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嗜热古菌
✍ dations ◷ 2025-08-28 21:50:30 #超嗜热古菌
超嗜热生物指能在极热的环境(60°C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适温度通常在80~110°C,而2003年发现的一株古菌“菌株121”甚至能在和灭菌锅相同的温度,即121°C下,24个小时内,细胞数目加倍。多数超嗜热生物属于古菌,但也有一些细菌(包括一些蓝藻)可以忍耐70到80°C的高温。很多超嗜热生物也可以抵抗其它极端环境,如高酸度或辐射强度。超嗜热生物最初于1960年代在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此后,又发现了50种以上。一些超嗜热生物需要至少90°C的高温才能够存活。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在122°C或以上正常生活的生物,但它们的存在还是很有可能的(菌株121在130°C下两个小时仍存活,但在换入103°C的新鲜培养基前不能繁殖)。然而,大概不存在150°C或更高温度下存活的生物,因为DNA和其它对生命活动很重要的分子在此温度下会分解。超嗜热生物的蛋白质需要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这依赖于它们在高温中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功能保持稳定。这些蛋白和在较低温度下生活的生物的相应蛋白同源,但其最强的功能却在于能在高得多的温度下发挥。超嗜热生物的蛋白常有以下特点:内部氨基酸残基形成更多的盐键,有紧密折叠的疏水核心等。此外,一些超嗜热生物制造很多胞内溶质,如磷酸二肌醇酯(di-inositol phosphate)、磷酸二甘油酯(diglycerol phosphate)、甘露糖基甘油酸(mannosylglycerate)等,帮助蛋白质抵抗热降解。多数低温下的同源蛋白在60°C就会变性,所以这些热稳的蛋白具有很高的潜在商业价值,比如,用于高温下的催化反应。其它超嗜热生物:
相关
- 鸦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Opioid)是具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用途是镇痛。阿片类药物通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阿片类受体(Opioid receptor)起作用。这些阿片类受体能引发有益的
- 微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英语:Micronutrients),亦称为微营养素,是指一类生物体需求相对较少,但对生物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学功能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对人来说主要包含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两大类,其
- 类别1型超敏性即发性过敏反应(英语: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又称Ⅰ型超敏反应(英语:Type I hypersensitivity),是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乃最常见的超敏反应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种:过敏原第一次接触
- 眼蕈蚊总科眼蕈蚊总科(学名:Sciaroidea),又名黑翅蕈蚋总科,华南及海外华人社区俗称其物种作蚊滋或蚊滋仔,是双翅目长角亚目毛蚋下目一个昆虫的总科。这些物种的体型都很细小、深色、而且寿命
- ΔFosB235414282ENSG00000125740ENSMUSG00000003545P53539P13346XM_005258691、NM_001114171、NM_006732NM_008036、XM_006539543、NM_001347586NP_001107643、NP_006723、XP_0052
- 撒马利亚派撒马利亚人(希伯来语: שומרונים,Shomronim,字面意思为“《妥拉》的守护者”;阿拉伯语:السامريون,Sāmeriyyūn),生活在黎凡特的族群,是以色列人的一个旁支。撒
- 学术研究研究是用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研究”一词常用来描述关于某一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
- 版面费版面费,是指学术期刊向文章发表者收取的一种费用。收取版面费的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普遍存在。多数理论型学术刊物,较难走入市场,版面费的收取目的是为了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
- 乙酰水杨酸铜乙酰水杨酸铜又称阿司匹林铜,是铜的乙酰水杨酸螯合物。它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乙酰水杨酸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一种方法是将乙酰水杨酸溶解在碳酸钠溶液(或碳酸
- 后期重轰炸期后期重轰炸期,又称晚期重轰炸,是指约于41亿年前至38亿年前,即于地球地质年代中的冥古宙及太古宙前后,推断在月球上发生不成比例的大量小行星撞击的事件,在地球、水星、金星及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