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

✍ dations ◷ 2024-07-05 10:11:09 #耗散结构
耗散系统(Dissipative system)是指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此系统和外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熵而继续维持平衡,对这种结构的研究,解释了自然界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耗散结构一词由比利时物理学家、化学家伊里亚·普里高津发明。普里高津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的科学,他为此曾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常见的耗散结构包括对流、气旋、热带气旋及生物体。像镭射、瑞利–贝纳尔对流(英语: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及B-Z反应也是耗散结构的例子。耗散结构的特点是自发生的对称性破缺(各向异性)以及复杂,甚至混沌的结构。普里高津考虑的耗散结构有其动态的机制,因此可以视为热力学上的稳态,有时也可以用适当的非平衡热力学中的极值定理(英语:extremal principles in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来描述。以前的物理理论认为,只有能量最低时,系统最稳定,否则系统将消耗能量,产生熵,而使系统不稳定。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高能量的情况下,开放系统也可以维持稳定。例如生物体,以前按照热力学定律,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结构,不断地产生熵而应自行解体,但实际是反而能不断自我完善。其实生物体是一种开放结构,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和物质,而向环境放出熵,因而能以破坏环境的方式保持自身系统的稳定。城市也是一种耗散结构。牛顿的万有引力描述的是无始无终按规律运行的美好世界,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是一切终将走向灭亡的热寂,相较之下,耗散结构描述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生”的机制,但其先决假定条件是存在提供能量、物质,并且可以交换熵的外环境。一开放系统的熵变化可以表示如下:熵变化可以分解为系统内( d S i {displaystyle ,dS_{i}} )及系统外的( d S e {displaystyle ,dS_{e}} ,和环境交换的熵)。在封闭系统中系统无法和环境交换熵,因此( d S = d S i {displaystyle dS=dS_{i}}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d S i ≥ 0 {displaystyle dS_{i}geq 0} (等号成立时表示平衡),因此 d S ≥ 0 {displaystyle dSgeq 0} 。不过在开放系统中,系统可以和环境交换熵,因此可以形成一个稳态的结构,假设总熵不变 d S = 0 {displaystyle dS=0}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d S i ≥ 0 {displaystyle dS_{i}geq 0} ,因此可得在系统及控制理论中,耗散系统是满足“耗散不等式”的动力系统,假设其状态、输入及输出分别为 x ( t ) {displaystyle x(t)} 、 u ( t ) {displaystyle u(t)} 及 y ( t ) {displaystyle y(t)} 。假设一个函数 w = u ⋅ y {displaystyle w=ucdot y} ,其针对任何输入 u {displaystyle u} 及初始状态 x ( 0 ) {displaystyle x(0)} ,在任意有限时间内的积分都为有限值,将此函数称为供应率函数,则一个系统为耗散系统的条件是存在一个连续的非负函数 V ( x ) {displaystyle V(x)} (称为储存函数),使得针对任意输入 u {displaystyle u} 及初始状态 x ( 0 ) {displaystyle x(0)} ,以下的不等式(耗散不等式)都成立:耗散系统的耗散不等式也可以表示为以下的形式:物理的解释可将 V ( x ) {displaystyle V(x)} 视为是系统的能量,而 u ⋅ y {displaystyle ucdot y} 是单位时间输入系统的能量。此表示方式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有很强的关系,在系统有特定可控制性及可观察性的条件时,储存函数可以作为李雅普诺夫函数。简单来说,耗散理论可以用来设计线性及非线性系统的回授控制。耗散系统理论是由V.M. Popov、J.C. Willems、D.J. Hill 及P. Moylan等学者提出。对于线性非时变系统,耗散系统即为正实转移函数,而且Kalman–Yakubovich–Popov引理可以联系正实系统的相空间及频域相关特性。由于耗散理论在应用上的重要性.其仍为系统及控制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量子力学及其他以哈密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动态系统,具有时间可逆转性(英语:Time reversibility),其本质无法描述耗散系统。理论上可以将系统进行弱耦合,以谐振子为例,可以将许多处于热平衡,但频率各自不同的谐振子视为一个整体,整体有很宽的频谱,记录整体平均的情形。会得到一个主方程,是林德布劳德方程(英语:Lindblad equation)的特例,而林德布劳德方程可视为刘维尔定理的量子力学版本。

相关

  • 固缩固缩(又叫细胞致密变化,英语:Pyknosis)是细胞经历坏死或凋亡后核内染色质不可逆的压缩。接着会发生核破裂。红血球或中性白血球成熟时也会观察到固缩。
  • β-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行性脊柱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英语:Spinal muscular atrophy,简写为SMA),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疾病。它会造成运动神经元退化、肌肉萎缩,肌肉无力,最终造成死亡。控制肌肉的运动神经里的某种蛋白质
  • 旱季旱季,或称干季,指在降水量有显著差别的地区,其一年中降水相对较少的月份。请注意,在某些地区的某些年份,在‘旱季’里每隔一两天下一场不大也不小的雨。所以‘旱’是相对于‘雨季
  • 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英语:FRC,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是指平静呼气之后肺中残余气体的容积。功能余气量反映了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的过度变化。由于功能余
  • 牛至牛至(学名:Origanum vulgare),又名滇香薷,欧洲语言中称为“俄勒杆叶”、“披萨草”或“野马郁兰”(意大利语:origano;英语:oregano、pizza herb、wild marjoram),是唇形科牛至属中的一
  • Toll样受体類Toll受体(英语:Toll-like receptors,缩写TLR,或译为類鐸受體)是I型跨膜蛋白质,识别侵入体内的微生物进而激活免疫细胞的应答。被认为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類Toll受体
  • 核壳层模型在核物理与核化学中,核壳层模型是一个利用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结构来描述的原子核的能量级别的一个模型。此种模型与电子轨域模型略不同:核子的角动量量子数可大于或等于主量子数
  • 中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的意大利指的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期这一期间内的意大利。在承受了长时间国内腐朽的政治、经济问题侵蚀,以及民族大迁徙所带来的频繁的外蛮入侵洗劫
  • 天宫号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概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大陆自主建设成的一个常驻的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该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验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