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嗜热古菌
✍ dations ◷ 2025-04-25 03:52:00 #超嗜热古菌
超嗜热生物指能在极热的环境(60°C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适温度通常在80~110°C,而2003年发现的一株古菌“菌株121”甚至能在和灭菌锅相同的温度,即121°C下,24个小时内,细胞数目加倍。多数超嗜热生物属于古菌,但也有一些细菌(包括一些蓝藻)可以忍耐70到80°C的高温。很多超嗜热生物也可以抵抗其它极端环境,如高酸度或辐射强度。超嗜热生物最初于1960年代在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此后,又发现了50种以上。一些超嗜热生物需要至少90°C的高温才能够存活。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在122°C或以上正常生活的生物,但它们的存在还是很有可能的(菌株121在130°C下两个小时仍存活,但在换入103°C的新鲜培养基前不能繁殖)。然而,大概不存在150°C或更高温度下存活的生物,因为DNA和其它对生命活动很重要的分子在此温度下会分解。超嗜热生物的蛋白质需要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这依赖于它们在高温中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功能保持稳定。这些蛋白和在较低温度下生活的生物的相应蛋白同源,但其最强的功能却在于能在高得多的温度下发挥。超嗜热生物的蛋白常有以下特点:内部氨基酸残基形成更多的盐键,有紧密折叠的疏水核心等。此外,一些超嗜热生物制造很多胞内溶质,如磷酸二肌醇酯(di-inositol phosphate)、磷酸二甘油酯(diglycerol phosphate)、甘露糖基甘油酸(mannosylglycerate)等,帮助蛋白质抵抗热降解。多数低温下的同源蛋白在60°C就会变性,所以这些热稳的蛋白具有很高的潜在商业价值,比如,用于高温下的催化反应。其它超嗜热生物:
相关
- 头孢氨苄头孢氨苄(英语:Cefalexin或英语:Cephalexin,又译先锋霉素Ⅳ、又作赐福力欣、头孢力欣、赐尔复新、西华烈信、施华林、喜化幸、雪华力欣、或赐泛立信等)。是一种半合成的第一代口
- 活性维生素D3胆钙化醇(英语:Cholecalciferol,又称为维生素D3或胆钙化固醇)是维生素D的一种,胆固醇脱氢后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即可形成胆钙化醇,因此也就是说胆钙化醇的维生素D原是7
- 乳铁蛋白1B0L, 1BKA, 1CB6, 1DSN, 1EH3, 1FCK, 1H43, 1H44, 1H45, 1HSE, 1L5T, 1LCF, 1LCT, 1LFG, 1LFH, 1LFI, 1LGB, 1N76, 1SQY, 1U62, 1VFD, 1VFE, 1XV4, 1XV7, 1Z6V, 1Z6W, 2BJJ
- 世界无烟日世界无烟日(英语:World No Tobacco Day,或译世界无烟草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87年创立的,现在每年的5月31日就是世界无烟日。第一个世界无烟日是1988年4月7日。世界无烟日的意义
- 南欧南欧是欧洲南部的简称,范围包括伊比利半岛、意大利半岛及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由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及希腊等国组成,有时也称为地中海欧洲,因为大多南欧国家靠近地中海。南欧隔
- ≡↔⇔≡当且仅当的逻辑符号当且仅当(英语:if and only if,iff),在数字逻辑中,逻辑算符反异或闸(exclusive or)是对两个运算元的一种逻辑分析类型,符号为XNOR或ENOR或
- 保卫细胞保卫细胞是一对由植物表皮细胞特化而来的细胞,保卫细胞通常两两成对,构成一个气孔。保卫细胞具有细胞核,也具有叶绿体,可以行光合作用。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的形状通常呈现为半
- 高渗剂张性(英语:Tonicity)是形容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渗透压比例、溶质浓度比例及水势比例。当细胞置于高渗溶液(英语:hypertonic solution)中,细胞内的渗透压会小于细胞外的渗透压,细胞内的
- 手臂手臂指人的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位。上肢(前肢)是一个人体部位,常指人的手臂(包括手掌)。在人体解剖学上,上肢是由以下几个部位组成的:以及由臂神经丛所联系的肌肉与组织。
- 粉笔粉笔是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的文具,一般用于书写在黑板上。粉笔一般呈长型圆柱体,颜色包括白色和多种彩色。粉笔最早的记录是在中世纪时,人们开始发现用石灰加水,可以做成块状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