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束理论

✍ dations ◷ 2025-08-25 10:18:25 #丛束理论

丛束理论,由18世纪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对于本体论有关客体在其中一个对象的理论比喻,主张“客体”只是属性和关系的组合。

根据丛束理论,对象由其属性组成,仅此而已。因此,如果没有属性的对象,就不能假想这样的对象。例如,当我们想到一个苹果时,就会想到它的特质:红色、圆形、是一种水果等等。除了这些特性外,没有其他东西。苹果也不过是其特性的组合。

丛束理论的普遍理由是难以构想或描述一个物体,同时又不构想或描述其属性,尤其是在英美传统的现今哲学家中。

该理论认为,人们无法设想一个没有任何属性的特定事物,这与物质理论相反。约翰·洛克( John Locke)在描述一种物质本身时,除了其性质之外,还谈到了细节概念上的困难: “某样东西,我们原本不知道是什么。然后我们对它有了一个想法,我们便给它起了一个通用的名称,这只不过是我们发现存在那些物质的假定。

对象的属性界定可能会使这种论点复杂化。但是,该论点得出的结论是,对于细节的概念都是属性而已。这些属性都会成为物体的唯一概念,因此证明了丛束理论是合理的。

丛束理论认为,把一切属性束缚在一起。但是该理论并没有描述到它们如何捆绑在一起。例如,丛束理论把苹果视为红色、多汁。但缺乏基本物质。苹果在这情况下只属于一种性质。 休谟在他的作品中亦运用了这理论来解说人格同一性:“我可以把人格描述为不过是捆绑在一起或不同观念的属性,彼此不断地交替、并且不断地变化。”

批评者质疑捆绑理论如何解释属性的共相(这些属性之间的统一性关系)而没有潜在的实质物体。批评者还质疑,如果没有两个既定的特性都存在于同一物体中,那么如何确定它们是同一物体。

传统的丛束理论把不同的属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定义一个对象因此,不同的属性组合产生了不同的对象。例如,红色和多汁可能会在其他的情况出现,因为它们可以在不同的组合产生出一系列的属性,由此,便会产生出“看起来像苹果”的情况。

相比之下,物质理论提出这些属性是一起发现的,因为它是本身具有这些属性,从而解释了属性的存在。在物质理论中,物质是其中具有属性的事物。例如,红色和多汁是因为红色和多汁是在苹果本身当中。

丛束物质理论解释了物质的普遍性。具体来说,它坚持认为物体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因此,而不是通过事物或任何其他非经验的基础层来确定因此,物质的丛束理论跟物质理论仍然是不同的。

佛教中观学派哲学家月称使用物体的整体性来证明所谓的七重推理缺乏本质。在他的作品《入中论》 (梵文: )中,他提出:

is like a cart, which is not other than its parts, not non-other, and does not possess them. It is not within its parts, and its parts are not within it. It is not the mere collection, and it is not the shape.

他解释了这七个断言中的每一个的含义,但在随后的评论中亦简要地作出解释:当仔细分析时,发现本质并不存在,而是仅通过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不受其约束,因此需仔细检查以寻找其中的本质。

在早期的佛教中,佛教对于自我有着另一种观点,佛教对于本质是一种疏远论。根据这种理解,不能将自我简化为丛束,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回答自我的概念。因此,必须消除自我的观念。

相关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英语: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缩写为CASS),简称社科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
  • 名山道教名山指被道教作为圣地(洞天福地)的山峰或山脉,例如中国的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和青城山被称为四大道教名山。中国四处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道源圣城
  • 酸酯.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丰富海丰富海(拉丁语:Mare Fecunditatis,又译丰饶海、丰海)是月球上一座直径909公里的月海,位于月球的东南部。丰富海盆地形成于前酒海纪,月海周围的地质生成于酒海纪,而月海自身地质却属
  • 22/7 (企划)22/7(日语:ナナブンノニジュウニ)是由秋元康与Sony Music Records以及Aniplex合作组成的2.5次元虚拟声优偶像。以“数字偶像团体”、“超越次元的偶像”为主旨,2016年10月17日发
  • 里约狂欢节里约狂欢节(葡萄牙语:Carnaval do Rio de Janeiro)是每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在大斋期之前举行的节日,里约狂欢节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每天有200万人上街。1723年,里约热内卢举
  • 上海地理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正当中国海岸线中心点,守长江口。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全市南北最长处约120公
  • 铁底河铁底河,位于河南省东部,是涡河左岸一条支流,发源于开封县陈留镇西南,汇惠济河西南区间水向东南流,穿过通许县东北角进入杞县境,东南流经杞县西南部的高阳镇、苏木乡等乡镇,至板木乡
  • 唯物辩证法论战唯物辩证法论战是1930年代初到1940年代初,中国理论界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作用、哲学本身能否消灭、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等问题的哲学论战。
  • 英格丽德·贝克尔英格丽德·贝克尔(德语:Ingrid Becker,1942年9月26日-),德国女子田径运动员。她曾代表德国联队、西德参加1960年、1964年、1968年和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得二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