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

✍ dations ◷ 2024-11-05 14:51:44 #耗散结构
耗散系统(Dissipative system)是指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此系统和外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熵而继续维持平衡,对这种结构的研究,解释了自然界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耗散结构一词由比利时物理学家、化学家伊里亚·普里高津发明。普里高津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的科学,他为此曾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常见的耗散结构包括对流、气旋、热带气旋及生物体。像镭射、瑞利–贝纳尔对流(英语: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及B-Z反应也是耗散结构的例子。耗散结构的特点是自发生的对称性破缺(各向异性)以及复杂,甚至混沌的结构。普里高津考虑的耗散结构有其动态的机制,因此可以视为热力学上的稳态,有时也可以用适当的非平衡热力学中的极值定理(英语:extremal principles in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来描述。以前的物理理论认为,只有能量最低时,系统最稳定,否则系统将消耗能量,产生熵,而使系统不稳定。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高能量的情况下,开放系统也可以维持稳定。例如生物体,以前按照热力学定律,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结构,不断地产生熵而应自行解体,但实际是反而能不断自我完善。其实生物体是一种开放结构,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和物质,而向环境放出熵,因而能以破坏环境的方式保持自身系统的稳定。城市也是一种耗散结构。牛顿的万有引力描述的是无始无终按规律运行的美好世界,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是一切终将走向灭亡的热寂,相较之下,耗散结构描述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生”的机制,但其先决假定条件是存在提供能量、物质,并且可以交换熵的外环境。一开放系统的熵变化可以表示如下:熵变化可以分解为系统内( d S i {displaystyle ,dS_{i}} )及系统外的( d S e {displaystyle ,dS_{e}} ,和环境交换的熵)。在封闭系统中系统无法和环境交换熵,因此( d S = d S i {displaystyle dS=dS_{i}}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d S i ≥ 0 {displaystyle dS_{i}geq 0} (等号成立时表示平衡),因此 d S ≥ 0 {displaystyle dSgeq 0} 。不过在开放系统中,系统可以和环境交换熵,因此可以形成一个稳态的结构,假设总熵不变 d S = 0 {displaystyle dS=0}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d S i ≥ 0 {displaystyle dS_{i}geq 0} ,因此可得在系统及控制理论中,耗散系统是满足“耗散不等式”的动力系统,假设其状态、输入及输出分别为 x ( t ) {displaystyle x(t)} 、 u ( t ) {displaystyle u(t)} 及 y ( t ) {displaystyle y(t)} 。假设一个函数 w = u ⋅ y {displaystyle w=ucdot y} ,其针对任何输入 u {displaystyle u} 及初始状态 x ( 0 ) {displaystyle x(0)} ,在任意有限时间内的积分都为有限值,将此函数称为供应率函数,则一个系统为耗散系统的条件是存在一个连续的非负函数 V ( x ) {displaystyle V(x)} (称为储存函数),使得针对任意输入 u {displaystyle u} 及初始状态 x ( 0 ) {displaystyle x(0)} ,以下的不等式(耗散不等式)都成立:耗散系统的耗散不等式也可以表示为以下的形式:物理的解释可将 V ( x ) {displaystyle V(x)} 视为是系统的能量,而 u ⋅ y {displaystyle ucdot y} 是单位时间输入系统的能量。此表示方式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有很强的关系,在系统有特定可控制性及可观察性的条件时,储存函数可以作为李雅普诺夫函数。简单来说,耗散理论可以用来设计线性及非线性系统的回授控制。耗散系统理论是由V.M. Popov、J.C. Willems、D.J. Hill 及P. Moylan等学者提出。对于线性非时变系统,耗散系统即为正实转移函数,而且Kalman–Yakubovich–Popov引理可以联系正实系统的相空间及频域相关特性。由于耗散理论在应用上的重要性.其仍为系统及控制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量子力学及其他以哈密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动态系统,具有时间可逆转性(英语:Time reversibility),其本质无法描述耗散系统。理论上可以将系统进行弱耦合,以谐振子为例,可以将许多处于热平衡,但频率各自不同的谐振子视为一个整体,整体有很宽的频谱,记录整体平均的情形。会得到一个主方程,是林德布劳德方程(英语:Lindblad equation)的特例,而林德布劳德方程可视为刘维尔定理的量子力学版本。

相关

  • 变形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中主要的一门,包括很多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鼠疫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 气单胞菌目气单胞菌科 Aeromonadaceae 琥珀酸弧菌科 Succinivibrionaceae气单胞菌目(Aeromonadales)为变形菌门的一目,有2科10属。该目内的物种均为厌氧、杆状。部分物种可透过单个鞭毛移
  • 瘟病毒边界病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 古典猪瘟病毒瘟疫病毒属(Pestivirus)是黄病毒科的一个属。瘟疫病毒属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包括牛科和猪科的动物。瘟疫病
  • 氧气中毒氧气中毒(Oxygen toxicity)是指吸入高浓度高压氧气的不良反应,又称氧气毒性症,氧气毒性。这种症状历史上曾称以发现及描述此病症的19世纪研究员命名,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称为
  • 食道癌食管癌指的是发生在食道的癌症。常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与体重减轻,其他症状还有吞咽疼痛、沙哑(英语:Hoarseness)、锁骨周边淋巴结肿大、干咳、以及咳血或吐血。有两大类食管癌
  • 核内体胞内体(英语:Endosome,又称内体)在细胞生物学中指的是一种真核细胞中的膜结合细胞器,属于一种囊泡结构。作为细胞内吞作用中运载途径的一个区室,胞内体从细胞质膜被传递到溶酶体被
  • 原电池br /smallspan style=font-weight:normal;/span<原电池(英语:Primary cell),又称一次电池,是化学电池的一种,以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而提供电力。一次电池只可放电一次,当内里的化学物质全部起了化学作用后便不能再能提供电能,也不能将
  • 西蒙西蒙(英语:Simon)是一个西方名字,源于西缅,可以指:
  • M理论M理论(英语:M-theory)是物理学中将各种相容形式的超弦理论统一起来的理论。此理论最早由爱德华·威滕于1995年春季在南加州大学举行的一次弦理论会议中提出。威滕的报告启动了
  • 尼帕病毒亨尼巴病毒属(学名:Henipavirus),包括尼帕病毒(又译尼巴病毒、立百病毒)(Nipah virus)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1999年于东南亚被发现的会引发立百脑炎的新型病毒,也会造成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