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 dations ◷ 2025-01-23 04:53:26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开普勒任务(英语:Kepler Mission)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计来发现环绕着其他恒星之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使用NASA发展的太空光度计,历经九年多的时间,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观测10万颗恒星的光度,检测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现象(以凌日的方法检测行星)。为了纪念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这个任务被命名为开普勒任务。开普勒是NASA低成本的发现计划聚焦在科学上的任务。NASA的艾美斯研究中心(英语:Ames Research Center)是这个任务的主管机关,提供主要的研究人员并负责地面系统的开发、任务的执行和科学资料的分析。开普勒任务进度的处理是由喷射推进实验室执行,贝尔太空科技公司(英语:Ball Aerospace & Technologies)负责开普勒任务飞行系统的开发。开普勒太空船于美东时间2009年3月6日22时49分57秒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已确认了130多个系外行星和发现了超过2700颗候选行星。2013年5月15日,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由于反应轮故障,无法设定望远镜方向,因此被迫停止其搜寻系外行星任务。同年8月15日,NASA宣布放弃两个故障的反应轮,以替代计划使用剩下两个正常的反应轮重新开始工作。2018年10月中旬,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飞行燃料已出现燃料即将用罄讯号,正式进入退役倒数阶段,科学家们正尽力将所有数据回传地球。至10月30日,其燃料已完全耗尽,无法再受指令控制。后续任务将由同年4月成功发射升空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接手。开普勒任务的科学目标是探索各种不同行星系的构造,通过勘测大量的恒星样本达到几个目标:利用其他方法检测到的系外行星绝大多数都是大行星,它们都像木星或者更大。开普勒是设计来发现只有这种质量的30至600分之一的行星,也就是类似地球这样大小的行星。使用的方法是凌日法,需要重复的观察到行星从恒星前方掠过的凌日现象,如果是地球大小的行星将会造成恒星的视星等降低0.01%的数量级。亮度减少的程度可以用来推测行星的质量,而由两次凌日的时间间隔可以推测行星轨道的大小和估计它的温度。行星轨道能否横越过恒星的前方,其概率与沿着视线方向的轨道的直径和恒星的直径有关。像地球这样大小的行星,在1天文单位的距离外横越过像太阳这样大小恒星的概率是0.465%,或是215分之1;但在0.72天文单位(金星的轨道距离)概率就增加为0.65%;如果恒星是后期G型的恒星,例如鲸鱼座τ,这样的行星将会是类地行星。另一方面,因为在同一个系统内的行星倾向于在相似的平面上运行,因此发现多颗行星绕行同一颗恒星的概率也会较高。例如,一个外星人运用像开普勒这样的系统来观察地球凌日的现象,他有12%概率也会看见金星凌日。开普勒任务发现类地行星的概率远高于哈勃太空望远镜,不仅是它有远大得多的视野(大约10平方度),并且还能检测行星凌星的现象。相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是有能力和用来解决大的问题,而且不会长时间的关注同一个星野范围。开普勒的任务在设计上要能同时观察十万颗的恒星,并且每30分钟测量一次它们的亮度变化,这使他很好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凌日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太阳大小的恒星有215分之一的概率,意味着在十万颗之中100%可以检测到,而且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开普勒可以达465颗之多。这个任务非常确定是很适合发现绕着其他恒星而像地球一样大小的行星。由于光度减弱的非常少,因此开普勒必须至少连续观察到3次的行星凌星造成的现象才能确定;因为大的行星造成的信号比较容易检测出来,因此科学家预期开普勒最先发现的应该会是如同木星或是更大的行星,而且这样的报告可能只需要几个月就会获得。较小的行星,和更远的行星要花较多的时间,预期要找到像地球这样的行星需要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来自这个任务的数据也能用来研究星震造成的各种不同型式的变星,特别是显示出类太阳震荡的。在2006年1月,由于预算的削减和NASA内部的整合,这个项目被延迟了8个月的时间。在2006年3月,又由于财政上的问题再被延迟了4个月。在这段时间,高增益天线从使用万向接头的平衡架被换成固定在太空船上的框架,减少了费用和复杂性,每个月可以省下一天的观测成本费用。太空船在2009年3月7日03:49:57UTC(美东标准时间3月6日10:49:57)由三角洲二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的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次的发射完全成功,在04:55 UTC完成发射的3个阶段,太空船在进行科学观测之前大约将花费60天的时间进行测试和校准。
