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溪铁桥,又名复兴铁桥或复兴桥,是一座工字梁组合钢梁与下承式钢钣梁桥混合型式的桥梁,于台湾日治时期兴建并于国民政府时代改建与延建,位于台湾云林县北港镇与嘉义县新港乡交界之北港溪上,分别为云林县与嘉义县的历史建筑,目前停用废弃而且已遭洪水冲断中间部位。
北港溪桥原是一座木造桥梁,系日本时期为了方便火车运输甘蔗至北港糖厂,由北港制糖会社于1909年开工兴建北港至嘉义间北港线糖业铁路,1911年8月30日通车,一并启用北港溪木造桥,全长220米。
1915年东洋制糖会社承接北港制糖会社之事业,1917年开办客运业务,行驶旅客列车。1927年,东洋制糖并入大日本制糖,1943年北港至湾仔内间北港溪木桥冲毁,当时正有列车经过遂翻落溪中,造成数十死伤,为糖业铁路客运史上最惨重的事故。断桥后,在溪南设立“假北港临时乘降场”(位于东石郡六脚庄仑子)作为应急,战后改称“南北港车站”。
1945年二战结束,日人资产由台湾糖业公司(台糖)接收、承袭原有路线。后因民意强烈要求,在1951年修复台湾日治时期后期中断的北港溪桥,订名“复兴铁桥”,列车恢复行驶至北港。1967年北港溪整治,于铁桥东岸兴筑堤防,于是台糖公司自1968年11月起配合加高北港溪铁桥并向东延建约600米,由虎尾镇庆生营造厂承包,在1969年6月竣工,桥梁总长变为878米,为目前台糖铁路桥梁长度最长者。1982年8月17日,北港线客运业务停办,北港溪铁桥只剩下原料列车及往来台糖南北线的厂际运输列车行驶。直至1998年,北港糖厂完全终止往东方向的铁道运输,北港线停驶,留下这座孤单的北港溪铁桥矗立在北港溪上。
北港溪铁桥停用后,台糖在2000年5月打算发包拆除,幸赖地方文史工作者力推保存,终于在2001年10月31日由云林县政府公告“北港溪铁桥”为历史建筑。同年,嘉义县政府也决议通过将北港溪铁桥登录为历史建筑,并于11月28日公告登录,名为“台糖嘉北线五分仔铁道暨北港溪铁桥”。可惜2002年9月12日铁桥北港端行水区上方数根桥墩遭洪水冲毁,随即封桥,虽然经有关单位出资修复,但到了2008年,铁桥又惨遭台风森拉克再遭遇洪水侵袭。2022年中央政府核定1亿8000万元支援北港铁桥重建暨修复工程。
遭洪水冲断的北港溪铁桥(嘉义县端)。
嘉义县新港乡端邻接北港溪铁桥的古笨港户外考古园区展望台。
由嘉义县新港乡古笨港户外考古园区展望北港溪铁桥。
云林县北港镇端的北港女儿桥(中央)及北港溪铁桥(左侧)。
北港天空之桥
北港溪铁桥共有76座桥墩,包含RC排架式桥墩74座、重力式桥墩2座(靠近北港端)。排架式桥墩又分为A字型单数排架墩(53座,靠新港端)、三基桩型单数排架墩、复数排架墩(第63、68、73号桥墩)等等型式。
铁桥的上部结构则有工字梁组合钢梁74孔、下承式钢钣梁2孔,分别为1951年及1969年桥梁重建及延长改建时架设。本桥结构较为特别的是靠近北港端的下承式钢钣梁桥孔,为台糖铁路桥梁所少见,尤以北港端起算之第2桥孔钣梁,其侧面尚保有制造铭版,标示“PATENT SHAFT & AXLETREE Co Ld ENGINEERS 1899 WEDNESBURY”英文字样。该钣梁为英国制造,原先使用于台铁,淘汰后转售予台糖公司,改造为下承式钣梁并架设于北港溪铁桥。
由于北港溪铁桥在1969年向东侧(新港端)延长,延建之前的铁道路线原本即为弯道,因此,铁桥延长后,形成弓形弯曲桥梁,亦属少见。
云林县境北港溪铁桥前两个桥孔为下承式钢钣梁桥与混凝土重力式桥墩,其钢钣梁是台铁淘汰下来的二手货。
嘉义县境的北港溪铁桥结构为上承式工字梁组合钢梁及混凝土排架桥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