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胡斯尼·谭林

✍ dations ◷ 2025-08-27 07:35:33 #穆罕默德·胡斯尼·谭林

穆罕默德·胡斯尼·谭林(印尼语:Mohammad Husni Thamrin;1894年2月16日—1941年1月11日),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政治思想家,死后获追封为印度尼西亚民族英雄。

谭林出身自官宦世家(英语:Priyayi),祖父奥尔特(Ort)是英国人,在当地经营一家酒店。奥尔特过世后,他的儿子,也就是谭林的父亲——谭林·穆罕默德·塔布里(印尼语:Thamrin Mohd. Tabri)便由在土著法院担任检察官的爪哇族舅父养育成人,所以他就把舅父的本名当作父名。谭林的父亲也从政,在1906年去职前曾当上荷属东印度总督约翰·科尼利斯·凡德维克(英语:Johan Cornelis van der Wijck)之下,巴达维亚某区的区长(印度尼西亚语:Kawedanan),即是当地民政机关的二级官员。

谭林于1894年2月16日在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韦尔特夫雷登(今雅加达中区沙哇勿刹)出生,在巴达维亚威廉三世国王学校(印度尼西亚语:Koning Willem III School te Batavia)完成中学课程之后,曾经先后到县丞署(Kantor Kepatihan)、驻扎官府(Kantor Residen)和航运公司荷兰皇家邮船公司(英语:Koninklijke Paketvaart-Maatschappij)任职。他在1919年获任命为巴达维亚市议员之后曾经对市议会发挥重大的影响力,甚至因此获殖民政府擢升为副市长。不过,他在1927年当选荷属东印度人民议会(英语:Volksraad (Dutch East Indies))议员后不久却联合东印度群岛10个民族主义组织(英语:Indonesian National Awakening),组成民族党团(Fraksi Nasional),以集中力量在议会内抗衡反对印尼民族主义的祖国社(Vaderlandsche Club)。和后来成为大印度尼西亚党(Partai Indonesia Raya, Parindra)主席的拉登·苏托莫一样,谭林认为印尼人可以和荷兰殖民政府合作,并借此实现争取独立的目标。

谭林曾经以人民议会议员的身份和库苏蒙·乌托约(Kusumom Utoyo)前往苏门答腊东部,视察当地烟草种植园工人的工作情况。他们对工人被剥削的现象感到厌恶,在回程后谭林随即发表演讲,谴责这些种植园主。他还批评当局准许赌博活动和对触犯轻微罪行的人士施行体罚的作法。到了1935年,他还成为大印度尼西亚党的创党党员。

1938年苏托莫医生逝世后,谭林便成为大印度尼西亚党的副主席。他曾经在1939年一次人民议会会议上提出以“印尼”、“印尼的”和“印尼人”(Indonesia, Indonesisch, Indonesier)这些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字眼取代“荷属东印度”、“荷属东印度的”和“土著”(Nederlands Indie, Nederlands Indisch, Inlander)这种荷兰人使用的字眼。这项动议获得了人民议会大多数议员的支持,却被荷兰殖民当局否决。之后殖民政府便开始监视谭林的活动。不过令谭林感到非常困惑的是,官方却在1940年开始考虑采纳这项建议。

谭林在1939年联合大印度尼西亚党和当地另外七个民族主义组织,带头成立印度尼西亚政治联盟(英语:Indonesian Political Federation)(Gaboengan Politiek Indonesia, GAPI)。这个组织的宗旨是:争取印尼人的民族自决权、团结印尼民族、改行议会制,按照民主程序选出一个能够回应当地群众诉求的执政党,以及促使印尼人和荷兰人共同对抗法西斯主义。

谭林生前和东印度群岛日裔社群的关系很好,却在1941年1月6日被荷兰殖民政府以“和日本人串谋”为由软禁,并于五天后因病逝世。谭林身后安葬于雅加达中区卡勒特比瓦克公墓(英语:Karet Bivak Cemetery)。

以他命名的印尼事物包括位于雅加达中区的主干道——M·H·谭林路(英语:Jalan M.H. Thamrin)、位于雅加达东区,为智商高于120的学生而设的国立穆罕默德·胡斯尼·谭林资优中学(印度尼西亚语:SMA Negeri Unggulan Mohammad Husni Thamrin Jakarta),以及由谭林位于雅加达中区老巴刹克纳里街(Kenari)的故居改建而成,以他的生平为展览主题的博物馆。雅加达设有两座谭林雕像,一座是位于印尼国家纪念塔附近的谭林头像,另一座则是位于谭林博物馆前方的谭林全身像。2016年印度尼西亚银行发行的2,000印尼盾钞票也印有谭林的肖像。

