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羿语
✍ dations ◷ 2025-08-10 17:06:31 #羿语
羿语是侗台语系仡央语族的一种语言,羿人对它的汉语称呼为“乡谈”。贵州毕节的普宜区小河公社的何子秀是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后一个该语言的使用者,已经去世,但在1982年(何子秀当时已年近九十,年高耳聋)她重病时毕节地区及当时毕节县民委对她的羿人语进行了抢救性调查,记录下几百个基本词和一些简单句子。唐代以后,史书上就出现了对羿人的记述。据现有羿人族群的老人口传,他们是由明洪武年间从湖北孝感麻城一带调来镇守的兵士和当地羿人妇女通婚的后代。羿人自称gau¹³,接近普定新寨仡佬族自称qau¹³。当地民族称他们为“客”,彝族称他们为sa⁵⁵ phu³¹或ʂu⁵⁵ phu³¹,sa⁵⁵的意思是汉人,phu³¹的意思是仡佬,连起来就是汉仡佬,可以与羿人的口传历史相映证。但目前大多数羿人仍认同自己是汉族,未获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在仡佬语的声母体系内,没有复辅音,具有仡佬语鼻音声母可自作音节的一般特征。韵母体系属于仡佬语体系内,即韵母数量较少,没有辅音塞韵尾。羿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55,33,31,13。经过在大方普底仡佬语(属阿欧方言)和羿语中选取的650个常用词进行的对比,发现有对应关系的词151个,约占对比词数的23.22%,其中相同或基本相同的76个,占11.69%,无明显对应关系的449个,占76.78%,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羿语和仡佬语是同一个语群的语言。由于羿人所处的环境特殊,因此自创了许多无同源的词和吸收了很多其他语言的词汇。比如仡佬语诸方言差别很大,但10个数词基本相同或接近,而羿语只有一有对应关系,其余如二读作ni,借自古汉语。羿语难以说接近任何一种仡佬语方言,因为它身上同时具有几种仡佬语方言的某些特点。如:羿人自称gau¹³,接近普定新寨仡佬族自称qau¹³(稿方言区);吃”为tɕi,和仁怀及遵义的红仡佬人的说法相同(哈给方言区),其他词汇也有很多相同或类似;与织金桥上村仡佬语也有很多词相同(稿方言区)。在语法上,否定副词后置是仡佬语群诸语言重大的特点。而羿语做后状语的否定副词已经消失,只有前置的否定副词pu(不),这应该是近现代的汉语借词。否定副词前置与木佬语完全相同,这反映出羿语和木佬语在近代受汉语影响之深,语言衰落之快。在语法上,羿语还有一个仡央语群其他语言不具备的特点,即单数人称代词都分主格和宾格,不能互换。
相关
- 弧状云弧状云(arcus cloud),是一种罕见的云层。通常会形成于冷锋之前缘,一旦寒冷的气流扩展开来,会推升前方的暖空气,气流有时会沿着水平轴方向流动。弧状云又可分为卷轴云(Roll clouds)和
- 图形图形在数学上可以依靠不同的附加结构而形成不同的门类,按附加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依次分述如下:
- 灰化土灰化土(又称灰土)是具有灰化淀积层的一类酸性土壤,形成于北方针叶林地带。灰化淀积层是灰化土独有的一个诊断层,灰化淀积层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厚度≥2.5厘米,一般位于漂白层之下;由
- 原口类动物原口动物(学名:拉丁语:Protostomia),又名前口动物或旧口动物,有完整的消化道。胚胎时期的原口会发展为成体的口,而肛门则是另外形成的。蜕皮动物(Ecdysozoa)和螺旋动物(Spiralia)都属于
- 5.8S rRNA在分子生物学中,5.8S核糖体RNA(5.8S rRNA)是指一类非编码RNA。它是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大亚基的组成成分,在蛋白质转译中起重要作用。RNA聚合酶I(英语:RNA polymerase I)先转录出沉降
- 畜生畜生(梵语:Tiryagyoni),又称傍生(古字写作旁生)或横生(梵语:tiryañc;巴利语:tiracchāna;音译底栗车)、畜生道、傍生趣,为六道之一,指的是飞禽走兽、蜎蠕虫蚁等所有实存动物,亦包含龙等俱
- 克里默威廉·兰德尔·克里默爵士(Sir William Randal Cremer,1828年3月18日-1908年7月22日),英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曾任英国下议院议员、国际工人联合会(即第一国际)书记,1903年获诺贝尔和
- γ-羟基丁酸钠γ-羟基丁酸钠是一种羧酸盐,结构式为HOCH2CH2CH2COONa,它是吸湿性的白色晶体粉末,味咸,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γ-羟基丁酸。γ-羟基丁酸钠可由氢氧化钠和γ-丁内酯反应得
- 生存权生命权(Right to life),记于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无端剥夺人的生命,或者肆意对人施加恐吓、虐待和折磨,就是用一种非人权的待人方式。任由
- 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cubense E.F.Sm. (1910) Fusarium oxysporum var. cubense (E.F.Sm.) Wollenw. (1935) Fusarium oxysporum f. cubense (E.F.Sm.) W.C.Snyder & H.N.Hansen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