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濠涌

✍ dations ◷ 2025-11-21 00:56:22 #东濠涌
东濠涌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其发源于白云山下的麓湖,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在江湾大酒店(粤文:廣信江灣新城大酒店)旁注入珠江,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11.1平方公里。现时,东濠涌上面建有东濠涌高架路,以疏导广州市中心的南北交通压力。历史上的东濠涌是珠江的一条天然支流,它发源自白云山的甘溪、文溪,止于今天的法政路附近。涌宽水深,可以通舟船,明朝时仍然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其水质良好,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近代,由于白云山森林破坏,致使甘溪、文溪水源逐渐干枯。特别是近年东濠涌流域的城市化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使其水质污染。河涌淤积,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河涌两岸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开窗户。2010年6月,东濠涌1.89公里明涌段的综合整治完毕,工程的包干费为10.38亿元,拆迁费用占大部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再实施雨污分流一期工程,包括东濠涌主涌流域及孖鱼岗涌环市路以南片区;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春节前,实施东濠涌中北段征地拆迁工作;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实施中北段两侧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景观绿化、道路交通改造;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实施雨污分流二期工程。经整治后的东濠涌环境大为改善,岸边也建有东濠涌博物馆,是由涌边上两座民国建筑改建而成,用以展示政府的治水成果。整理东濠下游碑记为广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公布时间为2002年7月,历史年代为民国。今日文氏石碑仍在越秀桥西侧,惟碑文中“市长刘公纪文”、“工务局局长文树声”在“文革”时被人凿去。整理东濠下游碑记碑文全文如下:小东门桥位于越秀区越秀南路三角市,横跨东濠涌。始建于宋代,最早由巨石搭建,时称东高桥,明代改称永安桥。民国25年(1936),改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式桥,更名为小东门桥。阴刻“小东门桥”字为文树生题。为广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其他,公布时间为2008年12月。坐标:23°7′21.58″N 113°16′25.20″E / 23.1226611°N 113.2736667°E / 23.1226611; 113.2736667

相关

  • 胎毛毫毛或称胎毛是一种只有婴儿才有的体毛,它的功能与头发类似,但在婴孩八个月时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毫毛有此特性,故有家长把孩子带到订做毛笔的地方,把毫毛刮下制成毛笔,作为送给孩子
  • 性交体位行房姿势、性姿势、性体位或性交体位,泛指参与性行为者所采行的姿势。《红楼梦》第23回中贾琏要求王熙凤改变一些新奇的姿势,“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
  • 威廉·伦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1月8日,时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的他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观察到放在射
  • 微管蛋白微管蛋白(英语:Tubulin)是一类含有多个成员的蛋白质家族。其最常见的成员是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它们是组成微管的主要成分。微管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所形成的二聚
  • 第四产业第四产业(英语:Quaternary sector of the economy),是概念性产品的相关行业。由于概念性产品的生产过程很难釐定,因此相关行业有时会被归类成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外
  • DNA运算DNA运算(DNA computing,或译DNA计算)是一种电脑运算形式,利用DNA、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原理,而非传统上以硅为基础的电脑技术。DNA运算,或更广泛的说,分子运算,是一个新出现的交
  • UN (消歧义)UN通常指联合国,一个国际组织。UN也可以指:
  • 约翰·威廉斯约翰·克里斯托弗·威廉斯(John Christopher Williams,1941年4月24日-),当代著名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他同时还参与合作众多通俗音乐的演出。他也是一位作曲家和编曲家。约翰·威廉
  • 离心率在天文动力学,架构在标准假说下的任何轨道都必须是圆锥切面的形状。圆锥切面的离心率,轨道离心率是定义轨道形状的重要参数,而且定义了绝对的形状。离心率可以解释为形状从圆形
  • 急性放射病急性辐射综合症,也被称为辐射中毒或辐射病(英文缩写ARS),是一种患者在24小时内暴露于大剂量的游离辐射下导致的症候群,症状可持续多达数个月。 本术语意指急性医疗问题,而不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