目前它传送回来的读数都很良好,光度计的校准工作也已经开始。望远镜的遮蔽物在4月7日已经移除,首拍的影像在第二天传送下来。开普勒不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而是在尾随地球的太阳轨道上,所以不会被地球遮蔽而能持续的观测,光度计也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漫射光线影响。这样的轨道避免了重力摄动和在地球的轨道上固有扭矩,可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观测平台。光度计指向天鹅座和天琴座所在的领域,远离了黄道平面,所以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阳光也不会渗漏入光度计内。天鹅座也不会被古柏带或小行星带的天体遮蔽到,所以在观测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选择的另一个好处是开普勒所指向的方向是太阳系绕着银河系运动的中心,因此开普勒所观察到的恒星与银河中心的距离大致上与太阳系是相同的,并且也都靠近银河的盘面。这是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星系也有适居带的位置,就如同建议的地球殊异假说。估计太空船的质量是1039公斤,口径是0.95米,主镜(在地球轨道之外最大的镜片)1.4米,视野(FOV)有105 deg²(大约12度的直径),大约是胳膊伸直时一个拳头遮蔽的视野。光度计有一个柔软的焦点提供良好的光度测量,而不是清晰的图像。结合的光度差异精确性(CDPP,combined differential photometric precision),对一颗m(V)=12类似太阳的恒星,进行6.5小时的影像综合是20ppm,已包括恒星本身预期可能的
10ppm光度变化。而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凌星造成的光度变化是84ppm,而且轨道经过恒星中心时至少将持续13小时。焦平面由42个1024 X 2200的CCD组成,每个画素的大小是27微米,是发射至太空中最大的照相机。这个阵列由一条连结到外面的热导管来冷却。CCD每3秒中读出一次资料,并且可以暂留15分钟,只有对应到有兴趣目标恒星画素的资料才会被保存,并透过遥测传回到地面。这个任务在生命周期中,包括持3.5年的运作,估计要花费6亿美金。开普勒任务由外面位于科罗拉多州波尔德市的大气和太空物理实验室(LASP)负责运作。太阳阵列在每年位于分至点时会转动至正对着太阳的方向,这些转动将用来优化照射到阵列上的阳光,并使热辐射器保持指向深太空的方向。同时,LASP和贝尔太空科技公司(该公司负责建造太空船和仪器)从位于科罗拉多州波尔德市的科罗拉多大学的控制中心进行操作。LASP进行基本的任务计划和科学资料最初的收集和分发工作。NASA每星期两次透过X-波段的通信线路与太空船联系,下达指令和进行状态更新,每个月一次使用Ka带下载科学性的数据,传输的最大速率是4.33Mb/s。开普勒太空船在船上会自己进行部分的资料分析,只在必要时才会传送科学性的数据,以保持带宽。在任务期间由LASP收集的遥测科学资料会被送至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园内的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开普勒数据管理中心(DMC)。这些遥测科学资料会被解码并且处理成未校正的FITS- 并由DMC格式化成科学数据产品,然后通过在NASA的艾美斯研究中心的科学操作中心(SOC)进行校正和最后的处理。SOC将送回校正和处理好的数据产品和科学结果给DMC做长期的归档和经由在STScl的多任务档案(MAST)分送给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于2010年4月1日宣布的第一个主要研究结果。正如天文学家预期,最初发现的行星都是短周期行星。随着任务持续继续,更多长周期行星候选逐渐被发现。2011年12月,总共有2,326颗候选行星被发现。其中207颗与地球大小相似、680颗是超级地球、1181颗为海王星大小、203颗为木星的大小、55颗则比木星更大。此外,48颗候选行星被发现位于可居住区。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团队估计,大约有5.4%的恒星拥有地球大小的行星候选,而17%的恒星则有多颗行星。2011年12月,两颗候选行星开普勒20e与开普勒20f被证实环绕类太阳的恒星开普勒20。依据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在2013年元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银河系拥有1000亿至4000亿颗行星,即每一颗恒星至少拥有1颗系外行星。此一研究结果是基于对开普勒-32恒星的行星系统,认为银河系中的恒星有行星环绕是很普遍的。在2013年1月7日,他们宣布又发现461颗系外行星候选者。开普勒观测得越久,它可以检测出周期更长与更多的行星。自从2012年2月释出开普勒星表以来,开普勒发现的行星候选者已经增加了20%,总数已经达到2,740颗,环绕在2036颗恒星的周围。在2013年宣布的新候选者,KOI-172.02是一颗在适居带环绕着与太阳相似恒星的类地球系外行星,是可能存在着外星生命的“主要候选者”。2014年2月13日,科学家宣布发现数百个可能为行星的天体,其中有几个大小与地球相约,且位于适居带中。2月26日,科学家宣布从开普勒数据中,证实了715颗新的系外行星。发现所运用的新方法称为“多重性确认”,即从过去在聚星系统周围发现的行星的确认率进行推算。这种方法用在多行星系统上,可以大大加快多个新行星的确认过程。发现的新行星中,95%比海王星小,其中包括开普勒-296f在内的4颗行星,大小低于地球的2.5倍,而且位于适居带中,即其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的存在。开普勒所得出的数据也有助超新星的观测和研究。由于它采集数据的频率为每半小时一次,所以对于监视这种短期天文事件极为有用。2014年12月1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K2阶段任务发现了首颗系外行星:一个编号为HIP 116454 b的超级地球。