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饥溺匾是一块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艋舺龙山寺内的匾额,悬挂于寺内正殿牌楼面右次间:126。此匾于同治丙寅年(1866年)仲春落款,由福建巡抚徐宗干所题。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发,此事件是台湾历时最久,军资耗费最多的一场民变。在戴潮春事件爆发期间,台湾中部一带的港口遭到戴军封锁,受波及区域内的的土地无法耕种农作物,因此,不管是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灾民,还是大量临时渡海来台平乱的官兵,都必须从中国福建接济粮食。
在同治甲子(1864年)、乙丑(1865年)年间,艋舺绅商频繁往来台湾、福建两地,跨海载运粮食,协助清军平乱,并在动乱结束后进行战后复苏工作。因往来福建、台湾两地,需要横渡十分凶险的黑水沟,因此,这些艋舺绅商都将海上平安的希望寄托于艋舺龙山寺内奉祀的观音佛祖和天上圣母。
在戴潮春事件平定之后,福建巡抚徐宗干为感谢神明庇祐,同时表达对艋舺绅商的肯定,于同治丙寅年(1866年)仲春,特别奉献“救援饥溺”和“泛舟利济”两块匾额赠与艋舺龙山寺,分别给予观音佛祖和天上圣母。
1951年出版的书《艋舺龙山寺全志》纪载,“救援饥溺”匾立于龙山寺之后殿,与“泛舟利济”匾比邻。而在1957年所出版的《台北市志稿》、1981年所出版的《台北市发展史》、1988年所出版的《台北市志》均沿用此说法。但1992年出版的《艋舺龙山寺调查研究》中纪载,救援饥溺匾位于正殿牌楼面右次间(大约在正殿左侧):126。
同治甲子、乙丑间,军糈民食多资赖各绅商协力招运,地方藉以安定,海舶往回,履历重洋,仰叨神佑,风顺澜恬,一律安平,同浂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