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太平洋飓风季

✍ dations ◷ 2025-09-08 08:19:15 #2008年太平洋飓风季,太平洋飓风季

2008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08年5月15日开始,至2008年11月30日结束;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08年6月1日开始,至2008年11月30日结束。

2008年5月22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为大西洋、东太平洋及中太平洋飓风季发出预报,预计东太平洋的风暴活动会比正常程度为低,会被命名的风暴将有11至16个,当中会有5至8个成为飓风,并会有1至3个成为大型飓风。同时也预计中太平洋的风暴数量也会低于正常水平,会在该区形成或进入该区的热带气旋仅三至四个。

自2008年太平洋飓风季开始以来,本台风季总共产生了17个热带气旋,当中在东太平洋形成的有16个,中太平洋形成的有1个。

在5月28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哥斯达黎加沿岸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Alma。同日,它在莱昂登陆。5月30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6月27日,一热带低气压于科利马州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Boris。7月1日,它增强为一飓风。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增强为一飓风。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7月3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6月27日,一热带低气压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Cristina。6月30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7月1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南下加利福尼亚州之东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Douglas。7月3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7月11日,一热带低气压于阿卡普尔科之东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Elida。7月14日,它增强为一飓风。7月18日,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7月16日,一热带低气压于阿卡普尔科之东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Fausto。7月18日,它增强为一飓风。7月21日,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7月21日,一热带低气压于阿卡普尔科之东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Genevieve。7月25日,它增强为一飓风。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7月27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8月6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南下加利福尼亚州之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Hernan。8月8日,它增强为一飓风。第二天,它增强为一大型飓风。8月10日,它减弱为一飓风。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8月12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8月6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夏威夷之东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Kika。8月8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8月11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8月1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科利马州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Iselle。8月15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8月2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墨西哥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Julio。第二天,它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登陆。8月25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9月2日,一热带风暴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之南形成并被命名为Karina。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9月6日,一热带风暴在科利马州之西南形成并被命名为Lowell。9月10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第二天,它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登陆。同日,它在锡那罗亚州登陆。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0月1日,一热带低气压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之西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Marie。10月3日,它增强为一飓风。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10月6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0月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阿卡普尔科之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Norbert。10月6日,它增强为一飓风。10月8日,它增强为一大型飓风。第二天,它减弱为一飓风。10月11日,它增强为一大型飓风。同日,它减弱为一飓风。同日,它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登陆。同日,它在锡那罗亚州登陆。第二天,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同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0月8日,一热带低气压于圣萨尔瓦多之西南形成。第二天,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Odile。10月12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1月2日,一热带低气压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之南形成。同日,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Polo。11月4日,它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同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除了被国家飓风中心和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在7月5日,一热带低气压于阿卡普尔科之东南形成。第二天,它在Lazaro Cadenas登陆。7月7日,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在10月23日,一热带低气压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之南形成。第二天,国家飓风中心为它发出最后报告。

2008年于太平洋东北部形成的风暴将使用以下名称,其清单与2002年飓风季大致一样,不过 Karina 取代了2002年使用的 Kenna。另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风暴会使用另一组名称。

中太平洋飓风的名字共有四组,与其他命名系统不同的是,由于该区风暴数量稀少,这些清单并非每年度作替换,而是当一组名称用罊,才使用另一组名称。现时使用中的名称如下:

2009年4月22日,世界气象组织将“阿尔玛”从东北太平洋风暴名单中退役,并以“阿曼达”(Amanda)替换。

以下表格中列出了2008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所有风暴,其中包括其存在周期、名称、影响区域、损失数额和死亡人数。所有损失和死亡人数包括风暴处于温带气旋、低气压或是东风波时期,损失数额单位为2008年美元。


相关

  • 山地大猩猩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是东部大猩猩两个亚种之一。它们分类两群:一群在中非维龙加山脉的四个国家公园,包括乌干达西南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国家公园、卢旺达西北的
  • 绝缘子绝缘子(英语:insulator)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调控元件之一,亦为一种边界元件。功能为阻止临近调控元件,对它所界定基因的启动子起增强或者阻遏的作用。它对增强子的抑制作用具有极
  • 螺旋螺旋(英语:screw)通常是表面具有凹凸不平呈螺旋线型条纹的圆柱体或圆孔体,称这种圆柱体为“螺杆”、圆孔体为“螺母”、螺旋线型条纹为“螺纹”。螺杆的螺纹称为“外螺纹”,螺杆
  • 月海所谓的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暗区就叫做月海。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单元,总面积上约占全月面的25%。迄今已知的
  • 双行星双行星和联行星是非正式的天文学术语,用来描述一颗有着够大卫星的行星,因而必须考虑那颗卫星是否也算是行星。一个非官方的定义需要考虑轨道的重力中心(质心)是否落在两者的表面
  • 雷兽科雷兽(学名:Brontotheriidae,或称Titanotheriidae)是奇蹄目下一科已灭绝的哺乳动物。虽然雷兽有可能是马的近亲,但外表却很像犀牛。它们生存于5千6百万至3千4百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
  • 剑潭站坐标:25°05′04″N 121°31′30″E / 25.0844°N 121.5250°E / 25.0844; 121.525062,857人次(2019年7月) 剑潭站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为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淡水线)的捷运车站
  • 章靳以章靳以(1909年8月16日-1959年11月7日),天津人,原名章方叙,字正候,笔名靳以,中国作家。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09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一)生于天津市。童年随
  •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德语:Gustav Klimt,1862年7月14日-1918年2月6日,又译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他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是维也纳文化圈代表
  • 塔塔加龙胆塔塔加龙胆(学名:)是龙胆科龙胆属的高山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台湾海拔约2,500—3,500米山区,分布于玉山及中央山脉南段,尤以塔塔加一带居多,为台湾特有种植物。生长在遮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