研究团队在为展开K2任务做准备的工程数据中,发现了这颗行星的标记。由于只探测到一次凌日事件,所以须作出进一步的径向速度测量。2015年1月6日,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团队宣布,确认系外行星已超过1000个;其中,最新发现的三个行星,开普勒438b、开普勒442b与开普勒440b,分别处于它们各自太阳的适居带;在这三个新行星里,有两个可能是由岩石构成。1月27日,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从分析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数据,发现最古老的行星系,至少有5颗太阳系外行星围绕着年龄为112亿岁的恒星开普勒444运转。7月23日,NASA宣布发现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其距离地球1400光年。开普勒-452b围绕其恒星开普勒-452公转,距离主星位置适合液态水的存在。开普勒-452b的体积比地球大60%,有较大可能为岩石星球。它距离其主星恒星的距离,和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相似,这颗恒星本身距离地球430秒差距,在天鹅座。它比太阳稍亮,年龄较太阳大15亿年。9月14日,天文学家分析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数据后,发现F-型主序星KIC 8462852亮度有异常起伏。天文学家试图用一些假说来解释这种异常的亮度变化,例如彗星云气、小行星带、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等。2016年5月10日,NASA宣布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已经发现1,284颗新行星。根据大小推测,约有550颗可能是岩石行星,其中九颗位于行星适居区:截至2018年 (2018-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天文学家发现超过18,000颗系外行星候选者,大约3,800颗已被确认,2,325颗由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所发现。宇宙神-5 · 德尔塔(二号 · 四号) · 美乐达 · 人牛怪运载火箭宇宙神(导弹 · 一号 · 二号 · 三号) · 雅典娜系列运载火箭 · 德尔塔-3 · 丘诺-1 · 土星1号 · 土星1B · 土星5号 · 大力神(二号 · 三号 · 三B · 34D · 四号)
相关
- 披衣菌砂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披衣菌)是一种绝对寄生病原体,披衣菌是一种在构造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因其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并有和革
- 善与恶在宗教、伦理学与哲学中,善(英语:Good)与恶(英语:Evil)是一组常见的二分法(Dichotomy),何为善,何为恶,也是常见的讨论主题。在各种语言中,善,通常是指具备正确而让人想拥有的正面属性。恶
-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可以是处理光波以增强图像的观赏;或是分析光波(或光子),已确定若干或某一种特征与属性。最早出现的光学仪器是用于放大远距离图像的望远镜,和用于放大非常微小影像的显微
- 卤化物卤化物指含有呈负价卤素的化合物,通常为二元化合物。卤离子则指相应-1价的卤素离子。根据具体卤素的不同,卤化物可分为:拟卤素生成的-1价化合物称为拟卤化物,主要有叠氮化物N3−
- 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梵语:क्षितिगर्भ Kṣitigarbha),佛教菩萨之一,音译为“乞叉底蘗婆”,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而得名。又因其发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
- 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是真菌感染鼻窦粘膜组织所造成鼻窦炎,此疾病并不常见,但在近几十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通常发生于免疫缺陷者。真菌性鼻窦炎的症状包括脸部疼痛、眼
- 多人电子游戏多人游戏是指多个玩家共同参与的游戏,是游戏的一种模式。大部分游戏都有单人游戏(单机游戏)与多人游戏两种模式。多人游戏的主要类型有多人角色扮演游戏,多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多
- 密尔密耳,又称英丝或条,是一个长度的单位,代表千分之一英寸,可被写做mil或thou。这个单位较常被使用在工程及科学上,如:目前倾向于用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来代替,如毫米。1密尔等同于:
- 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为浩繁的史书,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宋史》标点校勘本。元初,元世
- Echinoderm棘皮动物门(学名:Echinodermata)是动物界的一门。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总共有2万左右的种类,现生种约7000种。除现生5纲外,另有15纲之多,皆为海生动物,无陆生和淡水种类。常见的海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