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翼龙

✍ dations ◷ 2025-02-23 13:52:23 #森林翼龙
森林翼龙属(学名:Nemicolopterus)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热河群九佛堂组,生存年代为1亿2000万年前。森林翼龙的翼展为25公分,是最小型的翼龙之一。森林翼龙是在2008年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隐居森林翼龙(N. crypticus)。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森林(Nemos)、居住者(ikolos)、翼(pteros)等字词所构成;种名则意为“隐藏的”。目前只有发现一个化石(编号IVPP V-14377),目前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要路沟乡,该地属于九佛堂组,地质年代约1亿2000万年前,相当于阿普第阶。森林翼龙的化石并非完全成年体,研究人员根据骨头的愈合状态,脚趾、腹肋、胸骨的硬化程度,认为这个化石是个亚成年个体。森林翼龙没有牙齿。研究人员曾认为,它们是具有牙齿的鸟掌翼龙超科与经常缺少牙齿的准噶尔翼龙超科之间的原始过渡物种。虽然森林翼龙的体型小,这两个演化支的成员后来演化出地表上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森林翼龙的前爪与脚趾明显地具有抓在树枝上的能力。大部分翼龙类的化石发现于海相沉积层,显示它们能够抓住海中的鱼类,并在邻近的海滩与悬崖上着陆。森林翼龙是少数已知栖息在内陆的翼龙类,可能以昆虫为食,生活在树冠上。跟森林翼龙生存于相同时代的古神翼龙科(包含中国翼龙),也演化出明显的攀爬能力。同样在2008年,德恩·奈许(Darren Naish)在他经营的网站发表文章,宣称翼龙类是群高度早熟性动物,骨头在很小阶段就会愈合、骨化。因此森林翼龙可能是中国翼龙的幼年个体,两者都生存于相同环境。

相关

  • 中生动物门中生动物是一种多肉海洋无脊椎寄生动物,现今依然不清楚它们是退化了的扁形动物,还是独立发展出的。一般而言,这些细小、难以理解的生物是由包附在一个或多个生殖细胞上的纤毛种
  • 神经毒性神经毒素是以神经系统为靶系统的毒性物质,其主要特征是干扰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相应的中毒体征和症状,严重时可致命。神经性毒剂一般指人工合成的神经毒物,大多数为有机磷化合物,与
  • 胆道胆管为胆汁由肝脏传送至十二指肠的一个管道。肝内的胆小管逐级合并成左、右肝管,出肝门再合成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肝细胞持续不断的制造胆汁浓缩并储存于胆
  • 鹅膏蕈氨酸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 是一种含有异
  • 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为描述肝门静脉系统(英语:hepatic portal system)高压的状态。目前的定义为肝门静脉梯度(英语: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高于或等于6mmHg。
  • 古特·布洛伯尔古特·布洛伯尔(德语:Günter Blobel,1936年5月21日-2018年2月18日)是一位德裔美国生物学家。因为发现信号肽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地址标签”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
  • 调味品调味料或调味品是指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如果细分,调味料可以分为作料和佐料。作料指的是在烹调食物之前和过程中加入的调味料,比如腌制食物的料酒、炒菜时
  • 神经皮肤综合症斑痣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es)又称为神经皮肤综合征(neurocutaneous syndromes)是一类涉及到皮肤和眼睛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遗传病。发生斑痣性错构瘤病的组织在胚胎时期都起源
  • 隐孢子虫隐胞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单细胞寄生虫隐胞子虫(Cryptosporidium )造成的脊椎动物肠道疾病,是导致人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一类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主要发生在
  • 疒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四个(五划的则为第十个)。中文中,疒部归于五划部首。疒部通常是从左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