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活的生命

✍ dations ◷ 2025-04-04 06:50:25 #不值得活的生命
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门手法犹太区起义“不值得活的生命”(德语:"Lebensunwertes Leben")是一纳粹德国政府使用的词汇,指称那些没有生命权的人种,其中包含所有的罗姆人;这些人种会遭国家处决或强制安乐死。“不值得活的生命”同时包含了患有严重疾病、不治之疾或体格与种族政策规定相去过远的民众。这项概念是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最终更导致了犹太人大屠杀。“不值得活的生命”与“劣等人种”的概念相近,但前者的定义较为狭隘;换言之,并非所有的劣等人种都是“不值得活的生命”(举例而言,斯拉夫人虽被视为劣等人种,但对纳粹当局而言仍是有用的劳动力)。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于1939年亲自决定采纳对“不值得活的生命”的安乐死计划。第一项安乐死计划“T4行动”于1941年因遭逢社会大众反对而中止,但德国政府仍然透过14f13行动(英语:Action 14f13)继续施行对集中营囚犯的屠杀。对身障人士的安乐死则以秘密行动的方式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原先德国各医疗院所均以致命注射与灌入过量一氧化碳的方式来执行安乐死,但纳粹政府随后将规模扩大为建造附带毒气室的灭绝营的方式来实行对犹太人与罗姆人的系统性屠杀。“不值得活的生命”这个用语首次出现于由莱比锡大学法学家卡尔·宾登(英语:Karl Binding)与佛莱堡大学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奥什(英语:Alfred Hoche)在1920年所共同撰写的著作《让不值得活的生命自生自灭》(Die Freigabe der Vernichtung Lebensunwerten Lebens)一书中。根据奥什的说法,部分活着的人脑部有残疾,智能有障碍,甚或患有自闭症(虽然当时自闭症还不是一种被认可的疾病);这些精神疾病导致人的“心理死亡”,使“躯体徒留空壳”而没有意志。奥什认为将这种人除去是有益的。纳粹政府稍后更将屠杀对象扩展至“血统不纯正”和“流着劣等血统”的民众。这项概念是纳粹种族政策的立论依据之一,同时也造成纳粹灭绝营的建立。在纳粹意识形态主导下,任何不值得活着的人种均会遭遣送至灭绝营内屠杀。此外,纳粹政府也借重这项概念合理化纳粹人体实验与优生学计划的执行。根据《医学杀戮与种族灭绝的心理学》(Medical Killing and the Psychology of Genocide)的作者兼精神科医师罗伯特·杰伊·利夫顿(英语:Robert Jay Lifton),整个灭绝政策共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与调整: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纳粹政权执行对“不值得活的生命”的政策方针时,共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强迫绝育(英语:Nazi eugenics)。接着是杀害医院内的身障儿童;第三步是在备有毒气瓦斯的特定场所内杀害多数来自于精神病院的残疾人士。随后,屠杀对象扩展至纳粹集中营与灭绝营内的残疾囚犯。最后一步才是灭绝营内的无差别大屠杀。

相关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家市级卫生事业单位,成立于2000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
  • N-M231单倍群C-M130(英语:Haplogroup C-M130)是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之一,与单倍群F同为单倍群CF的两个支系之一。单倍群C大约于距今6万年前出现,应在M168突变发生后不久。现今该单倍群
  • 冲动冲动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架构(英语:Construct (philosophy of science))。这个架构包含基于一时的渴望、点子、想法而行动的倾向。行为特征包括没有预想、预先规划、深思熟虑、
  • 阿拉斯加暖流阿拉斯加洋流是一股沿着美国阿拉斯加州海岸往北的太平洋温暖暖流,由北太平洋洋流因为北美洲海岸线的关系而被分出来。阿拉斯加洋流是一种表面流,是西风漂流的一股,在阿拉斯加湾
  • 性别认同障碍性别不安(英语:gender dysphoria),又称性别焦虑、性别不一致,旧称性别认同障碍(英语: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或易性症,是一个人因为出生时的性别指定而遭受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性
  • 皮质脊髓束皮层脊髓束(英语:Corticospinal tract,又称皮质脊髓路径、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径),又称锥状束(pyramidal tract),为一种大脑皮质及脊髓间大量聚集之轴突集结。皮质脊髓束大部分由运
  • 张致一张致一(1914年11月17日-1990年10月8日),山东泗水人,中国生理学家。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47年至1952年留学美国,获依阿华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 苦瓜烯醇苦瓜烯醇(英语:Momordenol,或称为豆甾-5,14-二烯-16-酮-3β-醇)是一种天然的豆甾烷型植物固醇,在1997年由S. Begum等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新鲜果实中发现,因而得名,可溶于乙
  • 恩加纳桑人恩加纳桑人是西伯利亚的原住民,居住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境内、毗邻北冰洋的泰梅尔半岛。2002年估计恩加纳桑人数目为834人,他们使用恩加纳桑语,一直以打猎、捕鱼和饲养驯
  • 刷手刷手(英语:surgical hand disinfection),是一种手部的消毒动作,最常出现在外科开刀房,也出现在其他需要无菌操作的场合,例如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利用到浓稠的优碘刷手液与毛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