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基努斯

✍ dations ◷ 2025-04-03 10:54:29 #1世纪出生,45年逝世,1世纪基督教殉道圣人,新约圣经中的人,被处决者

朗基努斯(Longinus,?-45年),是命名于中世纪及现代基督宗教传说中,耶稣受十字架刑后,为确定耶稣是否已经受刑而死,因而用一枝长矛戳刺耶稣的侧腹位置的罗马帝国士兵。由于长矛沾上了耶稣的血液,被一些基督徒视为圣物,长矛亦以物主朗基努斯之名命名为朗基努斯枪。

福音书并未记载这名罗马士兵的名字。传说表述这名罗马士兵称为朗基努斯。传说进一步描述他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记载的十字架前之百夫长(罗马军队的军长),见证:“这个人真是上帝的儿子!”“这个人真是义人!”自此之后,他成为了一名基督徒,被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传统基督教教派视为圣人。

福音书并未记载这名罗马士兵的名字,“朗基努斯”之名出自经外书《彼拉多行传》的补遗伪典《彼拉多福音》中。朗基努斯并非一开始便是圣人,早期传说中,公元4世纪发现伪典《希律王致彼拉多之信》表示,朗基努斯因为戳刺耶稣的侧腹而遭受上帝惩罚,他被安置在山洞内,一到夜晚就被狮子咬噬,直至天亮,他的伤亦会立即痊愈,周而复始,直到时间尽头。其后传说变化了,朗基努斯皈依基督教,但英国研究圣人学者萨宾·霸菱-古尔德观察:“朗基努斯这个名字,在715年君士坦丁堡牧首杰曼努斯一世时代之前的希腊不见经传,主要取自西方经外书《彼拉多福音》。这些不是可靠文献证明他是殉道圣人。”然而,传说线索说明朗基努斯出生于萨谟奈地区的小镇兰恰诺中,即现代意大利中部的阿布鲁佐地区,亦有说法他出生在卡帕多西亚。

传说朗基努斯原是犹太地的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手下得力的百夫长,患了严重眼疾,他负责确定耶稣是否已经因刑而死,当长矛戳刺耶稣的侧腹位置时,血水沿着长矛流到他手上,然后他用沾血的手抹向自己的眼睛,他的眼睛立即痊愈,而且有了治疗眼疾的能力,惊叹:“这个人真是上帝的儿子!”耶稣死后的种种异像使他离开军队皈依基督教,在使徒的教导下成为一位修士,在往后的38年在卡帕多西亚和该撒利亚(现土耳其开塞利)传教,最后自然逝世。

但另一种说法表示,朗基努斯因信仰而被异教祭师隶捕,祭师强迫他为偶像献祭,他厉言拒绝,并和祭师理论,愤怒的祭师将他之牙齿和舌头打断。但是朗基努斯仍奇迹般继续清楚说话,并破坏祭师面前的几个偶像,魔鬼由偶像窜出,入侵祭师和他的追随者,朗基努斯驱逐魔鬼,令祭师的追随者和整个城市的人民转信基督教。祭师逐渐变瞎,失去所有追随者,又怕太多人转信因而令当权者摧毁整个城市,祭师要求朗基努斯停止传教不果,将之斩首之际,他的血溅上祭师的眼睛,使祭师回复光明,后来祭师亦转信基督教。

朗基努斯(Longinus)大概拉丁化希腊字Longche(λόγχη),这字用于《约翰福音》19:34,意为矛。首次出现在586年,佛罗伦斯劳伦森图书馆馆藏叙利亚拉布喇福音书泥金装饰手抄本中,十字架旁持矛士兵图像上,同时有希腊字横写书信记载。那枝矛就是为人所知的圣矛,或称更后期的名字命运之矛,6世纪时开始为耶路撒冷的圣物,虽然当时仍没有用到无名百夫长“朗基努斯”命名,但在圣杯传说中已有相当地位。在一些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例如,《黄金传奇》,触摸矛头耶稣的血可以治愈盲眼。