印尼政府在1960年向他追授印度尼西亚民族英雄称号。

相关

  • 头衔头衔,又称衔称,是附着在一个人名当中,用以表达对该人物的敬仰或用以标志该人物所具备的某种身份、专业或学术资格。在不同的语言中,头衔在人名中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上会采用
  •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简称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是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设在台中市雾峰区光复新村的地震博物馆。全馆座落地震遗址之上,沿断层而建,以充满特色的建
  • 徐志平徐志平(1957年8月5日-),台湾的中国文学、台湾文学研究者和现代汉语文学创作者,客家人,博士,笔名思存,现在是国立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今桃园市杨梅区)瑞埔国民小学、仁美国民
  • 米格尔·米吉亚MLBNPBCPBL米吉亚M.M(Miguel A. Mejia,1988年1月19日-) ,为波多黎各的棒球选手之一,曾来台湾效力中华职棒的兄弟象、Lamigo桃猿。 1 叶竹轩 | 4 泰霸 | 5 米吉亚 | 7 郭永维 | 8
  • 小野裕二小野裕二(日语:小野 裕二/おの ゆうじ ,1992年12月22日-),日本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效力大阪飞脚。小野裕二在中学时期加入了横滨水手的少年梯队。2010年7月,作为青年队的球员被提
  • 约翰 (昂古莱姆伯爵)(奥尔良的)约翰(Jean d'Orléans, comte d'Angoulême;1399年6月26日-1467年4月30日)法国贵族,昂古莱姆伯爵及佩里格伯爵。奥尔良第二王朝的第一位公爵(瓦卢瓦的)路易一世与妻子瓦伦
  • 刘爱芝刘爱芝((1924年10月13日-2005年6月17日))中国山东寿光人,原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5年在山东渤海日报、大众日报任记者。解放战争时期,刘爱芝先后在安东日报、辽东日报、东北日报任记者、特派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爱芝同志从东北日报调到北京,先后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员、教研室主任。1959年调入《红旗》杂志社工作,1963年12月至1982年5月在甘肃日报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文革期间中断),1982年1
  • 宣统纪念邮票宣统纪念邮票是中国第二套以纪念为目的而发行的邮票。邮票全套共分三枚,面值各为贰分、参分与柒分。公元1908年,清德宗光绪帝驾崩,爱新觉罗·溥仪接位后改年号宣统。清政府为了表示纪念,特地以北京天坛祈年殿为主要图案,委请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采雕刻凹版方式精印一套邮票,于1909年发行。宣统纪念邮票依照邮政规定从清宣统2年8月28日(公元1910年10月1日)起停止对外贩售;并从民国3年4月1日(公元1914年4月1日)起宣告作废。
  • 作物残留作物残留是作物收获后遗留在农田中的各种生物质。这些残留物包括茎和杆、叶子和种子荚。对田间残留物进行良好管理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控制侵蚀。两种类型的农作物残留是:1.农田残留物2.加工残留物作物残留物可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利用:1.塑合板:最近的发展表明,在塑合板的制造中可能会使用作物残留物。 2.用于农艺实践:作为生产作物的基础(草莓种植)。或者用于蘑菇栽培。蘑菇栽培后的残留物可以作为堆肥和生物肥料应用的良好基质。3.生物肥料:大多数关于作物残留物经济价值的讨论都集中在其中养分的等效肥料成本上。尽管作物残茬同
  • 寒别站寒别站(日语:寒別駅/かんべつえき  */?)是位于北海道虻田郡俱知安町字寒别,日本国有铁道的胆振线车站(废站)。随着胆振线废除,车站在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废除。截至车站废除前,此站是地面车站,设有1面1线的单式站台。站台位于路轨东北边(俱知安方向的列车会开启右边乘降门)。此站没有设置转辙器。曾经此站设有2面2线的相对式站台,当时可进行列车会让。后来其中一条路轨在废除会让设备运用后,与站台一同被撤走。此站是无人车站。在有人车站时代还有车站大楼。车站大楼位于站内东北方,邻接东边站台。车站名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