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森林翼龙
✍ dations ◷ 2025-04-03 12:46:33 #森林翼龙
森林翼龙属(学名:Nemicolopterus)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热河群九佛堂组,生存年代为1亿2000万年前。森林翼龙的翼展为25公分,是最小型的翼龙之一。森林翼龙是在2008年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隐居森林翼龙(N. crypticus)。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森林(Nemos)、居住者(ikolos)、翼(pteros)等字词所构成;种名则意为“隐藏的”。目前只有发现一个化石(编号IVPP V-14377),目前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要路沟乡,该地属于九佛堂组,地质年代约1亿2000万年前,相当于阿普第阶。森林翼龙的化石并非完全成年体,研究人员根据骨头的愈合状态,脚趾、腹肋、胸骨的硬化程度,认为这个化石是个亚成年个体。森林翼龙没有牙齿。研究人员曾认为,它们是具有牙齿的鸟掌翼龙超科与经常缺少牙齿的准噶尔翼龙超科之间的原始过渡物种。虽然森林翼龙的体型小,这两个演化支的成员后来演化出地表上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森林翼龙的前爪与脚趾明显地具有抓在树枝上的能力。大部分翼龙类的化石发现于海相沉积层,显示它们能够抓住海中的鱼类,并在邻近的海滩与悬崖上着陆。森林翼龙是少数已知栖息在内陆的翼龙类,可能以昆虫为食,生活在树冠上。跟森林翼龙生存于相同时代的古神翼龙科(包含中国翼龙),也演化出明显的攀爬能力。同样在2008年,德恩·奈许(Darren Naish)在他经营的网站发表文章,宣称翼龙类是群高度早熟性动物,骨头在很小阶段就会愈合、骨化。因此森林翼龙可能是中国翼龙的幼年个体,两者都生存于相同环境。
相关
- 阵发性剧痛症阵发性剧痛症(英语:paroxysmal extreme pain disorder、PEP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疼痛性疾病,症状为无征兆的突发性烧灼痛,伴有皮肤潮红,一般发生在直肠、下颌和眼部。阵发性
- 解离离解又称解离,在化学中,指化合物分裂而形成离子或原子团的过程。例如,醋酸(CH3COOH)溶于水,离子键断裂即形成醋酸根离子(CH3COO−)。而其中的氢原子则变为一个氢离子(实际上是一个质
- B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英语:benzyl butyl phthalate,常缩写为BBP、BBzP)是一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苯甲醇和正丁醇的酯。BBP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化学式为C19H20O4。它主要用作PVC
- 莫达非尼莫达非尼(英文名Modafinil)是一种觉醒促进剂(英语:Wakefulness-promoting agent),被用于对发作性嗜睡病、轮班工作睡眠紊乱以及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白天过度嗜睡(英语:Excess
- 果聚糖果聚糖是果糖分子的聚合物,存在于洋蓟、芦笋、四季豆、韭葱、洋葱、葱、菊薯、小麦等食物中。在动物饲料中,牧草也含有果聚糖,由此可以看出果聚糖可能是马科的饮食必需。果聚糖
- 危险象形符号图危险的象形图是国际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一部分。全球统一制度包含两组集合象形符号:一组标签的集装箱和用于工作场所的危险警告,另一组使用的运
- 弗迪南·德·索绪尔弗迪南·德·索绪尔(法语: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年11月26日-1913年2月22日),生于日内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他
- 聚合物降解聚合物降解(polymer degradation)是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可能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聚合物中的微量水分、酸、碱等杂质以及空气中氧的作用,而导致分子链分裂成较小部分,大分子
- 暗场显微镜暗场显微(英文:Dark-field microscopy)或称暗视野显微(英文:Dark ground microscopy)描述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中的一种特殊显微手法,除去观测物体以外的光线或电子进入物镜,使目
- 三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一种酸性氧化物,是亚硝酸的酸酐,可溶于苯、乙醚、氯仿、四氯化碳、酸碱。不稳定,常压下即可分解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将等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低温(-21°C)混合