朗基努斯的遗骸,共两次被找寻和失落。第一次在1304年于曼图亚发现,连带沾上了耶稣的血之圣矛。当时的发现补充了朗基努斯传说,表示他将耶稣的遗体解下十字架,并协助清洗。因圣杯传说影响,接着的13世纪朗基努斯遗骸和圣矛受到博洛尼亚相当重视,两者被博纳科尔西家族持有,送到曼图亚圣安德烈亚大教堂作圣体圣事之用。

遗骸和圣矛分散到布拉格与及其他地方,1492年圣矛送到梵蒂冈圣奥古斯丁教堂,但撒丁岛宣称他们拥有遗骸,而希腊则表示朗基努斯的遗骸一直埋葬在他殉难的地方卡帕多西亚。

在天主教、东正教、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朗基努斯通常以殉道者的身份被崇拜。朗基努斯列入罗马殉道圣人录,却没有提到他殉难的过程,仅仅表示:“在耶路撒冷有圣朗基努斯的纪念活动,他用长矛戳刺十字架上耶稣的侧腹。”天主教朗基努斯瞻礼日在3月15日、东正教瞻礼日在10月16日、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瞻礼日在10月22日。

由贝尼尼雕塑的圣朗基努斯像,是他四个雕塑的圣人像系列之一,位于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中,命运之矛的破片亦在此地收藏。

朗基努斯传说,在现代影视之中仍有相当关注,欧文·皮切尔1939年电影《大诫律》之中,阿尔伯特·德科饰演一名罗马军官为犹大山地的税官护航,他后来因为各各他的经历而成为基督徒。而乔治·史蒂文斯1965年电影《万世流芳》,由尊·荣友情客串朗基努斯,明确表示朗基努斯在各各他说出:“这个人真是义人!”

相关

  • 1848年革命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英语:Spring of Nations)或人民之春(英语:Springtime of the Peoples),是在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武装革命。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可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名词委,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政府机构。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
  • 地球 (消歧义)地球(Earth),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除此之外,地球还可以指:
  • 阿特兰大阿特兰大可指:
  • 加兰市加兰 (Garland, Texas)是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大部分土地位于达拉斯县,部分伸入科林县和罗克沃尔县。面积147.9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217,963人。1850年开埠,1874年
  • 米萨埃尔·帕斯特拉纳·博雷罗米萨埃尔·帕斯特拉纳·博雷罗(西班牙语:Misael Pastrana Borrero,1923年11月13日-1997年8月21日), 哥伦比亚保守党政治家和哥伦比亚总统(1970年-1974年)。夫人(Maria Cristina Ar
  • 加布里埃尔 (比利时)国王陛下 王后陛下阿尔贝二世国王陛下 保拉王后陛下莉亚王妃殿下 玛丽-克莉丝汀公主殿下 玛丽-伊丝梅拉达公主殿下加布里埃尔·博杜安·查里·马里(Gabriel Baudouin Charles
  • 陈恭禄陈恭禄(1900年-1966年10月8日),江苏丹徒(今为镇江市丹徒区)高资镇人。早年受业于青州知府鲍心增。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由化学而农科,后又入
  • 拉克米妮·达维·埃兰德尔拉克米妮·达维·埃兰德尔(英语:Rukmini Devi Arundale,1904年2月29日-1986年2月24日)是一位一位舞蹈家、编舞者,致力于婆罗多舞的保护。同时担任印度动物福利委员会主席。1952年
  • 约阿尼纳的阿里帕夏台佩莱纳的阿里帕夏(土耳其语:Tepedelenli Ali Paşa,阿尔巴尼亚语:Ali Pashë Tepelena,希腊语:Αλή Πασάς Τεπελενλής,1741年-1822年1月24日),又名约阿尼纳的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