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
✍ dations ◷ 2025-04-25 19:13:46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菲律宾语:Mga Hagdan-Hagdang Palayan ng Kordilyera ng Pilipinas; Ifugao: Payew;英语:Rice Terraces of the Philippine Cordilleras)或称巴拿威梯田指的是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英语:Cordilleras)东面的梯田,位于巴拿威镇(英语:Banaue)附近,其梯田规模为世界最大,也拥有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统。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科迪勒拉山脉的梯田,也享有“天国的阶梯”、“通往天堂的天梯”等美誉。位于吕宋岛中央的科迪勒拉山脉,有许多标高超过1,000米的山峰。“科迪勒拉”(Cordilleras)即是西班牙语的“山脉”。碧瑶这个热门的避暑圣地即位于此山脉上。在碧瑶东北方的巴拿威镇(Banaue)、邦图克、巴达特(Batad)等多处地区为梯田主要分布的区域。梯田的总长度大约是2,000公里,故以世界最大规模梯田的名义,在1995年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单一梯田的大小最大的有2,500平方米,最小的梯田只有4平方米;用石块修建的梯田外壁最高4米,最矮的外壁不到2米高;灌溉梯田的盘山台阶渠道总长度达1.9公里。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的起源被认为与菲律宾的山地民族伊富高人(英语:Ifugao)有关。伊富高人是居住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多山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原住民部落。他们可能在公元前约1,000-100年时开始耕作这一片梯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柯迪乐拉山的水稻梯田美丽景色也被绘制在菲律宾20元比索纸钞背面。有人认为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促使菲律宾政府开始推动梯田保护政策。水稻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有越来越多无视于灌溉沟渠走向的建筑物出现,农民也因为观光客众多,但受益者是旅游业者而非农民,生产水稻的收入比不上经营观光业,导致也有农民荒废梯田、废耕,水稻梯田美景维持成为菲律宾政府的一大难题,也因此科狄勒拉山水稻梯田世界遗产在2001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濒危遗产名录旨在唤醒国际组织、在地的菲律宾政府、以及当地伊富高人民需要赶紧保护水道梯田遗产。科迪勒拉山的巴拿威水稻梯田因为符合以下标准,而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
- 面肩胛肱型肌营养不良症面肩胛肱型肌营养不良症(英语: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Landouzy-Dejerine, FSHMD, FSHD or FSH),先影响面部、肩胛骨和上臂骨骼肌的常染色体显性肌肉萎缩症。
- 圆底烧瓶圆底烧瓶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烧瓶类玻璃器皿,用来盛液体物质,特别适于加热煮沸液体。一般的玻璃圆底烧瓶多根据Pyrex规格加入了硼,以增加其耐热性。底部为圆形,有些最底端削平
- 花被片花被片(Tepal)是花被的一部分,包括花瓣和萼片。花被片一词常用于当花被的形状和颜色相似时。未分化的花被片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的一种原始状态。花瓣和萼片的分化可能是受到了动
- 华伦天奴华伦天奴(Valentino S.p.A.),或译范伦铁诺,是创立于1960年的一家意大利服装公司,除去服装外也生产香水和手表等其他时尚品。2012年它被卡塔尔的一家投资公司收购。自2008年10月以
- 七<< 0 1 2 3 4 5 6 7 8 9 >>7(七)是6与8之间的自然数。
- 阿里达乌斯腓力三世(希腊语: Φίλιππος Αρριδαίος;约公元前359年-前317年12月25日),马其顿王国国王(前323年-前317年),是国王腓力二世与拉里萨的菲莉涅(据说是色萨利的一个舞者)所
- 涌泉涌泉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四门塔风景区内,北依白虎山,西侧为涌泉庵遗址,东侧为四门塔,明清时期的《历城县志》称其“在神通寺西,瀑布飞悬,流入锦阳川”。该泉为清代郝
- 小舌菌属小舌菌属(学名:Microglossum)传统上是地舌菌纲的一个属,包含许多色彩鲜艳的地舌菌,共有30余种物种。但近代的分子证据则显示本属与锤舌菌纲类群的关系较为接近,而被改归入锤舌菌纲
- 太攀蛇太攀蛇(学名:Oxyuranus scutellatus),又名 普通太攀蛇 或 海岸太攀蛇,是一种大型的太攀蛇属成员,亦为澳大利亚体型最长的毒蛇和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沿岸
- A-10雷霆二式攻击机四个 LAU-61/LAU-68火箭荚舱(每个含19x/7x Hydra 70毫米火箭弹或APKWS II导引火箭) 四个 LAU-5003火箭荚舱(每个含19x CRV7 70毫米火箭弹) 四个 LAU-10火箭荚舱(每个含4x 12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