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拉龙属

✍ dations ◷ 2025-09-08 22:49:02 #澳大利亚动物,白垩纪动物,离片椎目,两栖类

酷拉龙(学名:),又名科尔鳄、酷拉螈,是一种已灭绝的大型离片锥目两栖类。化石发现在澳洲维多利亚省而且时间可追溯到1亿2千万年前属白垩纪早期的阿普第期,包括颅骨碎片、脊椎骨、肋骨及胸带。酷拉龙为目前所知存活最后仅存离片锥目的一支,模式种 于 1997 年命名。

酷拉龙估计体型可达全长 4至5米(13至16英尺) ,体高30cm,体重则可达 500千克(1,100英磅)。 虽然并没有挖掘到完整的颅骨,不过依据目前所取得的样本,可以推估其头颅可长达 65厘米(26英寸) 。

酷拉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南澳的裂谷地区,在当时该地区位于南极圈内,属于中生代气温较低的地区。酷拉龙可能生活在快速流动的溪流当中,生活模式类似现存的鳄鱼或是大鲵。在1亿1千万年前,根据恐龙湾(英语:Dinosaur Cove)的化石纪录推测,该地的气温上升使得鳄鱼得以进驻南澳的水域,进而导致酷拉龙绝种。

酷拉龙出现在BBC《与恐龙共舞》的第五集中,透过电脑成像与电动木偶技术(英语:animatronics)重现。其被描述为是一种伏击性的掠食者,以小型恐龙和鱼类为食,像是太靠近水边的雷利诺龙。

相关

  • 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英语:Biophysics)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的物理特性。生物物理涵盖各级生物组织,从分子尺度到整个生物体和生态系统。它的研究范围有时会与生理学、生物
  • 结肠结肠,中国古称回肠,是大多数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在将固体废物排出体外前吸收水和盐。结肠中未吸收的废物也在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帮助下发酵。在食品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 脱氢酶脱氢酶(英语:dehydrogenase;在论文中也简称为DHO是一种以转移一个或多个氢化物(H-)到一个受体的形式氧化一个底物的酶,这些受体常为NAD+/NADP+或是一种黄素辅酶,例如黄素腺嘌呤二核
  • span class=nowrapDysub2/sub(SOsub4/sub)sub&g硫酸镝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Dy2(SO4)3。用硫酸溶解氧化镝,可以得到硫酸镝。
  • 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英语:Coriolis Force;简称科氏力)是一种惯性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此现象由法国著名数学家兼
  • 短歌短歌(たんか)是和歌的一种形式,五・七・五・七・七的五句体的歌体。短歌最早出现在记纪歌谣、《万叶集》初期的作品,之后广为流行。长歌、旋头歌衰退后,和歌专指短歌。在奈良时代
  • 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爵士,CSI,CIE,FRS(孟加拉语:জগদীশ চন্দ্র বসু、Jôgodish Chôndro Boshu,1858年11月30日-1937年11月23日)是一位孟加拉物理学家、生物学家、
  • 社会经济地位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 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埃里希·雷德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埃里希·约翰·阿尔伯特·雷德尔(德语:Erich Johann Albert Raeder,1876年4月24日-1960年11月6日),是纳粹德国的一名海军元帅,为继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后德国第
  • 铭安铭安(1828年-1911年),字鼎臣,谥文肃,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同治年间,任詹事府少詹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