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毘婆沙论
✍ dations ◷ 2025-05-15 15:19:11 #大毘婆沙论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梵语: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称《阿毘达磨发智大毘婆沙论》、《大毗婆沙论》、《鞞婆沙论》,佛教论书。佛教学者认为它约在公元150年前后,在迦湿弥罗国(今喀什米尔)编著而成。迦湿弥罗的论师,尊奉《大毘婆沙论》,被称为毘婆沙宗,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毘婆沙论》也因此成为说一切有部的最高论书。毘婆沙(梵语:vibhāṣā),是一种佛教注释书名称,主要用于对阿毘达摩论书的注解。《大毘婆沙论》主要是《发智论》的注解书,故称毘婆沙。《大毘婆沙论》的正确集成时间不详,汉传佛教最早的传说,是由尸陀槃尼尊者、达悉尊者和鞞罗尼尊者三人造《毘婆沙论》。印顺法师认为,其中的鞞罗尼,又作韦罗或比罗(Vīla),可能是马鸣弟子,与马鸣年代相近。真谛传说,《大毘婆沙论》是由迦多衍尼子解释,众人共同集结,再由马鸣负责主要撰文。《大毘婆沙论》,是由公元2世纪时的犍陀罗国迦腻色迦王资助,说一切有部五百阿罗汉广释《发智身论》的最高论书。还有说是佛陀驮娑论师制《大毗婆沙论》。藏传佛教认为,这本论书是由喀什米尔(唐译迦湿弥罗)地区的阿毘达摩论师所集体编著。《大毘婆沙论》的编成时间,现今有许多不同看法,木村泰贤与印顺法师认为,《大毘婆沙论》应在迦腻色迦王之后,龙树之前编成,约在公元150年前后。而且其编写曾有多个不同版本。汉传中,有三个版本的毘婆沙论:唐玄奘于公元656年译,二百卷。1940年代,法尊法师将其译成藏文。异译本有公元427年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共100卷存60卷),玄奘所译版本比二百年前的版本有所增改,比如说一切有部的“实有法我”,在北凉版本中为“计假名我”。日本学者西义雄、桝田善夫主张,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与北凉浮陀跋摩译《阿毘昙毘婆沙论》,两书来自不同传承。玄奘译本属于迦湿弥罗正统传承,而北凉译本则来自于非迦湿弥罗正统派的传承。周含柔在比较三个译本之后,认为14卷本《鞞婆沙论》是《大毘婆沙论》的注释书,注解其论母的四十二章十门,其根据的是一更古老版本的失传《大毘婆沙论》。世亲著《俱舍论》对大毗婆沙论进行了总结,并以经量部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关
- 透镜本条目介绍的是光学设备,其他领域的透镜不在此处讨论。透镜是一种将光线聚合或分散的设备,通常是由一片玻璃构成,但用于其他电磁辐射的类似设备通常也称为透镜,例如:由石蜡制成的
- 木糖木糖(化学式:C5H10O5)是一种戊醛糖,为白色细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和温热乙醇,不溶于乙醚,有还原性、右旋光性和变旋现象,
- 洛美洛美(法语:Lomé),濒临几内亚湾,是多哥首都,也是该国主要港口,多哥行政和工业中心。市区人口837,437,总人口1,570,283(2012年)。洛美最早在18世纪是一个埃维族的城镇,后来由德国于1897
- 奥斯河坐标:44°07′15″N 00°16′49″E / 44.12083°N 0.28028°E / 44.12083; 0.28028奥斯河是法国的河流,位于该国西南部,属于热利斯河的右支流,河道全长120公里,发源自贝尔纳代特
- 妄想性障碍妄想症(英语:Delusional disorder),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对于妄想症的概念,曾使用偏执狂一词。现
- 第二水俣病第二水俣病是1965年确认的四大公害病之一。因与熊本县的水俣病症状相同,而得此名。因发生在新潟县阿贺野川下流,因此又名“新潟水俣病”及“阿贺野川有机水银中毒”。水俣病早
- 硫喷妥钠硫喷妥钠(sodium thiopental或Sodium Pentothal)又称戊硫代巴比妥,是巴比妥酸盐类药物。是一种快速起效的短效全身麻醉剂。硫喷妥钠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
- 卫星电话卫星电话,全称为携带式卫星通信系统,是移动电话的一种。但其与普通的移动电话不同,卫星电话并不透过地面所设的基地台与电信网络连接,而是直接与天上的通信卫星通信。根据系统构
- 过度警觉过度警觉(英语:hypervigilance)是指经常表现为警惕地扫视周围环境以寻找危险迹象的过分警觉状态。常见于偏执型人格、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父母虐待或忽视的儿童,以及使用某些类型
- 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是分析化学中一种以分析物固体质量为基础来测量的定量测定方法。测量水样中的固体悬浮物即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过滤一已知体积的水并收集其固体物质后秤重。在大部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