表面都是面对入射光束。最后一块半镀银镜的表面是面对透射过第一块半镀银镜的光束。菲涅耳方程描述关于波动在界面的反射行为与透射行为。菲涅耳方程表明,假若传播于低折射率介质的波动遇到了高折射率介质,则波动的相位会被改变;假若传播于高折射率介质的波动遇到了低折射率介质,则波动的相位不会被改变。换句话说,除了这重要相移机制以外,对于光波而言,另外,还有一些必需注意的细节。上述关于相移的规则适用于采用介电质镀膜的分束器,假若采用的是金属镀膜,或者不同的偏振必需被纳入考量,则该规则必须加以修改。对于真实干涉仪,分束器的厚度不同,因此两条路径的长度可能不一样。不论如何,假若光波不会被吸收,则能量守恒定律保证,抵达检测器1的光波所遭到的相移差 Δ ϕ 1 {displaystyle Delta phi _{1}} 与抵达检测器2的光波所遭到的相移差 Δ ϕ 2 {displaystyle Delta phi _{2}} ,两个相移差遵守关系式在马曾干涉仪实验范例图里,假设样品尚未置入,则样品光束SB与参考光束RB会抵达检测器1同相,因此形成相长干涉。两个光束的相移为 2 π + k {displaystyle 2pi +k} ,因为从空气遇到镜子表面而产生的反射有两次,穿透过玻璃有一次。假设样品尚未置入,样品光束SB与参考光束RB会抵达检测器2异相,因此形成相消干涉,不会检测道光束。抵达检测器2的样品光束SB会遭到相移 2 π + 2 k {displaystyle 2pi +2k} ,因为从空气遇到镜子表面而产生的反射有两次,从镜子后部遇到镜子表面而产生反射有一次。抵达检测器2的参考光束RB会遭到相移 π + 2 k {displaystyle pi +2k} ,因为从空气遇到镜子表面而产生的反射有一次,穿透过玻璃有两次。现在将样品置入样品光束路径,则两个检测器会感受到不同的辐照度,从这不同可以计算出样品造成的相移。由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具有多功能性质,它被广泛应用在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论题里,例如,对于反事实确定性(英语:Counterfactual definiteness)、量子纠缠、伊利泽-威德曼炸弹测试问题、量子擦除实验、量子芝诺效应、中子衍射的研究。

相关

  • 肾上腺哺乳类动物中,肾上腺是呈三角形的内分泌腺体,位于肾脏上方,因而得名。其主要功能为通过合成皮质类甾醇和邻苯二酚胺(例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来调控身体对压力产生的反应。人体中,肾
  • 多毛症先天性遗传多毛症(hypertrichosis)是一种返祖现象,患者一般在出生后不久全身就长满了乌黑而坚硬的毛,有如传说故事中的狼人,因此又称狼人综合症,但身体其他状况与常人无异,智力发育
  • 酵母甾醇酵母甾醇(英语:Zymosterol,又叫5α-胆甾-8,24-二烯-3β-醇,5α-Cholesta-8,24-dien-3β-ol)是一种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从酵母甾醇到胆固醇的合成步骤主要在内质网中进行。羊毛甾
  • α-氧化α-氧化是脂肪酸降解的一种方式,不过较β-氧化少见。其中,α-氧化是指在α-碳上的氧化。这种代谢途径发生在某些因β-碳被封闭(如连有甲基)而无法进行β-氧化的脂肪酸中,例如植烷
  • 地心轨道地心轨道(英语:Geocentric orbit)是指绕地球旋转的物体的轨道,举例说:月球或人造卫星的轨道。根据半径的不同,又分为近地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高椭圆轨道等。 199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
  • 真核延伸因子1真核延伸因子1(英文: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1,简称“EEF-1”)是参与真核翻译的真核延伸因子之一。EEF-1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α亚基对应原核延伸因子中的EF-Tu,而β和γ亚
  • 王国王国,是一种实行君主制的主权国家,通常指统治者称号为“国王”或“女王”的国家。现代实行君主制的国家多称为王国或君主国,汉语多对应到英语的Kingdom,按照中文的概念,多指国家
  • 南策文南策文(1962年11月-),湖北浠水人,中国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生于湖北浠水,原籍湖北浠水。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系,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2年获武
  • span class=nowrapNaHSOsub4/sub/span硫酸氢钠(化学式:NaHSO4),也称酸式硫酸钠,硝石饼(niter cake) 。它的无水物有吸湿性。硫酸氢钠在达到其熔点前即分解为焦硫酸钠,故其熔点很难测定。硫酸氢钠的水溶液显酸性,1mol/L溶
  • 威廉·贝特森威廉·贝特森(英语:William Bateson, 1861年8月8日-1926年2月8日),英国遗传学家,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研究人员。他是第一个使用遗传学一词来描述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人,并在1900年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