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嗜热古菌

✍ dations ◷ 2024-07-03 06:03:19 #超嗜热古菌
超嗜热生物指能在极热的环境(60°C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适温度通常在80~110°C,而2003年发现的一株古菌“菌株121”甚至能在和灭菌锅相同的温度,即121°C下,24个小时内,细胞数目加倍。多数超嗜热生物属于古菌,但也有一些细菌(包括一些蓝藻)可以忍耐70到80°C的高温。很多超嗜热生物也可以抵抗其它极端环境,如高酸度或辐射强度。超嗜热生物最初于1960年代在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此后,又发现了50种以上。一些超嗜热生物需要至少90°C的高温才能够存活。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在122°C或以上正常生活的生物,但它们的存在还是很有可能的(菌株121在130°C下两个小时仍存活,但在换入103°C的新鲜培养基前不能繁殖)。然而,大概不存在150°C或更高温度下存活的生物,因为DNA和其它对生命活动很重要的分子在此温度下会分解。超嗜热生物的蛋白质需要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这依赖于它们在高温中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功能保持稳定。这些蛋白和在较低温度下生活的生物的相应蛋白同源,但其最强的功能却在于能在高得多的温度下发挥。超嗜热生物的蛋白常有以下特点:内部氨基酸残基形成更多的盐键,有紧密折叠的疏水核心等。此外,一些超嗜热生物制造很多胞内溶质,如磷酸二肌醇酯(di-inositol phosphate)、磷酸二甘油酯(diglycerol phosphate)、甘露糖基甘油酸(mannosylglycerate)等,帮助蛋白质抵抗热降解。多数低温下的同源蛋白在60°C就会变性,所以这些热稳的蛋白具有很高的潜在商业价值,比如,用于高温下的催化反应。其它超嗜热生物:

相关

  • 麻醉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麻醉学(英语:Anesthesia、Anesthesiolog
  • 香烟品牌列表这是一个香烟品牌的列表:
  • 氟氯西林氟氯西林,英文名Flucloxacillin(INN), 又名氟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氟氯青、氟氯青霉素钠、氟氯西林、氟沙星、奥佛林、氟氯苯唑青霉素钠。是一种半合成的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 过饱和过饱和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含量超过当前温度和压力下该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含量,而仍能存在的现象(不稳定)。该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也可以指蒸汽中某物质蒸汽压超过该温
  • 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以前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在7天内肾脏发展为肾功能突然损失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通
  • 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英语:Pulmonary surfactant),也称肺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肺泡形成的表面活性脂蛋白复合体。表面活性物质一般具有亲和性不同的两端。在肺中,蛋白质和脂类形成同时具有
  • 弯曲菌属见内文弯曲菌属(学名:Campylobacter),又名曲状杆菌属或弯曲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属。曲状杆菌属的型态就是折曲了的一般杆菌,呈“逗号”状或S字型。本属绝大多数物种均为
  • 肉毒杆菌毒素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于厌氧条件下生长时所产生的一类嗜神经性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共有A、B、Cα、Cβ、D、E、
  • 爱利克·埃里克森爱利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德语: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年6月15日-1994年5月12日),又译为艾力克·汉博格·艾力逊,是一位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与心理分析学者,以其心理社会发
  • 滤纸滤纸(Filter Paper)是以纤维制成、质地疏松多孔、具有良好过滤功能的纸。滤纸可用来将固体与水或空气分开。滤纸为因应不同用途而有各种差异,如:湿强度、孔隙率、颗粒残留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