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墨亚狮子

✍ dations ◷ 2025-11-10 06:19:02 #希腊神话生物,神话传说中的猫科动物,怪物,宙斯的后裔

涅墨亚狮子(希腊语:Λεον Νεμειο)希腊神话中的巨狮。它的皮坚逾金铁,刀枪不能入。“涅墨亚”三字源于它常年盘踞的涅墨亚(英语:Nemea)地方。该地一马平川,位于阿卡迪亚山脉东面。

现在的希腊地区并没有狮子栖息,然而亚洲狮亚种曾经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依据希罗多德所叙,这些狮子亚种的分布地区也包括了古希腊。乔治·夏勒认为,古希腊地区的狮子一直到公元前 100 年才灭绝消失。

《神谱》称涅墨亚狮子的父母为双头犬和客迈拉。而伪阿波罗多洛斯认为它由众妖之祖堤丰与厄客德娜所生。古罗马学者伊良(Aelian)博通动物学。他转引了古希腊克里特岛先知伊壁门尼特(Epiminides)的一句话,说月神塞勒涅(Selene)惊惧战栗,将涅墨亚狮子抖落人间。类似的神话也将狮子说为宙斯和塞勒涅的后代。

它的外貌与一般狮子无异,但体型更为巨硕。它最大的特点便是一身厚皮,刀箭不能入。性格尤其凶残贪暴,食人无数。特莱托斯(Tretos)、阿匹萨斯(Apesas)和涅墨亚三个地方都受到它的侵害。

杀死涅墨亚狮子是海克力斯十二项伟绩的头一件。而根据《神谱》,天后赫拉豢养此狮日久,正是要对付赫剌克勒斯的。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托斯(Theocritus)记载搏狮的过程最为详尽:欧律斯透斯请海克力斯除掉这戕害人民的恶兽,并带回狮皮为证。英雄背起弓箭,又用橄榄木制成一棍,旋即出发,经过半日,终于在山中发现巢穴。他隐身树丛后,待狮子归来时,趁其不备,朝它左胁射了一箭。哪知箭头弹了开去,无法透入狮皮分毫。他又发一矢,正中胸口,却同样无功。此时狮子已发现英雄行藏,扑上前来。赫剌克勒斯以木棍猛击其头,棍应声而裂。狮子头皮虽未破,但震荡之下也立足不稳,晕眩倒地。于是英雄抛下弓箭,以双臂扼住狮颈,渐渐将整个狮身举了起来。恶兽终于窒息而亡。

海克力斯想剥下狮皮,可没有神兵利刃难以下手。苦思良久,忽然灵光一现,如有神助般想出妙法。遂以狮爪自切其皮,得奏全功。从此他以狮皮为甲,狮头为盔,在其后诸场恶战中得到不少助力。或说雅典娜化为老妪,指点英雄用狮爪剥皮。他披上狮皮后形象威猛,吓得欧律斯透斯躲到铜罐中,只敢通过传令官与其对话。古希腊的陶绘上多有海克力斯着狮皮的形象,狮皮和橄榄木棒成了海克力斯的形象标志:狮头的上下颚仿佛头盔的面罩,狮爪合到胸前护住心口,整块皮就像一件斗篷。但据欧里庇得斯所言,海克力斯十八岁时曾在宙斯的树林里杀死一头狮子,并将其皮披于身上。因而有的学者认为画像中的狮皮未必出自涅墨亚狮子。

据其它典籍,巨蟒曾帮助海克力斯杀死狮子。这条蟒蛇乃地母所生,还伴随英雄来到底比斯,盘踞在帐篷里。

另有一说:英雄在搏斗中被狮子咬去一指,而专为该指建了坟墓。墓中立有石狮像,以示渊源。从此古希腊坟墓中便多见石狮。

据古罗马学者所述,海克力斯是用胸口将狮子碾死的。

保萨尼阿斯(Pausanias)提到奥林匹亚有两个英雄少年时的雕像,均呈裸体。其中之一弯弓搭箭,瞄准涅墨亚狮子。由此或可推测海克力斯弑狮时年纪尚幼。

古典时代的很多传说中,海克力斯除了弓箭棍棒,还带了铜剑。当然这剑依然攻不进狮子毛皮。

还有一种版本:英雄出发前,曾在克里欧尼(Cleonae)待了段日子,住在一个穷工匠莫洛克斯(Molorchus)家中。工匠说要为他的猎狮行动祭祀一番。海克力斯让他等三十天。如到时自己顺利归来,便祭祀宙斯。假若命丧狮口,就把牲物献给他的英灵。果然三十天后,英雄凯旋,二人便一起向宙斯献祭。

许癸努斯(Hyginus)认为涅墨亚狮子死后,上升天穹,化为狮子座。

相关

  • 地质学地质学(法语、德语:Geologie;英语:Geology;拉丁语、西班牙语:Geologia;源于希腊语 γῆ 和 λoγία)是对地球的起源探讨压力与时间、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
  • 心搏骤停心脏停止(Cardiac arrest)或称为心搏停止,是心脏因不能够有效收缩,而导致血液循环停止的现象,症状包含丧失意识(英语:Unconsciousness)、呼吸异常或中止(英语:respiratory arrest),有些
  • 神经脉冲动作电位(英文:action potential),指的是静止膜电位状态的细胞膜受到适当刺激而产生的,短暂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电位搏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被称为兴奋性,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如
  • 基努·里维斯基努·查尔斯·里维斯(英语:Keanu Charles Reeves,/kiˈɑːnuː/,kee-AH-noo;1964年9月2日-)是一位加拿大的男演员、导演、制片人和音乐家。出演过较有名的电影作品有《阿比和阿弟
  • 路易斯·雷梅克思路易斯・雷梅克思 (Louis Raemaekers) (1869年4月6日-1956年7月26日) 生于鲁尔蒙德,逝世于斯赫弗宁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阿姆斯特丹电讯报工作的荷兰画家及漫画家,他因为反德
  • 露丝拉娜·寇舒诺娃露丝拉娜·寇舒诺娃(俄语:Руслана Коршунова,英语:Ruslana Korshunova,1987年7月2日-2008年6月28日),生于苏联时期阿拉木图市,已故俄罗斯裔超级名模。天然栗色柔顺长
  • 三一学院 (都柏林)都柏林圣三一大学 (英语:Trinity College Dublin, The University of Dublin;爱尔兰语:Ollscoil Átha Cliath)成立于1592年,正式名称为(都柏林附近伊丽莎白女王神圣和不可分割的三
  • 工党 (爱尔兰)工党(爱尔兰语:Páirtí an Lucht Oibre)是爱尔兰的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1912年,詹姆斯·康诺利、詹姆斯·拉金和William X. O'Brien于蒂珀雷里郡的克郎莫尔创建,当时是作为爱
  • 两种文化《两种文化》(英语:),是英国科学家和小说家C·P·斯诺,于1959年在剑桥大学瑞德讲座(英语:Rede Lecture)第一部分的标题。它的论点是“整个西方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被名义上分成两种
  • 台中市立后综高级中学台中市立后综高级中学,简称后综高中,为台湾台中市后里区内的市立完全中学,亦是后里区内唯一一所高级中学。1935年创校时为后里农业公民学校。后综高中于2000年改制为完全中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