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多·斯特罗斯纳·马蒂奥达(Alfredo Stroessner Matiauda,1912年11月3日-2006年8月16日)是巴拉圭总统、军事独裁者(1954年8月15日-1989年2月3日)。在1958, 1963, 1968, 1973, 1978, 1983, 1988年,他连续8次连选连任总统,1977年起巴拉圭总统职位解除连任限制。他执政近35年,成为拉丁美洲独裁政治的“标本式人物”。他在执政30多年里,积累了约50亿美元财富。
斯特罗斯纳生于巴拉圭恩卡纳西翁,他的父亲乌戈原是德国巴伐利亚啤酒厂的一名会计,移民到巴拉圭。母亲马蒂乌达是当地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儿。他的名字被拼写为Stroessner、Strössner或者Strößner。他于1929年进入亚松森军事学院学习。在17岁斯特罗斯纳参加了巴拉圭军队,二年后成为了一名陆军中尉。他参加了1932年反对玻利维亚的厦谷战争。随后他在军中平稳地晋升,1948年他获得了准将军衔,成为了南美洲最年轻的将军。1951年,他从炮兵部队指挥官升至武装部队总司令位置。1954年5月4日斯特罗斯纳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统费德里科·查韦斯,同年7月起任总统。
他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与巴西合建当时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伊泰普水电站,这座耗资160亿美元的水坝是上个世纪70年代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水电站解决了巴拉圭的自来水问题。
巴拉圭在他主政期间加入由美国支持的兀鹰行动,官方理由是要消除马克思主义者或恐怖份子对政权的威胁,实际上是镇压国内几乎所有政治反对派或萌芽的民主。
由于斯特罗斯纳是德国人后裔,因此他对纳粹战犯特别慷慨。
1989年2月2日斯特罗斯纳被他的儿女亲家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将军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和儿子古斯塔沃·阿道弗流亡到巴西,居住在巴西利亚,他生活低调,从未公开离开过巴西,直到2006年8月16日去世。逝世后,安葬于巴西利亚的和平营墓地。
他极少接受采访,只在流亡巴西后接受过伊莎贝尔·希尔顿(英语:Isabel Hilton)一次采访。
行政区划 · 城市
农业 · 通讯业 · 货币 · 能源 · 科技 · 交通
教育 · 移民 · 语言 · 宗教 · 名人 · 土著居民
烹饪 · 电影 · 传统 · 公共假期 · 网络 · 文学 · 媒体 · 音乐 · 体育
国旗 · 国徽 · 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