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ations ◷ 2025-08-28 07:33:2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英语: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又称消耗性凝血病,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活化,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下列为引发此症的可能病因:
相关
- 妇产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妇产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简称OB/GY
- 信托信托(英语:Trust)是一项三方委托(英语:Fiduciary)的关系。第一方为委托人(英语:trustor,或英语:settlor),转移财产(一般为金钱,但不必须是金钱)至第二方(受托人(英语:Trustee)),使得第三方(受益人)
- 免疫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三立新闻台三立新闻台(英语:SET News Channel),简称“三立新闻”,是台湾三立电视旗下的电视新闻频道,1998年3月3日开播,是台湾多家24小时即时播出的新闻频道之一。原名SET电视台,后改为SETN,200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语: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通常合称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
- 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英语: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缩写:WYSIWYG)是由菲利普·威尔逊(Flip Wilson)所提出的一种电脑文本编辑器方面的技术,使得编辑文字时在屏幕上直接呈现最终显示效果
- 中华民国环保署坐标:25°02′19″N 121°30′28″E / 25.03861°N 121.50778°E / 25.03861; 121.50778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简称环保署)是中华民国环境保护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前身为1971年3月成
- 雌二醇雌二醇(Estradiol,E2)是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是主要的雌性激素,负责调节女性特征、附属性器官的成熟和月经-排卵周期,促进乳腺导管系统的产生。雌二醇等雌激素的血清浓度在月经
- 针筒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注射器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
- 磺胺剂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药物都是以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为母体发展而来,因此得名。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