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一号

✍ dations ◷ 2025-10-17 11:07:35 #中国考古遗址,中国沉船,明朝文物,汕头历史,南澳县

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2009年9月25日改称南澳一号。它是一艘明朝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由于1987年在南海海域发现了南海一号,而被命名了“南海二号”。它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船上装载的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估计整船将有万件以上瓷器。现在南海二号沉没于邻近半潮礁(俗称“三点金”)27米深的海底。

计划赶在2010年台风来临之前的4、5、6月,将选择在海底作为直接的考古现场,对“南澳一号”进行清理发掘打捞文物。之后再考虑整体打捞船体,方案有三:一是用沉箱整体罩住打捞;二是将船体分拆打捞;三是将船体用特种胶水粘牢后托出水面。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4月9日开始对南澳一号重新打捞文物。

文物基本上为漳州市平和窑克拉克瓷的瓷器,此外还有景德镇产的彩釉瓷器以及金属器等。瓷器的主要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此外还有釉陶罐、铁锅、铜钱、铜板以及锡壶等。在出水瓷器的纹饰中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图案以及汉字。如用莲花代表“廉政”的“廉”,用鹿代表仕途的“禄”。纹饰中同时还有绶带鸟、十八学士登瀛州、米芾拜石的典故等。数量最多的青花大盘直径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麒麟、牡丹、仕女、书生与花草等。

漳州窑青花缠枝花卉纹盖盅,明,南澳一号出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明朝万历年间官府是严禁民间将铜料销往海外的,故有专家推测,铜材的发现或多或少佐证了“南澳一号”是一艘走私船的猜想。

有专家推测这或是一艘从漳州月港出发驶往东南亚的商船。出水的两个佛教用品的喇叭口细颈葫芦身瓶子是重要的参考佐证之一,毕竟东南亚国家多信佛。而且南澳一号出水了大量的汉字装饰瓷器,更加说明应该是驶往受汉文化影响的区域。

泉州市惠安县政协文史委负责人张国琳根据年代、地点、航线、货物以及身份这五点来推测这可能是属于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商集团首领李旦的商船。

5月14日出水的一枚疑似曾经镶嵌着宝石的戒指,从该枚“戒指”的造型以及环状的粗细程度来看,似乎为女性所佩戴的戒指可能性较高。

相关

  • 颗粒物悬浮颗粒或称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particulates),泛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颗粒微小甚至肉眼难以辨识但
  • 古典拉丁语古典拉丁语(古典拉丁语:LINGVA LATINA;拉丁语:Latina Classica)为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与标准语,盛行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在古典拉丁语,C和G总是发 和 的音,和现代的罗曼语族
  • 角膜刮伤角膜刮伤(英语:Corneal abrasion)系指眼睛的角膜表面的刮伤,症状包含疼痛、红肿、光敏感、眼睛内有异物感。大多数的人在三天内可完全康复。角膜刮伤的大部分病例,是因为以手指戴
  • 工部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工部尚书。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也设有工部,其长官为工部尚书。至朝鲜王朝时期,改称工曹,长官改称工曹判书。受中国文化影
  • 金牛座金牛座(拉丁语:Taurus,天文符号:♉)黄道带星座之一,面积797.25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1.933%,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十七。金牛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98颗,最亮星为毕宿五(金牛座α),
  • 滨鼠科滨鼠科(学名:Bathyergidae)是啮齿目下的一科,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地。非常适应地下生活,门齿大而突出在嘴唇之前,可作为挖洞的辅助工具,身体圆柱形,四肢和为均短,视力退化,没
  • 孟加拉狐(V. bengalensis)Canis kokreeCanis rufescensCanis indicusVulpes xanthura孟加拉狐(学名:Vulpes bengalensis)又名印度狐,是印度次大陆特有的狐狸,分布在喜玛拉雅山山脚及尼泊尔至印度南部,及由
  • 哥伦布 (消歧义)哥伦布(意大利语:Colombo,热拿亚语:Corombo,西班牙语:Colón),可以指:
  • 电子纸电子纸,简称ePaper,是显示器技术,重点在于模仿以在纸上印刷、书写的视觉观感,而耗电量极小。不同于一般的平板显示器以发光达成显示功能,电子纸如同普通纸一样,依靠环境光照亮,所以
  • 新泽西州州旗新泽西州州旗以黄牛皮色为底,中央为该州州徽。州徽中的盾牌两侧分别为象征自由与农业的女神,其下方的缎带则写有美国独立的1776年以及“自由与繁荣”(英语:Liberty and Prosp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