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濠涌
✍ dations ◷ 2025-11-09 20:39:12 #东濠涌
东濠涌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其发源于白云山下的麓湖,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在江湾大酒店(粤文:廣信江灣新城大酒店)旁注入珠江,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11.1平方公里。现时,东濠涌上面建有东濠涌高架路,以疏导广州市中心的南北交通压力。历史上的东濠涌是珠江的一条天然支流,它发源自白云山的甘溪、文溪,止于今天的法政路附近。涌宽水深,可以通舟船,明朝时仍然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其水质良好,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近代,由于白云山森林破坏,致使甘溪、文溪水源逐渐干枯。特别是近年东濠涌流域的城市化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使其水质污染。河涌淤积,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河涌两岸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开窗户。2010年6月,东濠涌1.89公里明涌段的综合整治完毕,工程的包干费为10.38亿元,拆迁费用占大部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再实施雨污分流一期工程,包括东濠涌主涌流域及孖鱼岗涌环市路以南片区;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春节前,实施东濠涌中北段征地拆迁工作;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实施中北段两侧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景观绿化、道路交通改造;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实施雨污分流二期工程。经整治后的东濠涌环境大为改善,岸边也建有东濠涌博物馆,是由涌边上两座民国建筑改建而成,用以展示政府的治水成果。整理东濠下游碑记为广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公布时间为2002年7月,历史年代为民国。今日文氏石碑仍在越秀桥西侧,惟碑文中“市长刘公纪文”、“工务局局长文树声”在“文革”时被人凿去。整理东濠下游碑记碑文全文如下:小东门桥位于越秀区越秀南路三角市,横跨东濠涌。始建于宋代,最早由巨石搭建,时称东高桥,明代改称永安桥。民国25年(1936),改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式桥,更名为小东门桥。阴刻“小东门桥”字为文树生题。为广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其他,公布时间为2008年12月。坐标:23°7′21.58″N 113°16′25.20″E / 23.1226611°N 113.2736667°E / 23.1226611; 113.2736667
相关
- 黏液囊炎黏液囊炎(Bursitis),或称滑液囊炎、滑囊炎,是黏液囊的炎症。人体有超过150个黏液囊,常位于肌肉、肌腱、骨骼之间。黏液囊炎典型的症状是红、肿、压痛,常见原因为外伤、过度使用、
- 醋酸钠乙酸钠(英语:Sodium acetate,化学式:CH3COONa),又名醋酸钠,晶体有无水和三水合物两种形式。无水醋酸钠(CH3COONa)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粉末,比重1.528,熔点324℃,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水溶液
- 清晰点清晰点(英语:clearing point)是液晶态物质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即液晶态可存在的最高温度。该过程中液晶与液态共存,若持续加热,则液晶态会持续转变为液态,则失去液晶的光学性质从光
- 陈晓亚陈晓亚(1955年8月-),江苏扬州人,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于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学系。此后赴英国留学,1985年在雷丁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Reading)获博士学位。 1
- 微处理器印刷电路板通过:微处理器(英语:Microprocessor,缩写:µP或uP)是可编程特殊集成电路。一种处理器,其所有组件小型化至一块或数块集成电路内。一种集成电路,可在其一端或多端接受编码
- 加拿大女王加拿大君主是立宪君主,是西敏制议会民主制度在加拿大的体现,为加拿大国家元首。现任君主是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于1952年2月6日即位。加拿大君主除了统治加拿大外,也是另外15个英联
- 3-羟基异丁酸3-羟基异丁酸 (英语:3-Hydroxyisobutyric acid,或者3-羟基-2甲基丙酸 英语:3-hydroxy-2-methylpropanoic acid)是一种缬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这是一个有两个对映异构体的手性化合
- 龈后齿龈后音(Postalveolar consonant、齿龈后辅音)为舌叶(lamina)接近或接触齿龈脊(英语:alveolar ridge)(齿槽堤/齿槽脊)部所发出之辅音。比如英语中的硬颚齿龈辅音(英语:Palato-alveolar
- 会党会党是清朝统治时期,清廷对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结社的一些秘密团体的统称。清朝统治时期,民间多以秘密结社方式组织反清斗争,因此清朝对会党予以严厉镇压。在《清律》中专门
- 渡来人渡来人广义而言是古倭国(日本的旧称)对朝鲜、中国、越南等亚洲大陆海外移民的称号,约4至7世纪从外地迁移到倭国的人口被考古学者称为“渡来人”,不过主要仍是代称由东亚迁徙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